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焰的喷泉

火焰的喷泉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俄] 玛琳娜·茨维塔耶娃
出品人:
页数:384
译者:苏杭
出版时间:2013-5
价格:36,00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549535439
丛书系列:茨维塔耶娃作品系列
图书标签:
  • 茨维塔耶娃
  • 书信
  • 俄罗斯
  • 诗歌
  • 苏俄文学
  • 文学
  • 俄罗斯文学
  • 玛丽娜·茨维塔耶娃
  • 火焰
  • 喷泉
  • 奇幻
  • 冒险
  • 成长
  • 探索
  • 神秘
  • 史诗
  • 青春
  • 希望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火焰的喷泉:茨维塔耶娃书信选》是二十世纪俄罗斯诗人茨维塔耶娃的书信选集。茨维塔耶娃不仅以诗歌名世,其散文及书信创作也别有异彩,在俄国散文史上堪称戛戛独造,即使置之于世界文坛,也别具一格。茨维塔耶娃的散文成就仅次于诗歌创作。她的近四十篇随笔,逾千通函件,十来篇充满睿见的文论和作家评论,都是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精品。茨维塔耶娃的散文,一如其诗,跳跃性极强,意象纷至沓来,令人应接不暇。与其说诗人在写散文,不如说是用散文写诗。

作者简介

玛丽娜•茨维塔耶娃(Марина Цветаева,1892—1941),二十世纪最响亮、最动人心魄的诗人、散文家之一。少女时期即以诗行占卜了自己的青春、未来与死亡。她的诗句饱含热情、赞美、痛苦,大胆奔放,横溢斜出,应和了她跌宕的人生。她的散文如抒情诗般锋利、跳跃、灵动,意象纷至沓来,令人应接不暇。她的书信如火焰的喷泉,遍布情感的风暴。她死于绝望,终结于她寻觅了一辈子的钩子。她的墓地无人知晓。她栖于天空。“玛丽娜,谢谢你,为了这一切!”

译者简介:

苏杭,中国社科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编审,俄罗斯哈巴洛夫斯克国立师范大学外语教研室教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获资深翻译家荣誉证书。主要译著有诗集《莫阿比特狱中诗抄》、《叶夫图申科诗选》(合译)、《婚礼》、《致一百年以后的你》、《普希金抒情诗选》(合译)、《普希金文集》(合译),小说《一寸土》(合译)、《西西里柠檬》,散文《提前撰写的自传》、《老皮缅处的宅子》,文艺理论《继往开来——论苏联文学发展中的若干问题》(合译)、《美学简明辞典》等。

