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后驻法记者 & 00后旅法女孩
父女二人,一年光景,从阿尔萨斯到欧洲大陆,带你看到世界的另一个样子
........
流浪汉与绅士 住别墅的守林人 兼职市长 愤怒的阿尔萨斯农民
你不知道的法国你不知道的法国人
疯狂的学校 乱纷纷的校园 被恶评的老师 国际班的奇葩们
你意想不到的法国学校你意想不到的异国熊孩子
........
《阿尔萨斯的一年》是著名记者申赋渔和他12岁的女儿申杭之合写的欧游随笔集。2012年,申赋渔作为《南京日报》派驻法国的记者,与到法国做访问学者的妻子,带着12岁的女儿申杭之,在法国南部阿尔萨斯旅居一年,在这一年里,他们以阿尔萨斯为中心,游历了法国、德国、荷兰、奥地利、比利时、匈牙利、瑞士、卢森堡 等国家, 申赋渔以一个文化记者的视角写在法国以至欧洲大地游走的见闻和感受。12岁的女孩申杭之则以一个个性鲜明、思想独立的中国女孩的视角,写她在阿尔萨斯一所国际中学读书的经历,写中法学校教育的异同。
父女二人交互写作,互为补充,带领读者一起感受法国的魅力,领略欧洲大陆的风情。申赋渔笔下的法国,不是走马观花的通常游记,他着眼于中法文化的交融与碰撞,给出了人们一个了解法国乃至欧洲的独特视角。而申杭之笔下的法国学校生活堪称本书的一大亮点,她以一个早慧的敏感的女孩的不同于成年人的视角和思维方式写她的法国学习生活,写得妙趣横生又给人留下诸多思考。
申赋渔,作家、记者。著有《不哭》《逝者如渡渡》《光阴》《一个一个人》《阿尔萨斯的一年》等。先后在《天津日报》《杭州日报》《福州日报》《扬子晚报》《石家庄日报》等十多家媒体开设专栏。导演有《龙的重生》(中法合拍)《不哭》《寻梦总统府》等纪录片。曾任南京日报驻法国记者。现为南京日报“申赋渔工作室”主持人。
申杭之,南京外国语学校初一学生。曾在法国斯特拉斯堡艾丝波娜纳蒂中学留学一年。先后在《少年文艺》《扬子晚报》等多家媒体发表文章。
不知从何时起,什么辞职去西藏、辞职环游世界成为人们竞相追逐向往的生活状态,一句“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成为网络热门,游记类图书如雨后春笋般出现,这些当下的时尚也反映出人们对外面的世界的期待与向往。然而多年前齐秦的那首歌早已道出真相:外面的世界很精彩...
评分 评分这本书是从豆瓣上偶然知道的,吸引我注意到这本书的是它的名字:《阿尔萨斯的一年》。 知道『阿尔萨斯』这个地名还是从初中语文课本上的都德的《最后一课》上。法国在对普鲁士的战争中战败,被迫割让阿尔萨斯和洛林这两个地方给普鲁士。后来这两个地方又在一战之后归还给了法...
评分好久不读游记,准确来说这本书不叫游记,更多是生活散记。看申赋渔最近出了不少书,想一睹他的文字之时,恰好遇见了这本书。然后也发现这本书的作者还有他的女儿杭之,父女两人的合作,会是怎样呢?颇有兴趣。 2012年,申赋渔携家带口去到了地球的另一端,他是驻法记者,妻子是...
评分与之前所看的游记不同,《阿尔萨斯的一年》是父女两人旅居法国写下的所思所感,更忠实于个人体验,两种视角,相得益彰。 作为一名从事新闻业十多年的工作者,申赋渔的观察更为细致和深刻,字里行间透露着股冷峻的新闻体气息,行文简洁凝炼。他的文章中有着更多的忧患意识,目...
女儿的视角比较有劲,好想冲出亚洲????????????
评分导游书吧。很想去欧洲玩玩。
评分这种立体的写法很新颖,读的时候心情也跟着父女不同的叙事风格调频。法国归园田居的乡村生活方式值得我们反思。
评分导游书吧。很想去欧洲玩玩。
评分看到书名和封面就决定读她~一是想看看别人如何描绘和感受一年的阿尔萨斯;二是想看看曾经走过的路~熟悉的风景照。许是没有期待也不觉得无聊失望~ 路数也是林达夫妻那种~社会,历史~不过是1.0版~选用十二岁女儿的视角穿插写作本是很好的点子,可小姑娘的早慧~敏感~流畅的文笔惊到我,比较起来她笔下没有规矩~享受自我个性~幼稚无知,早恋的法国同龄疯狂熊孩子反而更让我深深思考????~内容不太有新意,典故名人缺乏自身体悟后反哺~显得拼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