厌倦了上流社会生活的奥涅金来到外省的乡下,和热情单纯的年轻诗人连斯基成了好友,并在他介绍下与拉林娜老太太一家结识。拉林娜的次女、活泼的奥丽加和连斯基相爱,而她的长女、文静的塔吉雅娜爱上了奥涅金。但奥涅金对家庭生活已经抱有成见,不愿受家庭的束缚,因而拒绝了塔吉雅娜。由于连斯基拉他参加了喧闹的社交活动,而他的出现又使塔吉雅娜受窘,奥涅金就故意和奥丽加接近,来使连斯基气恼。年轻诗人一怒之下提出决斗。奥涅金出于上流社会畸形的荣誉感接受了挑战,并弄假成真打死了自己的朋友。以后,奥涅金受到良心的谴责,浪迹天涯。等他在社交活动中再次见到塔吉雅娜,她已经出于无奈嫁给一位将军了。这时奥涅金突然萌动旧情,但遭拒绝。最后,故事在奥涅金尴尬的场面中结束。
这个普通的爱情故事,被作者放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写了出来,赋予了它以深刻的社会历史意义。
亚历山大·谢尔盖耶维奇·普希金(一七九九——一八三七)是第一个具有世界影响的俄罗斯作家。他是俄国浪漫主义文学的主要代表和俄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被高尔基誉为“俄国文学之始祖”和“伟大的俄国人民诗人”。十九世纪俄国文学的高峰,就是从普希金开始的。
这位“俄罗斯诗歌的太阳”最重要的作品,就是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它是俄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之作。
这部诗体作品,自然具有诗歌的抒情性;但它又是一部现实主义的作品,所以作者把它叫做“小说”。一八二三年动笔时,普希金的创作正从浪漫主义向现实主义转变。八年后,《叶甫盖尼·奥涅金》于一八三○年完成。它总结了作者一八三一年以前的全部创作经验,以后普希金就转入了散文写作。这种创作方法和文体的变化,和社会背景是有关的。《叶甫盖尼·奥涅金》前四章写于十二月党人起义之前,基调比较明朗;从第五章起,调子变得阴郁、低沉起来,故事也越来越向悲剧性的结尾发展。这些正是时代气氛的反映。
作者:杨建民 对特别喜爱的文艺作品,有时也存一两个版本,可书架上,俄罗斯诗人普希金的《叶夫盖尼•奥涅金》竟存有六个译本。这内中的珍爱之心,连自己也有些惊异了。 最早是在下农村时,不知在何处寻得一部《普希金文集》(罗果夫主编,戈宝权负责编辑)。此文集...
评分《欧根•奥涅金》是被翻译得最多的文本之一,查良铮、冯春、王士燮、剑平、刘宗次、智量都译过,而吕荧——这个“唯一敢为胡风申辩的人”——的译本也以它的平易赢得了我的心。虽然不少语句比起智量来略显土鳖,而且一些旧译专名今天读来已经很不习惯,如P4鲁斯兰和柳德米拉...
评分 评分在重庆磁器口旧书店淘到的旧书。1982年上海译文出版社,冯春译。扉页还有它第一任主人的签名和购书年月——“谢勤 1982.12”。读的过程中发现了里面夹着糖纸“鲜花奶糖”和一张便签。这种穿越时光的相遇,有着难以为旁人所感受的奇妙呀。 决定把便签上的内容分享给大家(其实只...
评分奥涅金作为一个贵族浪荡子、虚无主义者的典型,当然有他们最突出的两个特点,一是对什么都感兴趣,也对什么都不感兴趣。二是缺乏行动力。 奥涅金爱好广泛,博览群书,游历也很广泛,能接触上流社会也能到乡下生活,可以说奥涅金充满了求知欲和探索欲,但是求知完了探索尽了他...
2011年4月9日标记想读。普希金,奥涅金,塔吉雅娜,查良铮,每一个都打动我心。普希金的原著固然优美,没有查良铮行云流水般的翻译,恐怕也会黯然失色。奥涅金的冷漠、麻木、空虚与无聊我挺能理解的,历经繁华之后发觉物质与享乐无法填补内心的空洞,所有事物一眼望得到头,毫无新鲜感,说白了就是在人生永恒的问号上迷失了。
评分我们玩弄生命的源泉,但却失败了。翻译得实在是太好了。
评分老子激动得要哭了。其实故事和人物形象本身对于我来说并不会特别震动,可是普希金的情感和语言,oh!gosh!我曾经写“语言像是一匹俊马,被普驰骋着,步伐时而昂扬流利,时而沉缓忧伤。”,其实完全没表达出来我的激动啊。。。怎么会有人说它是小说啊!看到最后周与良的后记,想到査先生,査先生说:“凡是读过《奥涅金》的人,就像孩子尝过味道极浓的蜜糖一样,有谁不想再读两遍、三遍呢。”这蜜糖之所以如此甘美,也是因为查先生的缘故啊。
评分看到后记的时候,又一次叫我觉得中国之文化之深蕴从文革时就被摧毁殆尽了。行云流水的译文
评分“凡是读过《欧根·奥涅金》的人,就像孩子尝过味道极浓的蜜糖一样,有谁不想再读两遍三遍呢?”——查良铮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