目录信息

致瓦•雅•勃留索夫
1910.3.15.........1
致马•亚•沃洛申
1(4)1911.4.18.........5
2(23)1911.11.3.........9
致谢•雅•埃夫伦
1(4)〔1917.11.2〕.........14
致安•安•阿赫马托娃
1(1)1921.4.26.........17
2(2)1921.8.31.........20
致伊•格•爱伦堡
11921.10.21.........25
21922.2.11/24.........29
致鲍•列•帕斯捷尔纳克
1(1)1922.6.29.........32
2(3)1923.2.10.........38
3(4)1923.2.11/14.........46
4(7)1923.3.9/10.........53
5(8)1925.2.14.........60
6(11)1926.5.22.........66
7(12)1926.5.23/25/26.........70
8(13)1926.6.21.........83
9(14)1926.7.1.........87
10(15)1926.7.10.........92
11(16)1926.12.31.........97
12(17)1927.1.1.........98
13(19)1927.2.9.........100
14(20)〔1927.7.15〕.........107
15(补遗)〔1931.6.25〕.........110
致康•博•罗泽维奇
1(1)〔1923.9.22〕.........114
2(2)〔1923.9.23〕.........118
3(补遗)1923.12.23.........119
致安•安•捷斯科娃
1(5)1925.2.10.........121
2(10)1925.10.1.........124
3(13)1925.12.7.........126
4(18)1926.6.8.........128
5(24)1927.2.21.........131
6(25)1927年复活节第三天.........133
7(29)1927.12.12.........137
8(32)1928.2.........140
9(40)1929.1.9.........143
10(41)1929.1.22.........144
11(43)1929.3.17.........146
12(45)1929.6.19.........148
13(54)1930.10.17.........150
14(59)1931.3.20.........153
15(64)1932.1.1/27.........155
16(66)1932.10.16.........161
17(69)1933.11.24.........165
18(71)1934.1.26.........169
19(78)1934.12.27.........171
20(80)1935.2.18.........174
21(81)1935.2.23.........176
22(83)1935.4.23.........180
23(88)1935.12.28.........183
24(90)1936.2.15.........185
25(92)1936.3.29.........189
26(99)1937.1.2.........192
27(101)〔1937〕.5.2.........193
28(108)1938.9.24.........196
29(109)1938.10.3.........198
30(118)1939.5.31.........200
31(119)1939.6.7.........202
32(120)1939.6.12.........204
致莱•马•里尔克
11926.5.9/10.........207
21926.5.12.........213
31926.5.13.........221
41926.6.3.........225
51926.6.14.........227
61926.7.6.........231
71926.8.2.........236
81926.8.14.........240
91926.8.22.........243
101926.11.7.........246
111926.12.31.........247
致叶•亚•切尔诺斯维托娃
〔约1927.1.15〕.........250
致阿•马•高尔基
1(2)1927.10.8.........254
致弗•弗•马雅可夫斯基
1928.12.3.........259
致伊•谢维里亚宁
〔1931.2.28〕.........262
致萨•尼•安德罗尼科娃加利佩恩
1(99)1932.8.12.........266
致弗•费•霍达谢维奇
1(3)1934.4.15.........274
2(4)〔1934.5〕.........278
致内务人民委员部侦查部门
1939.10.31.........281
致拉•巴•贝利亚
11939.12.23.........283
21940.6.14.........292
致柳•瓦•维普里茨卡娅
1(1)1940.1.9.........295
致叶•鲍•塔格尔
1(2)1940.1.22.........302
致薇•雅•埃夫伦
1(3)1940.2.1.........306
致薇•亚•梅尔库里耶娃
1(1)1940.2.20.........309
2(3)1940.8.31.........310
致彼•安•巴甫连科
1940.8.27.........316
致伊•雅•埃夫伦
1(13)1940.10.3.........321
致塔•尼•克瓦宁娜
1(1)1940.11.17.........324
致阿•谢•埃夫伦
1(1)1941.2.5.........331
2(2)1941.3.10.........332
3(5)1941.4.12.........334
4(8)1941.4.16.........338
5(9)1941.5.16.........339
6(12)1941.5.23.........345
7(13)1941.5.29.........350
致图•伊马穆季诺夫
〔约1941.8.18〕.........356
致作家基金会委员会
1941.8.26.........358
致格•谢•埃夫伦
〔1941.8.31〕.........360
〔致作家们〕
〔1941.8.31〕.........361
致尼•尼•阿谢耶夫及西尼亚科娃姊妹
〔1941.8.31〕.........362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茨维塔耶娃的生活充斥着太多悲苦,读她的时候,内心总带着深深的惋惜。我相信诗歌是由作者精神能量的作品精确创造的,对力量和自由的追求使她过度燃烧了自己。Не здесь, где связано…这首歌是弗罗洛娃依据她的诗作进行改编后创作的歌本,附上评论:“这种级...

评分

茨维塔耶娃的生活充斥着太多悲苦,读她的时候,内心总带着深深的惋惜。我相信诗歌是由作者精神能量的作品精确创造的,对力量和自由的追求使她过度燃烧了自己。Не здесь, где связано…这首歌是弗罗洛娃依据她的诗作进行改编后创作的歌本,附上评论:“这种级...

评分

茨维塔耶娃的生活充斥着太多悲苦,读她的时候,内心总带着深深的惋惜。我相信诗歌是由作者精神能量的作品精确创造的,对力量和自由的追求使她过度燃烧了自己。Не здесь, где связано…这首歌是弗罗洛娃依据她的诗作进行改编后创作的歌本,附上评论:“这种级...

