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達爾文代到現在,生物學傢一直在努力探尋人類的道德意識的起源。在這本書裏作者推測,人類的道德乃是伴隨著狩獵大型獵物演化而來。個體為瞭在群體中生存下來並茁壯成長,道德意識是一個復雜的防禦機製,在采獵社會,生存的本質歸結為一點:不閤作,即死亡。
剋裏斯托弗·博姆(Christopher Boehm)人類學傢,在南加州大學珍·古德研究中心(Jane Goodall Research Center)擔任主任同時也是人類學和生物科學教授。40 年來,他觀察靈長目動物,研究不同的人類文化,以便理解社會及道德行為。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挺好
评分作者談的不是道德,隻是描述瞭觀察到的一些人類行為和心理偏好,這本書中談的利己也好,利他也好,都是心理學的層麵的東西,跟道德無關。
评分作者的觀點簡要概括:良心有其自身演化的方式;擁有羞恥感的良心使我們具備瞭是非觀念;按照我們的遺傳天性來說,利己主義>利親主義>利他主義,盡管利他主義較之前兩者而言影響力小,但潛力巨大;社會選擇的偏好會影響到我們的基因庫。
评分說它像綜述,結構也太隨意;說它像專著,裏麵血肉也太少瞭些。全書有一處啓發到我,關於內疚和羞恥的一體兩麵。
评分我編輯的第一本有點意思的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