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榆忆往》以程千帆先生晚年回忆录为主干,分为四部分: “劳生志略”,记录程千帆一生读书治学的不平坦经历;“音旨偶闻”,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黄侃、刘永济等大师宿儒,程千帆或从之问学,或与之共事,音容笑貌,录而为文,正可使后学“多识前言往行以蓄其德”;“书绅杂录”,程千帆晚年移砚南京,是生命中最辉煌的时期,既有等身著作次第问世,又言传身教了一批优秀弟子,学生们将其晚年口述治学经验辑录成帙,以飨学界;“友朋评议”,收录程千帆朋友、弟子对其学术成就的评议。内容丰富而深入浅出,不仅使后人得以瞻怀前贤风采,更是一本指点读书治学门径的参考书。
程千帆(1913—2000),南京大学教授,著名文史学家、教育家,主编《中华大典·文学典》《全清词》,个人著作有《程千帆全集》(十五卷)。
张伯伟,程千帆先生弟子,南京大学教授、域外汉籍研究所所长,主要研究中国诗学和东亚汉籍。
梁子民 毕文昌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8-01-30 [打印] [关闭] 梁:这些年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得很快,大学里不平静的时候也多起来。各种各样的评估、评奖以及与此相关的事情非常多。但有一个事实,可能人们不大留意,就是现在名师出高徒的现象比较少见。现在...
评分文中乾坤大,笔中日月长 文/米雪 庄子在《庄子-大宗师》说道:“大块载我以形 劳我以生。”细看程千帆先生跌宕起伏的经历,正应了此言。人生中所走过的每一分每一秒,散落在时间的碎片中,成为记忆的痕迹。而人生的...
评分程千帆是南京大学的镇校之宝(已故),中国第一位文学博士莫砺锋就出此老门下,年青时的程老看着不像位学者,倒像个普通的民国白领,但其实学术成就颇丰,学术功底深厚,40年代和同是诗词造诣颇深的夫人沈祖棻颠沛流离,先后到过成都、乐山、武汉等地,为了生活,程老执教鞭于...
评分程千帆是我国著名的文学理论家,和许多老一辈学人一样,经历坎坷。程千帆在“反右”与“文革”时期遭受打击,在盛年耽搁很多做学问宝贵的时间,直到1978年,已经60多岁的高龄,又回归研究事业,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并培养了一批杰出的学者,使文学的事业得以薪传。 ...
评分程千帆是南京大学的镇校之宝(已故),中国第一位文学博士莫砺锋就出此老门下,年青时的程老看着不像位学者,倒像个普通的民国白领,但其实学术成就颇丰,学术功底深厚,40年代和同是诗词造诣颇深的夫人沈祖棻颠沛流离,先后到过成都、乐山、武汉等地,为了生活,程老执教鞭于...
回忆录值得一读。回忆师友文章场面话太多,缺少生动细节,情感也难说真挚,非常可惜。如刘弘度(永济)先生,乃一纯粹之学人,才高自守而惨死,千帆与之过从几三十载,徒以爱国/屈子大帽许之,可惜可惜。
评分对于曲折来时路,程先生没有过多抱怨,唯叹错过了做学问的黄金时间;晚年发奋治学,又将对学生的培养看得比自己的研究更重要。劳生经历、个性品格、治学方法、育人薪传、八卦花边都很好看。高山之风,拳拳之心,前辈的嘉言懿行和历世经验总让人自惭,又给人鼓励,让人心安。当与严耕望先生的《治史三书》一道常读常新。保持韧性,“哪怕很软弱,但是又很坚强”。(4.15购于博雅堂)
评分有了一定读书求学和工作经历再读三十年前的谈话和回忆 更有感触 人生不易 也是有家学与大运啊 沈氏很是可惜 有时候不确定程对先室和继妻的感觉
评分願學新心養新德,旋隨新葉起新知。
评分师生对谈部分所授治学之道可推之四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