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加泰罗尼亚

致敬加泰罗尼亚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译言古登堡计划/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作者:[英] 乔治·奥威尔
出品人:
页数:0
译者:胡萌琦
出版时间:2016-1
价格:38.00元
装帧:精装
isbn号码:9787568011402
丛书系列:奥威尔作品集
图书标签:
  • 乔治·奥威尔
  • 西班牙内战
  • 西班牙
  • 战地纪实
  • 英国文学
  • 奥威尔
  • 政治
  • 历史
  • 致敬加泰罗尼亚
  • 加泰罗尼亚
  • 西班牙
  • 历史
  • 文化
  • 独立运动
  • 艺术
  • 文学
  • 民族认同
  • 地方精神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1936年西班牙内战爆发后,奥威尔作为国际志愿者参加了由西班牙马克思主义统一工人党领导的民兵部队,支援反佛朗哥的西班牙内战。他在阿拉贡前线待了近6个月,直到在韦斯卡被敌方狙击手打穿喉咙而不得不回国休养。1938年,奥威尔将他的这段经历写成了纪实文学《致敬加泰罗尼亚》。这部书堪称他的“西班牙内战亲历回忆录”,作者以战争亲历者的身份揭露了共产国际一些关于西班牙内战的谎言,这也是奥威尔的成名作之一。

本书隶属于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与译言古登堡计划联合出品的“奥威尔作品集”。

译言古登堡计划是一个长期的、多语种的、开放的协作翻译项目。我们旨在通过众多译者的协作,翻译和出版已进入公共领域的外文经典作品,让经典在中文世界重生。 官网:http://g.yeeyan.org/

作者简介

乔治·奥威尔 1903—1950

英国伟大的人道主义作家、新闻记者、社会评论家。他一生颠沛流离,但始终以敏锐的洞察力和犀利的文笔记录着他所生活的时代,致力于维护人类自由和尊严,揭露、鞭笞专制和极权主义,并提出了超越时代的预言,因此他被尊称为“一代人的冷峻良知”。

目录信息

第一章 1
第二章 17
第三章 27
第四章 45
第五章 57
第六章 89
第七章 107
第八章 127
第九章 137
第十章 153
第十一章 187
第十二章 225
第十三章 243
第十四章 265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去西班牙参战      1946年,奥威尔写下了著名的宣言性文章《我为何写作》,其中有这样的话:“西班牙内战和1936年至1937年间发生的事件改变了态势,此后我就知道我的立场如何。1936年以来,我所写的每一行严肃作品都是直接或间接反对极权主义,支持我所理解的民主社会主义...  

评分

奥威尔经过了六个月肮脏,无聊,紧张,严重睡眠不足的战争生活,回到了也许是具有世界上最和谐的风光的英国南部,却开始怀念起之前混乱不堪的状态。如果你能够耐心把这本书读完的话,一定对于奥威尔此时的想法也能够感同身受。 他怀念的是什么呢?极度寒冷的战壕,满是虱子的衣...  

评分

上个世纪30 年代的西班牙内战,曾一度把许多有正义感的知识分 子卷入枪林弹雨。以这段历史为背景的作品也就注定要在文学史上占 据一席之地。其中有名的像海明威的《丧钟为谁而鸣》,后来拍成电影《碧血黄沙》,由英格丽鲍曼主演。又如奥登的长诗《西班牙》,据说在抗战的艰苦岁...  

评分

这本讲述西班牙内战的书,也是一本讲述战争的书。也许和从小接受的教育和耳濡目染的环境有关,看了这本书之后,感觉书中所描述的战争和以前书本上、电影电视里所看到的不一样。在危险中仍有轻松,在紧张时不失幽默。 书中印象比较深的就是敌我双方的咒骂喊话,那个让人流口水的...  

评分

刚读完《1984》时的兴奋感如今依然记得,老大哥,真理部和超级大国像是阴谋论里的名词,神秘又性感地在眼前跳跃。那似乎是一种简洁明了的优越感,好像洞悉一切。那世界被简化成了非黑即白的两极世界,只不过在《1984》里,除了男女主角而外,其他都是黑色的。那种快感和《搏击...  

用户评价

评分

(曾因哈耶克对他的评价而不甚感冒)读后敬那些韶华之年离开象牙塔/手术台和受人尊敬的地位跑去另一个语言不通的国家战斗仅仅是为了一尚未验证的意识形态,并且“回报”他们的是更荒诞的下场……是多么单纯(褒意)的人啊!那时期马德里的海明威都没摸过枪!潘神的迷宫可以和此书的加泰罗尼亚章节同看

评分

奥威尔用很大的篇幅阐述马统如何被边缘化、异化直至被镇压,核心要义仍是林达在《笔记》里转引的“这是一场共产主义者与无政府主义者之间两败俱伤的战争,远非与佛朗哥的战争”。“致敬”者有二,其一对马统民兵团员的致敬,其二对西班牙普通民众的致敬,奥威尔说,他们高贵、慷慨,不属于20世纪。

评分

奥威尔才是真正的黑到深处自然粉,巴塞罗那对他的报偿,就是在当年他住过的兰布特大街一侧命名了一处“奥威尔广场”。最后的“直到炸弹呼啸而来”,先知般预言了绥靖主义的恶果。

评分

以前很不明白,人人可以骂之的独夫佛朗哥,法西斯独裁+见风使舵站队居然善终,安然无恙四十年。左派在西班牙内战的失败,本质上还是意识形态的混乱,以及欧陆大国之间的沙盘角逐,并没有得到援助。共和军内部却率先清洗友军,共产主义剿灭托派和无政府主义(好几个章专门解释了组织派别,控制舆论以及压制手段)。热情满满的奥威尔不仅吃了一颗穿喉的狙击手子弹,也证了巴塞罗那的巷战动荡和荒诞结局,最终逃走。几千神职人员被杀,无数教堂洗劫焚毁,高迪的圣家堂居然因为丑陋无比而逃过一劫……只需要蒙挂几面红黑大旗……

评分

看过1984之后,一直想奥威尔为什么对极权有如此敏锐的洞察力,跟他在西班牙的经历应该是分不开的。看这本书的原因在于此。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