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榆忆往

桑榆忆往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北京大学出版社
作者:程千帆
出品人:
页数:364
译者:张伯伟 编
出版时间:2015-9-10
价格:48.00
装帧:精装
isbn号码:9787301260142
丛书系列:博雅人文
图书标签:
  • 程千帆
  • 回忆录
  • 学术史
  • 古典文学
  • 回憶錄
  • 随笔
  • 学术
  • 传记&回忆&书信&日记&年谱&评传
  • 散文
  • 回忆录
  • 人生感悟
  • 岁月
  • 亲情
  • 故土
  • 文化
  • 温情
  • 往事
  • 心灵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桑榆忆往》以程千帆先生晚年回忆录为主干,分为四部分: “劳生志略”,记录程千帆一生读书治学的不平坦经历;“音旨偶闻”,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黄侃、刘永济等大师宿儒,程千帆或从之问学,或与之共事,音容笑貌,录而为文,正可使后学“多识前言往行以蓄其德”;“书绅杂录”,程千帆晚年移砚南京,是生命中最辉煌的时期,既有等身著作次第问世,又言传身教了一批优秀弟子,学生们将其晚年口述治学经验辑录成帙,以飨学界;“友朋评议”,收录程千帆朋友、弟子对其学术成就的评议。内容丰富而深入浅出,不仅使后人得以瞻怀前贤风采,更是一本指点读书治学门径的参考书。

作者简介

程千帆(1913—2000),南京大学教授,著名文史学家、教育家,主编《中华大典·文学典》《全清词》,个人著作有《程千帆全集》(十五卷)。

张伯伟,程千帆先生弟子,南京大学教授、域外汉籍研究所所长,主要研究中国诗学和东亚汉籍。

目录信息

题 记 张伯伟 / 001
劳生志略 程千帆口述 张伯伟整理 / 001
一 引子 / 003
二 家世及早年求学经历 / 006
三 接受现代教育 / 010
四 四川和武汉 / 020
五 反右运动与"文革" / 039
六 晚年生活 / 046
七 我的著作 / 053
音旨偶闻 程千帆 / 075
一 忆刘永济先生 / 077
二 黄季刚老师逸事 / 095
三 我与黄季刚先生 / 111
四 《汪辟疆文集》后记 / 120
五 《珍庐诗稿》序 / 128
六 友杏庵遗集跋 / 129
七 吴白匋先生诗词集序 / 130
八 赵少咸先生遗著序 / 132
九 圭翁杂忆 / 134
十 王闿运与袁世凯 / 137
十一 读《蠲戏斋诗》杂记 / 139
十二 琐记汉寿易氏与寒家世谊 / 141
书绅杂录 张伯伟编 / 145
一 书绅录 蒋 寅 巩本栋 张伯伟记 / 147
二 闲堂师语 程章灿记 / 180
三 打好基础,拓宽视野
——与硕士生的一次谈话 张宏生整理 / 185
四 敬业·乐群·勤奋·谦虚
--关于博士研究生培养的谈话 巩本栋整理 / 194
五 老学者的心声
——程千帆先生访谈录 程章灿整理 / 204
六 两点论
——古代文学研究方法漫谈 张春晓整理 / 227
七 贵在创新
——-关于学术论文写作的问答 巩本栋记 / 237
友朋评议 张伯伟编 / 249
一 文学发凡序 殷孟伦 / 251
二 程千帆先生的诗学历程 周勋初 / 253
三 千帆诗学一斑 舒 芜 / 274
四 评程千帆、吴新雷先生的《两宋文学史》
——兼谈文学史编写的若干问题  赵昌平 / 283
五 程千帆教授学术之品格
──《程千帆选集》评介 蒋 寅/ 304
六 程千帆古代文学研究述评 莫砺锋 / 313
七 校雠学重建的奠基之作
——评程千帆、徐有富《校雠广义》 陶 敏 / 326
八 "行道救世,保存国粹"
——程千帆先生的精神遗产 张伯伟 / 334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桑榆忆往 “我这一辈子受到的挫折,现在回想起来,就是最好的做学问的时间被剥夺了……但我没有太多的愤怒、不平,我在想这个损失不是属于我个人的,是整个中华民族的,这个命运也是整个民族要负担的。” “中国传统的知识分子不是那么容易被摧毁的。哪怕很软弱,但是又很坚...  

评分

梁子民 毕文昌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8-01-30    [打印] [关闭] 梁:这些年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得很快,大学里不平静的时候也多起来。各种各样的评估、评奖以及与此相关的事情非常多。但有一个事实,可能人们不大留意,就是现在名师出高徒的现象比较少见。现在...  

评分

评分

任何一位有志于古代文学研究的人,都应该看看这本书。先生眼光之独到,不能不令人佩服。如先生这样的学者,毫不吝惜地将自己所有的经验,方法都传授给了自己的弟子,并公之于众,后生晚学倘再不知道珍惜,就真对不住这一片厚意了。  

评分

用户评价

评分

願學新心養新德,旋隨新葉起新知。

评分

对于曲折来时路,程先生没有过多抱怨,唯叹错过了做学问的黄金时间;晚年发奋治学,又将对学生的培养看得比自己的研究更重要。劳生经历、个性品格、治学方法、育人薪传、八卦花边都很好看。高山之风,拳拳之心,前辈的嘉言懿行和历世经验总让人自惭,又给人鼓励,让人心安。当与严耕望先生的《治史三书》一道常读常新。保持韧性,“哪怕很软弱,但是又很坚强”。(4.15购于博雅堂)

评分

黑朱东润黑得伸手不见五指。。。。。。

评分

莫砺锋《程千帆古代文学研究述评》:程先生治学,强调要有“通识”。他主张研究文学史应着眼于通史,而不宜自我封闭于某一阶段。他认为研究古代文学应注意各种文体及其关系,而不宜局限于某一种样式。他还认为古代文学批评和古代文学这两类研究之间不应存在鸿沟,优秀的学者应该两者兼通。推而广之,他还主张文史哲相通,文学与艺术相通,古代与现代相通,东方与西方相通……程先生对古代文学的审美观照,就是从整体着眼的系统性把握。当代学术界似乎有两种倾向,其一是专攻具体的个案研究而缺乏宏通的全局观念,其二是专事宏观的论述而忽视具体的个案研究。程先生的研究可称兼具两者之长而避其短,因为他常常在全局通识的指导下从事个案研究,这个特点最显著地体现在他的一些专题论文中,《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的被理解和被误解》就是最有代表性的一篇

评分

对于曲折来时路,程先生没有过多抱怨,唯叹错过了做学问的黄金时间;晚年发奋治学,又将对学生的培养看得比自己的研究更重要。劳生经历、个性品格、治学方法、育人薪传、八卦花边都很好看。高山之风,拳拳之心,前辈的嘉言懿行和历世经验总让人自惭,又给人鼓励,让人心安。当与严耕望先生的《治史三书》一道常读常新。保持韧性,“哪怕很软弱,但是又很坚强”。(4.15购于博雅堂)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