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得2015年诺贝尔文学奖,全球销量逾200万册
★“她的复调书写,是对我们时代的苦难和勇气的纪念。”
★“每一页,都是感人肺腑的故事。”
★苏联女兵亲历战争实录,一经问世就震惊世界文坛,“这是一本痛苦的书,也是一本真相的书。”
★作者连续两年入围诺贝尔文学奖决选名单,为世界文坛开创了崭新纪实体裁
★作 品被译为35种文字,屡获世界级权威大奖
-------------------------------------------------------------------------
超过100万名15—30岁的苏联女兵参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她们中有医生、护士,还有伞兵、坦克兵、重机枪手、狙击手等。本书真实记录了她们亲历的那些感人泪下的故事,还有战火中伟大的爱情……
书里所有的故事都是真实发生过的,大量内容曾被苏联官方严禁出版。
这些女兵眼里的战争, 与男人们的描述截然不同。这些女兵的回忆,会让你感受到二战中最直观的冲击和从未有过的强烈震撼。
-------------------------------------------------------------------------
从初版到新世纪修订版,几乎就是作者的重新创作,不仅增加了很多内容,更由于苏联从巨变到解体之后,作者把许多曾被报刊检查部门禁止或被迫自我删去的内容发表了出来……这是一本痛苦的书,也是一本真相的书。在阅读原文并译至中文的过程中,我屡屡被其中触目惊心的内容和人性细节所震撼所感动,甚至为之而难抑泪水。
——吕宁思(本书译者,凤凰卫视资讯台执行总编辑、副台长)
斯韦特兰娜·亚历山德罗夫娜·阿列克谢耶维奇
Svetlana Alexandravna Alexievich
白俄罗斯作家,1948年生于乌克兰,毕业于明斯克大学新闻学系,曾做过记者,作品以独特风格记录了第二次世界大战、阿富汗战争、苏联解体、切尔诺贝利事故等重大事件。
曾多次获奖,包括瑞典笔会奖(1996)、德国莱比锡图书奖(1998)、法国“世界见证人”奖(1999)、美国国家书评人奖(2005)、德国书业和平奖(2013)等。
获得2015年诺贝尔文学奖。目前其作品已在全世界被翻译成35种文字,并创作有21部纪录片脚本和3部戏剧(曾在法国、德国、保加利亚演出)。
-------------------------------------------------------------------------
【译者简介】
吕宁思:电视主持人、制作人,作家,译者。现任凤凰卫视资讯台执行总编辑、副台长,南京大学客座教授,西华大学客座教授。著有《凤凰卫视新闻总监手记》《总编辑观天下》等书。曾于三十年前翻译此书,译名为《战争中没有女性》,本书根据2013年俄语最新修订完整版重译。
这本书是2015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白俄罗斯作家阿列克谢耶维奇的作品之一,或者说,由这本尚显稚嫩的书开始,作者开启了自己一系列的纪实作品。 这是一部苏德战争纪实,记录的是二战中被大家忽视的女兵的经历与感受。她们在战争中的角色不仅是战地护士、医生、炊事等后勤人...
评分生活中,我们听到过太多感人肺腑的母爱故事,保护孩子简直是种本能。产后虚弱的母亲,听得婴儿哭声,立刻抱起安抚;恶犬扑来,母亲将孩子挡在身下,自己身被重伤;饥馑年代,母亲吃糠咽菜,也要将仅有的肉留给孩子。 但在S.A.阿列克谢耶维奇笔下,母爱本能又不尽然如我们理解...
评分生活中,我们听到过太多感人肺腑的母爱故事,保护孩子简直是种本能。产后虚弱的母亲,听得婴儿哭声,立刻抱起安抚;恶犬扑来,母亲将孩子挡在身下,自己身被重伤;饥馑年代,母亲吃糠咽菜,也要将仅有的肉留给孩子。 但在S.A.阿列克谢耶维奇笔下,母爱本能又不尽然如我们理解...
评分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确实不能理解战争是怎么回事。 在战争中国人们会遇到的可怕的事情,远比我所能想到的还要可怕。沈从文写战时衙门断案,用猜拳决定犯人的生死,命若草芥。14岁的安妮在日记中反思战争的无意义。林达用集中营海贼们的画作与合唱呼喊着《像自由一样美丽》。 ...
评分曾无限痴迷于中外二战的历史,因为其中的热血青春和保家卫国的伟大理想,也曾向往过枪林弹雨高举理想大旗。 生不逢时呵。 没经历过战争的人怀着向往; 经历过战争的人再难走出。 两条平行线,何时相交。 终于知道为之战栗是怎样的感觉,噙着泪水看罢,只留下一颗心在隐隐作...
中文译名太恶俗
评分口述回忆录
评分俄文书名《战争中没有女性》显然更好,作者的一系列战争纪实口述作品完全值得起一枚诺贝尔和平奖。作者说“我在倾听痛苦……痛苦是人生走过的证据。再没有其他证据了,我也不相信再有任何证据……我把苦难作为与生命奥秘有直接联系的最高信息形式,苦难直接联系着生命的奥秘。所有的俄罗斯文学都是关于苦难的,俄罗斯文学写痛苦远远多于爱情。她们对我所讲的痛苦就更多了。”
评分原作名字直译叫做《战争的面孔不是女性》,译者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的译本为《战争中没有女性》,如今的新修订译本却改成了《我是女兵,也是女人》,译本标题的品格真是掉得够厉害的,强调“女兵 - 女人”,一股子挑情贩卖的味道,有点恶心。
评分原作名字直译叫做《战争的面孔不是女性》,译者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的译本为《战争中没有女性》,如今的新修订译本却改成了《我是女兵,也是女人》,译本标题的品格真是掉得够厉害的,强调“女兵 - 女人”,一股子挑情贩卖的味道,有点恶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