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新世界

美麗新世界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好讀
作者:[英] 阿道司·赫胥黎
出品人:
页数:288
译者:王寶翔
出版时间:2014-6-11
价格:NTD 280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9861783192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反烏托邦
  • 小說
  • 赫胥黎_AldousHuxley
  • 文學
  • 赫胥黎
  • 西洋
  • 英美文學
  • 英國
  • 未来世界
  • 科技社会
  • 乌托邦
  • 反乌托邦
  • 人性探讨
  • 社会控制
  • 意识觉醒
  • 哲学思考
  • 自由意志
  • 文明演化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是預言還是恐嚇?是推演還是幻想?

西元2532年,人類對未來文明的追求與展望,完全呈現在這個深刻駭人的「美麗新世界」!

在美麗新世界裡「人人都很快樂」。它提供的究竟是什麼樣的快樂,我們為了達到這種快樂又得付出何種代價?

一出版便轟動全球,三大反烏托邦小說之一,書中根據當代的科學技術發展所構想中的未來被認為有預言意味,對二十世紀的科幻小說起了深遠的影響。

烏托邦似乎比我們過去以為的更容易實現了。

如今我們發現自己面臨另一個緊張的問題:我們要如何阻止烏托邦成真?

……烏托邦是會存在的。生命傾向組成烏托邦。也許將來會有個新的世紀誕生,那個世紀的知識分子與特權者會想盡辦法消滅烏托邦,讓我們回歸非烏托邦的社會,那個社會雖然沒烏托邦那麼「完美」,但卻較為自由。-尼古拉‧別爾佳耶夫

作者简介

英國作家,共寫作了50多部小說、詩歌、哲學著作和遊記,1932年出版的《美麗新世界》是其最著名的作品。赫胥黎對人類生活中的矛盾具有超人的預見力,在書中表現出對當代社會道德、標準和理想的期許與批評,被認為是現代思想的領導者。

目录信息

譯按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第十六章
第十七章
第十八章
本書人物人名引用來源
本書引用之祖尼語
作者新版序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英剧《黑镜》中就刻画的是这个美妙的新世界。人们穿着相同的衣服,生活在高科技的虚拟房间里,每天通过踩单车换取点数,除了踩单车外,人们就只呆在房间里,用虚拟货币收看电视,更换自己的虚拟形象,这简直就是《娱乐至死》和《美妙新世界》的结合体。 回到《美妙新世...  

评分

阿道司.赫胥黎在其经典著作《重返美丽新世界》的结尾里,简要地描述了实施“关于自由的教育”的必要性。或许由于赫胥黎对未来持悲观看法,这一终章给人的感觉是:自由价值的失败不可避免,其捍卫者所能做的,仅仅是拖延失败的来临,以及以“平静的良心”(欧里庇得斯语)拒绝在...  

评分

英剧《黑镜》中就刻画的是这个美妙的新世界。人们穿着相同的衣服,生活在高科技的虚拟房间里,每天通过踩单车换取点数,除了踩单车外,人们就只呆在房间里,用虚拟货币收看电视,更换自己的虚拟形象,这简直就是《娱乐至死》和《美妙新世界》的结合体。 回到《美妙新世...  

评分

奥威尔担心我们憎恨的东西会毁掉我们,而赫胥黎担心的是,我们将毁于我们热爱的东西。 ——尼尔·波兹曼 我的身边有很多这样的同学,整天打英雄联盟,饿了吃饭,困了睡觉。我们的课程中有很多这样不得不去学习的课程,思想品德、马克思主义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评分

曾经有幸参加过一次读书会,主题乔治奥威尔,不外乎是谈《动物庄园》与《1984》。当时在场的更多人是更喜欢《动物庄园》,而我对那本书却没什么很深刻的感觉,只很喜欢《1984》。当然《1984》也是有不少讨论的,一片引申,而我却只在旁听与发呆,基本没有发言。只是现在回想起...  

用户评价

评分

本書其實是在回應1920年代面臨的極權主義的興起,尤其那個時候許多知識分子認為極權主義的本質是反科學的、集體化的,反家庭的(國家化的相對面)、效率化的,所以這些要素都成了「美麗新世界」的特色。但這些「擔憂」,說實在只有部分成為了當今現實,的確當今是個消費主義當道的社會,我們始終有填不滿的需求,永遠有追求不到的美,而這些都是由資本家連同政府設計的,但如何逃出這道牢籠,我認為不是赫胥黎認為的「知識能使人獲得自由」,因為我們所處的社會,並不是有一群設計家有意為之,而是大家不知不覺間的互動形塑了結構。在赫胥黎那個年代,科學、理性與自由始終是綁在一起的,所以無可厚非有這種矛盾的期許:既愛科學,又怕科學;既嚮往文明,又遠慮文明;既擔憂快樂,又不願痛苦。而且老實說,赫胥黎的文筆真的不怎麼樣,他自己也承認

评分

本書其實是在回應1920年代面臨的極權主義的興起,尤其那個時候許多知識分子認為極權主義的本質是反科學的、集體化的,反家庭的(國家化的相對面)、效率化的,所以這些要素都成了「美麗新世界」的特色。但這些「擔憂」,說實在只有部分成為了當今現實,的確當今是個消費主義當道的社會,我們始終有填不滿的需求,永遠有追求不到的美,而這些都是由資本家連同政府設計的,但如何逃出這道牢籠,我認為不是赫胥黎認為的「知識能使人獲得自由」,因為我們所處的社會,並不是有一群設計家有意為之,而是大家不知不覺間的互動形塑了結構。在赫胥黎那個年代,科學、理性與自由始終是綁在一起的,所以無可厚非有這種矛盾的期許:既愛科學,又怕科學;既嚮往文明,又遠慮文明;既擔憂快樂,又不願痛苦。而且老實說,赫胥黎的文筆真的不怎麼樣,他自己也承認

评分

情節和人物有滿多不合理的地方,文筆也不是很好。但世界觀的架構還是挺有意思的,不同階級的人從出生前的基因就安排改造,出生後再給予相應的環境成長形塑,讓人能淺意識的認為一切理所當然。看完這本書覺得,世間的不完美和痛苦也是有其存在的必要,如果什麼東西都垂手可得,那就難以體會到它的珍貴。

评分

本書其實是在回應1920年代面臨的極權主義的興起,尤其那個時候許多知識分子認為極權主義的本質是反科學的、集體化的,反家庭的(國家化的相對面)、效率化的,所以這些要素都成了「美麗新世界」的特色。但這些「擔憂」,說實在只有部分成為了當今現實,的確當今是個消費主義當道的社會,我們始終有填不滿的需求,永遠有追求不到的美,而這些都是由資本家連同政府設計的,但如何逃出這道牢籠,我認為不是赫胥黎認為的「知識能使人獲得自由」,因為我們所處的社會,並不是有一群設計家有意為之,而是大家不知不覺間的互動形塑了結構。在赫胥黎那個年代,科學、理性與自由始終是綁在一起的,所以無可厚非有這種矛盾的期許:既愛科學,又怕科學;既嚮往文明,又遠慮文明;既擔憂快樂,又不願痛苦。而且老實說,赫胥黎的文筆真的不怎麼樣,他自己也承認

评分

造物?造福?造虐?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