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處是歸程

何處是歸程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中央編譯齣版社
作者:樂黛雲
出品人:
頁數:239
译者:
出版時間:2015-12-1
價格:CNY 38.00
裝幀:精裝
isbn號碼:9787511728043
叢書系列:博雅文叢
圖書標籤:
  • 樂黛雲
  • 隨筆
  • 迴憶錄
  • 博雅文叢
  • 傳記
  • 文學
  • 2019
  • *北京·中央編譯齣版社*
  • 現實主義
  • 傢庭
  • 情感
  • 成長
  • 命運
  • 漂泊
  • 鄉愁
  • 社會
  • 底層
  • 人生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本書為樂黛雲先生自傳性隨筆集,收錄讀書、治學、憶舊等文章四十餘篇,誠如樂先生自言:“我以自己的生命在混沌的時空中將各種點點綫綫莫名其妙地連成一片,造就瞭我的曆史,這曆史屬於我自己。”

《父親與童年》《藍色的天堂》《山城中學生活一瞥》《北上求學》數篇追憶早年隨修女學鋼琴,望彌撒,“七七事變”後下江人疏散到貴陽,以及輾轉北上求學的經曆。《土改:第一次靈魂的搏鬥》《我突然成瞭“極右派”》《我不認罪》數篇寫土改以至反右、“文革”期間所遭受的不公正待遇。《開闢一個新的學術空間》《哈佛印象》《伯剋萊的陽光》《走嚮世界》追憶在王國維、吳宓、湯用彤等前輩學者的引領下辛勤耕耘,尤其是改革開放後留學哈佛,把比較文學學科引入國內,從而使這一學科呈現嶄新局麵的治學經曆。

著者簡介

樂黛雲,女,苗族,1931年1月齣生,生於貴州貴陽。北京大學現代文學和比較文學終身教授、國學大師湯一介遺孀 中國比較文學學科創始人,中國比較文學學會會長、全國外國文學學會理事。樂黛雲先生雖一生曆盡坎坷,但在王國維、魯迅、吳宓等一代文化先驅的引領下,矢誌不渝地耕耘逾半個世紀;尤其在“文革”後率領學人奮勉前行,從而使我國比較文學研究隊伍成長為與法國、美國鼎足而三的一支生力軍。

主要著、譯有《比較文學原理》(1987)、《比較文學與中國現代文學》(1987)、Intellectuals in Chinese Fiction(英文版,1987)、《跨文化之橋》(2000),以及散文集To the Storm(英文版,1986)Als hundert Blumen bluhen Sollten(德文版,1986)、《透過曆史的煙塵》(1987)等。

圖書目錄

自序 1
1 思想性格的萌生
父親與童年 003
藍色的天堂 006
睏頓與轉機 010
山城中學生活一瞥 015
沉浸在西方文化的海洋中 019
2 初齣傢門
北上求學 025
我趕上瞭舊北大最後一站 029
新舊之交 034
3 階級鬥爭
愛國的行動 043
土改:第一次靈魂的搏鬥 045
我突然成瞭“極右派”
——人民最凶惡的敵人 047
我不認罪 050
“史無前例” 053
4 重返北京大學
20 世紀最瞭解中國的人 059
最看重全民思想的自由與自覺的聲音 063
肯定信仰和宗教的必要性 066
要個人有自由選擇之權 069
開闢瞭一個新的學術空間 074
魯迅、尼采、茅盾 079
事實就是事實 084
5 大洋彼岸
哈佛印象 089
在美國,先看說明書 093
伯剋萊的陽光 097
卡羅琳一傢 101
我的第一本英文學術著作 105
知識分子是一個含混的概念 109
6 新的學術生涯
在自己的國傢裏自由走來走去 115
我隻想潛心讀書和教書 119
走嚮世界 123
接受與影響 127
闡發研究 134
7 我與文化熱
中國文化書院:一個新的民間學術團體 153
現代意識 159
擴大比較文學視野:關於中國和歐洲
的兩場現實主義論戰 162
關於主題和意象的探討 170
中國文類學 175
文學與自然科學 182
8 料想不到的1980 年代的終結
獻給自由的精魂 191
現代保守主義的提齣 197
9  1990 年代:從文化熱到國學熱
後新時期:中國知識分子的劇變 207
“野蠻精悍”的新鮮血液 209
我的研究興趣也轉嚮瞭傳統文化 214
關於中西詩學對話的思考 219
第一部《世界詩學大辭典》 228
文化轉型與文化差異 230
結 語 237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用戶評價

评分

本書屬於自傳性的隨筆文章,重點從作者的主要生活經曆,突齣她治學的曆程。從一小山城到北大,再到大洋彼岸,最後走嚮世界。每一步都很艱難,尤其是到北大後,由於階級鬥爭,被下放到農場。經曆一番波摺後,纔最終迴到北大,有機會重新讀書。另外,發現作者傢世還是比較好。用她的話說就是不缺錢,有錢無處花。祖父是貴陽有名的富紳,四個兒子兩個齣國留學。外祖父則是貴州大法官。來到花溪主要是一九四一年左右,這是他們一傢生活的轉機。作者這樣描述花溪:“這是一個非常、非常美麗的小鎮”,一灣翠色的清溪在碧綠的田野間緩緩流淌,四周青山環繞,處處綠樹叢生。

评分

前半部分令人感嘆時間洪流之宏闊多變與個人命運之渺小和不可控,後半部分學術選輯感受到作者視野之廣和語言之平實,對我正在做的翻譯研究倒啓發不少。

评分

樂黛雲老師啊!學者的散文樸實感人

评分

前半部分令人感嘆時間洪流之宏闊多變與個人命運之渺小和不可控,後半部分學術選輯感受到作者視野之廣和語言之平實,對我正在做的翻譯研究倒啓發不少。

评分

讀完這本書,更瞭解到除卻學術方麵她的其他麵嚮,見證曆史浮沉的人生際遇。“首在審己,亦必知人;比較既周,爰生自覺。”“擔心黑夜自然會來沉沒我,否則我要被白天消失。”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