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尼斯日记》是作家阿城先生一九九二年旅居威尼斯三个月所写的日记,这本小书出版以来成为许多作家和读者爱不释卷、随口背诵的经典。理想国推出二十周年典藏版,收录作者摄影作品7幅和手绘插画3幅,为你呈现至美的威尼斯。
“威尼斯是一个小岛,以旅游来说,一个星期刚好,印象饱满细致。如果待过半个月,就会开始无聊,以致厌恶。我待了三个月,*后应该是痛恨。要想不痛恨,只有走到威尼斯的世俗生活里去。我开始买东西做饭。姜不好买,我就每天早起去码头看有没有人在卖姜,诸如此类。威尼斯人于是很快知道这个东方人不是日本人,而是个中国人。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不能总是孔孟老庄、亚里士多德,高来高去,要交流世俗生活的质感。我希望在日记里充满这样的东西。”
——阿城
阿城
本名钟阿城,一九四九年生于北京。杂家,文字手艺人。
整本书还是序言最喜欢: “假如威尼斯的一条小巷是不通的,那么在巷口一定没有警告标志。你只管走进去好了,碰壁返回来的时候不用安慰自己或生气,因为威尼斯的每一条小巷都有性格,或者神秘,或者意料不到……遗憾的是有些小巷去过之后再也找不到了……所以应该为每一条小巷...
评分读了《八十年代》后我忽然很想念阿城——以前买过一套作家版的阿城文集,但几次搬家时不知道哪一次就丢了。去淘宝上查一查《威尼斯日记》,发现他的书情看涨,大陆版的旧书要四十一本,台版的要七十。 查建英在访谈中问阿城:“那你自己在八十年代的创作,你就把它...
评分我想,当今目前现在眼目下,好文字还是少的,所以一有清通的文字出,识得的人简直就是奔走相告。最近的例子是本年1月19日阿城在《南方周末》刊出的“来函照登”——《一个误会》。十年来,阿城发表的文字——或者更准确地说,我能见到的他的新文字——极少,一本《威尼斯日记》...
评分我读阿城,从《威尼斯日记》开始,然后溯游而上,找到《棋王》、《树王》、《孩子王》,一一读来,一一惊叹,不够,又找来《遍地风流》,真好,再看《闲话闲说》、《常识与通识》,完了,却是没有更多了。从80年代的“三王”,到90年代的几本小书,阿城已近20年没有新书出版,...
评分写于2008-11-22 侯孝贤问阿城在大陆,可以谈话的有谁,他道:“跟我自己谈。”侯孝贤是有心相问,阿城答之以机锋。两人都明白问的是什么,答的是什么,乍乍生出一种感激之情。(朱天文记录) 看王朔的《无知者无畏》里说,他最佩服的人就是阿城了,于是就想,能叫这...
被风中恋人那一段惊艳到不行特地买来看……还我钱来TAT!
评分就像跟人聊天,挺随意。
评分大半天的工夫读完了阿城的《威尼斯日记》,扑面而来的清透与灵动,是非常舒服自然的,而不是刻意炫技和掉书袋的文字。 ????人世间的无聊,常常是因为煞有介事。 ????工资月月发,活生生的帕瓦罗蒂却不是月月可以听得到。 ????生活是种过程,感受每一分每一秒,实实在在,直到离开这个世界。
评分盛名之下。这书很多名人捧,我却看不出来好在哪里。就是一个人在那里东拉西扯,虽然扯得有文化,但却是一地的碎片,碎片里偶有闪光的金屑吧。阿城的书,我还是只读读小说算了。
评分阿城是个有趣的人,他以威尼斯这么人杰地灵的地域为一空间,在这里深度旅游细细品味,每一日的感触即将意大利的文化与文学与威尼斯交融,也在其中品味出诸多中国文化、乃至中国思想中孔孟老庄的精神真谛,甚至能与日常生活、行为习惯紧密相连,大作家就是满腹经纶,信手拈来,富有生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