美麗新世界

美麗新世界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好讀
作者:[英] 阿道司·赫胥黎
出品人:
頁數:288
译者:王寶翔
出版時間:2014-6-11
價格:NTD 280
裝幀:平裝
isbn號碼:9789861783192
叢書系列:
圖書標籤:
  • 反烏托邦
  • 小說
  • 赫胥黎_AldousHuxley
  • 文學
  • 赫胥黎
  • 西洋
  • 英美文學
  • 英國
  • 未來世界
  • 科技社會
  • 烏托邦
  • 反烏托邦
  • 人性探討
  • 社會控製
  • 意識覺醒
  • 哲學思考
  • 自由意誌
  • 文明演化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是預言還是恐嚇?是推演還是幻想?

西元2532年,人類對未來文明的追求與展望,完全呈現在這個深刻駭人的「美麗新世界」!

在美麗新世界裡「人人都很快樂」。它提供的究竟是什麼樣的快樂,我們為瞭達到這種快樂又得付齣何種代價?

一齣版便轟動全球,三大反烏托邦小說之一,書中根據當代的科學技術發展所構想中的未來被認為有預言意味,對二十世紀的科幻小說起瞭深遠的影響。

烏托邦似乎比我們過去以為的更容易實現瞭。

如今我們發現自己麵臨另一個緊張的問題:我們要如何阻止烏托邦成真?

……烏托邦是會存在的。生命傾嚮組成烏托邦。也許將來會有個新的世紀誕生,那個世紀的知識分子與特權者會想盡辦法消滅烏托邦,讓我們迴歸非烏托邦的社會,那個社會雖然沒烏托邦那麼「完美」,但卻較為自由。-尼古拉‧別爾佳耶夫

著者簡介

英國作傢,共寫作瞭50多部小說、詩歌、哲學著作和遊記,1932年齣版的《美麗新世界》是其最著名的作品。赫胥黎對人類生活中的矛盾具有超人的預見力,在書中錶現齣對當代社會道德、標準和理想的期許與批評,被認為是現代思想的領導者。

圖書目錄

譯按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第十六章
第十七章
第十八章
本書人物人名引用來源
本書引用之祖尼語
作者新版序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这些天,痛苦一遍遍地翻腾。在放纵心灵和等待麻木的过程中,我读到了《美丽新世界》。 那不一定是想象中的救赎,但至少带来了安慰。 不想讨论它的反乌托邦涵义和显而易见的政治讽喻,我只知道老赫胥黎穿越74年的时光让我明白孤独和痛苦意味着激情未泯,灵魂仍然品尝得到渴望的...  

評分

曾经有幸参加过一次读书会,主题乔治奥威尔,不外乎是谈《动物庄园》与《1984》。当时在场的更多人是更喜欢《动物庄园》,而我对那本书却没什么很深刻的感觉,只很喜欢《1984》。当然《1984》也是有不少讨论的,一片引申,而我却只在旁听与发呆,基本没有发言。只是现在回想起...  

評分

評分

奥威尔担心我们憎恨的东西会毁掉我们,而赫胥黎担心的是,我们将毁于我们热爱的东西。 ——尼尔·波兹曼 我的身边有很多这样的同学,整天打英雄联盟,饿了吃饭,困了睡觉。我们的课程中有很多这样不得不去学习的课程,思想品德、马克思主义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評分

首先说,看这本书来自neil.postman的《娱乐至死》,后来才知道其与奥威尔的《1984》,扎米亚京的《我们》并称为反乌托邦三部曲,在postman看来《美丽新世界》和《1984》描绘的是两个相反的未来,而在读过此书后,我觉得这种相反反而只是表面上的。内在来看,他们描绘的都是又精...  

用戶評價

评分

世事如輪,上世紀初與21世紀初同樣麵對社會劇變,人們開始質疑現存架構,人處身動盪較容易看齣現行製度的荒謬。赫胥黎的時代有社會主義,國傢主義甚至軍國主義,可惜這些主義後來都變得沒瞭主意,淪爲政客的權謀操控工具,變革失敗,資本主義亦改頭換麵變得更平易近人,剝削奴役變得更婉轉幽微,統治者慷慨發送索麻或電視電腦或手機電玩色情球賽諸如此類,讓奴隸的感官終日填滿刺激無暇思索,甚至思索人生也變成罪,你既有空思索人生爲什麼不多加點班,多消點費,多做點愛?人不就是一堆血肉,需要的就隻是皮膚錶層的官能快感,再深入的快樂,你給,他們也領略不瞭,何苦?倒不如大傢一起dumping down,一起變喪屍一起捉精靈,就算變白癡也有人陪著一起變,多好!相反,如果你選擇不變,你最終還是得變,變怪物異類,變成孤寂野蠻人。

评分

造物?造福?造虐?

评分

造物?造福?造虐?

评分

本書其實是在迴應1920年代麵臨的極權主義的興起,尤其那個時候許多知識分子認為極權主義的本質是反科學的、集體化的,反傢庭的(國傢化的相對麵)、效率化的,所以這些要素都成瞭「美麗新世界」的特色。但這些「擔憂」,說實在隻有部分成為瞭當今現實,的確當今是個消費主義當道的社會,我們始終有填不滿的需求,永遠有追求不到的美,而這些都是由資本傢連同政府設計的,但如何逃齣這道牢籠,我認為不是赫胥黎認為的「知識能使人獲得自由」,因為我們所處的社會,並不是有一群設計傢有意為之,而是大傢不知不覺間的互動形塑瞭結構。在赫胥黎那個年代,科學、理性與自由始終是綁在一起的,所以無可厚非有這種矛盾的期許:既愛科學,又怕科學;既嚮往文明,又遠慮文明;既擔憂快樂,又不願痛苦。而且老實說,赫胥黎的文筆真的不怎麼樣,他自己也承認

评分

可怕的烏托邦科幻題材,在30年代就完全預測到當代社會的發展。小說內容魔幻誇飾,但描述的人性樣態卻在現代一一的上演著⋯它是建築在現實生活中的虛構文本,但虛實之間越來越模糊,也越來越曖昧⋯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