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有一段时光,虚度在江南》是一本细品江南的旅行随笔,以一位考古者的视角记录了江南古村古镇的悠悠历史和锦绣风光。
在作者看来,时光是小桥流水间摇动的橹声,时光是白墙黑瓦上移动的日影,时光是在江南一起虚度的那些日子。
从小玩到大,去过很多地方,但总割舍不了“江南”二字在作 者心中的分量。带着对江南文化的迷恋,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为圭臬,这些年来他足迹遍布广义上的江南大地,慢慢走,慢慢写,将看见的锦绣风光收入行囊,又落到笔下,从时光里打捞起二十八个古镇古村的前世今生。作者希望伴着一杯新茶,一碗陈酿, 闲敲棋子,娓娓道来。本书还配有30幅建筑手绘图、80幅摄影作品,为读者呈现了一幅完整、真实的江南图景。
这本书没有序言,没有后记,所有要说的话都在对那些古老村镇的品读之中。
作家苗炜、《国家人文历史》首席记者李响、《中国新闻周刊》新媒体主编陈晓萍、旅行家洛艺嘉、建筑师唐克扬、摄影师王牧联袂推荐。
耿朔,1984年生于安徽郎溪,考古学博士,毕业于北京大学,曾为美国奥尔布赖特考古研究所(耶路撒冷)访问学者,现为中央美术学院艺术史专业博士后。热爱背包旅行和人文写作,长期为《中国国家地理》、《中国新闻周刊》、《国家人文历史》、《中华遗产》、《世界遗产》、《新知》、《中国国家旅游》、《航空画报》、《东方航空》、《穿越Across》、《中国文化报》、《法治周末》、《北京晨报》等多家媒体撰稿。
李国光,建筑师,著有《素写北京传统建筑》、《建筑钢笔表现技法与实例》等,为本书绘制30余幅建筑钢笔速写。
最初选择这本书,原因有两:一,我本来就很喜欢水乡,总觉得那江南水乡蕴藏着许多故事,有着不一样的情怀。二,是因为这本书的封面。自己喜爱的绘画风格不多,线条流畅简洁的钢笔画就是其中之一。初看封面,就被那简洁的钢笔画所吸引。 不得不说,全书配图、插画质...
评分读耿朔兄的书,是一种福气。 说起来,现在读书的人本就是“珍稀生物”了,能读进书中世界且有有意境有思考的人更是寥寥无几,有很多人写了很好的书但是接受的人不多,能够真正理解作者的人也太少,时代推着每个人都在往前走,可是偏偏有人逆流而上,写这样“不合时宜”的文字...
评分 评分认识耿朔的时候,他还在国外。当时通过微博等社交网络接触,感觉此人已然“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渊博的文史知识和丰富的旅行经历让我赞叹不已。 2012年夏天第一次见耿朔的时候,他就跟我说,他要出一本旅行随笔,当时自然对此书很期待。没想到这一等就是三年多,不过,好事...
评分走在楼下的寂静灯光里,接过耿朔尚带油墨余香的赠书。本想趁着计划中回家的时节,好好读完这本描写故乡的随笔集,再来写几笔感受。忽然觉得现在就很合适,因为人已在旅途。 来到新学校的第四年,师门间终于迎来了我的第一位同乡,这实在是让我十分珍重的缘分。我并不是江南人...
脱了两页,线装纯属蛇足。师兄的书写得却是好,移一步有一处景致,见一景有一番说法。唯独不满意这个书名
评分我羡慕的生活-用双脚去丈量土地,走过想去的地方。这是本有一定历史背景和建筑基础的游记,文笔比较柔软细腻。但只喜欢前三分之一。
评分文笔真的不错,非常有料,不少干货~985高材生就是不一样,感觉还有点桐城遗风~
评分文字干净简练,而且涨知识,很喜欢。看后最大的感受就是:想去看一场水乡的婚礼,喝一碗绍兴的黄酒。
评分有文化的游记。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