评分

茨维塔耶娃的生活充斥着太多悲苦,读她的时候,内心总带着深深的惋惜。我相信诗歌是由作者精神能量的作品精确创造的,对力量和自由的追求使她过度燃烧了自己。Не здесь, где связано…这首歌是弗罗洛娃依据她的诗作进行改编后创作的歌本,附上评论:“这种级...

评分

茨维塔耶娃的生活充斥着太多悲苦,读她的时候,内心总带着深深的惋惜。我相信诗歌是由作者精神能量的作品精确创造的,对力量和自由的追求使她过度燃烧了自己。Не здесь, где связано…这首歌是弗罗洛娃依据她的诗作进行改编后创作的歌本,附上评论:“这种级...

用户评价

评分

忘乎所以的人是幸福的! 我只在书中,在读书的时候,才会忘乎所以! 同大海也是如此——孤独,孤独,孤独。 书籍给予我的较之人们要多。 应当是某种另外的东西,是某种实现的幻想或者成为幻想的生活。然而如果这个真的存在,那么不是在这里,不是在大地上! 复信时,千万不要当圣人。我需要的是人的回答,而不是书上的回答。 惟一的乐趣就是写诗。那时候我是一个幸福的、充满信心的女人。 诗歌的语言是如此有分量,以至于都不能过秤了,用这样的期票在生活中无法兑现的:因为没有这样的钞票。 天空吹起了雪堆。 真敏锐,诗人。 应当写诗。

评分

看到书最后申请洗碗工工作的条子和向友人托付儿子的部分,再合上书,这时感觉到她的绝望。声嘶力竭的绝望。

评分

#2019第89本# 茨维塔耶娃像扑火的飞蛾,这火是爱,是诗,是生活,短暂极致轰轰烈烈。她的爱是赤裸裸的炽烈和坦诚,她本身就是不断给予的一团烈火,需要等同频率跳动的心脏喷涌泉水将她熄灭溶解,以至于无人承受得起。埃夫隆不行,里尔克不行,帕斯捷尔纳克也不行。然而这烈火又极其危险,最终无法平衡却将自己旺盛灼烧。可以说茨维塔耶娃不懂得爱自己,也可以说她爱人如己。当读到里尔克逝世,她连念三遍:仿佛是耳听来的。我的心悸动到差点落泪。好像只要里尔克还存在,她愿意用自己观望河水树木白云的光明去换取,愿意用写诗的双手换取,用双脚换取,即使再无法触摸,无法走向里尔克。即使走在回家的路上,一想到她呢喃着那三句话,我的眼睛还是一阵阵湿热。书信翻译的语言经不起咀嚼品味,然而独独抽出其中的感情丝线就足够泪如滂沱大雨。

评分

#2019第89本# 茨维塔耶娃像扑火的飞蛾,这火是爱,是诗,是生活,短暂极致轰轰烈烈。她的爱是赤裸裸的炽烈和坦诚,她本身就是不断给予的一团烈火,需要等同频率跳动的心脏喷涌泉水将她熄灭溶解,以至于无人承受得起。埃夫隆不行,里尔克不行,帕斯捷尔纳克也不行。然而这烈火又极其危险,最终无法平衡却将自己旺盛灼烧。可以说茨维塔耶娃不懂得爱自己,也可以说她爱人如己。当读到里尔克逝世,她连念三遍:仿佛是耳听来的。我的心悸动到差点落泪。好像只要里尔克还存在,她愿意用自己观望河水树木白云的光明去换取,愿意用写诗的双手换取,用双脚换取,即使再无法触摸,无法走向里尔克。即使走在回家的路上,一想到她呢喃着那三句话,我的眼睛还是一阵阵湿热。书信翻译的语言经不起咀嚼品味,然而独独抽出其中的感情丝线就足够泪如滂沱大雨。

评分

翻译别扭,读来不甚通畅,影响观感;整本书信集最精彩的无疑是写给里尔克的那些,恰如“火焰的喷泉”,充满热切的想念和倾诉,那些滚烫的文字仿佛自心灵直接流淌而出,可用soulmate来形容;对帕斯捷尔纳克的感情则平稳收敛许多;最反讽的是,她对高尔基和马雅可夫斯基如此推崇,对方却十分不屑;另外不可忍的是黑化蒲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