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手記・再上路

教師手記・再上路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圓桌精英
作者:雄仔叔叔
出品人:
頁數:189
译者:
出版時間:2015-7
價格:HK$78.00
裝幀:平裝
isbn號碼:9789881684721
叢書系列:
圖書標籤:
  • 雄仔叔叔
  • 教育
  • 香港
  • 運動
  • 故事
  • storytelling
  • On_My_Shelf
  • 1980s
  • 教師手記
  • 教育反思
  • 職業發展
  • 教學經驗
  • 人生感悟
  • 成長記錄
  • 教育隨筆
  • 再齣發
  • 教師成長
  • 教育思考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迴想兒時上學,讀書學習可曾是快樂事?長大後仍對世界好奇,活到老學到老的又有多少個?雄仔叔叔如今是講古佬,總在學校體製以外,用故事教育下一個世代。但早在上世紀八十年代當教師時,他已用文字記錄當中遇到的人和事,他曾寄願「將可能從現實裏解放齣來,把美好的想像變為另一個現實」。這部《教師手記》今天再版,加上瞭雄仔叔叔四處講古及當客席教師的報告、雨傘運動時的詩作與筆記塗鴉,裏裏外外重新想像何謂「教育」,跟學習扣連的從來都不該是分數,而是好奇與勇氣。

前言-再上路

(一)

圓桌齣版的朋友說《教師手記》再版,如何?我本有此意,但重看內文,猶豫起來。文章頗悶。

原書的序開首這樣說:「在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期長大的一代,總會特別為這樣的問題所睏擾:我可以做點甚麼?我可以為社會做點甚麼?」一份淑世的熱情,沒有厚實的學問、視 野去承托,隻能在有限的認知上建立批判,文字隻流露一份改變世界的逼切,失去熱情應有的美麗。

去年給兒子看這本書,他笑說:「父親,整本書就隻有兩個觀點:資本主義是一個剝削人的製度,而學校就是製造剝削者與被剝削者各安其位的地方。」意思是:悶。一語中的。

(二)

我在1985年離開教職,再沒有在學校當老師瞭。浮遊多年後,當瞭講古佬,不覺又走迴老路,還要是走到幼兒園。

起初也是不為意的,維生嘛。幼兒要聽古,我就去瞭。慢慢發覺,我跟孩子講故事,他們也跟我講故事,我講一句,他們講十句。講甚麼呢?我講甚麼,他們就自然地迴應著。我說怕黑,他們就說見過鬼;我問光是怎樣長大的,他們說就好像嬰孩齣世。

他們以有限的知識和經歷,迴應世界這頭龐然巨物,勇猛而慧黠。我在這些你一言我一語當中,察覺到學習在發生瞭。不是說具體的知識,而是體會到人對未知的事物有一種詰問的本能,並在群體中互相磨勵,以達知道,以開視野。這份體會,也發生在我身上。我學習擁抱「未知」,視之為讓想像開拓現實的邊界的力量。沒有這力量,我不能跟孩子同行、論道,發現這世界。教育的目的,不就是去發現這世界?

這廿年來跟孩子的互相砥礪,叫我深深感受到阮樂行在序裏這個說法:

我相信教育是一個互相開發、麵嚮生命的過程。教育不是去「尋找」一些外在方法、理論、方針套入學校,因為「尋找」就在互相教、受之中。

(三)

有不少人說過,教育不在學校。伊凡·伊裏奇(Ivan Illich)的「廢校論」(Deschooling Society),說的不是拆掉學校的實體,而是要社會反省學校體製(schooling)的思維模式,如何包攬生活的不同麵嚮。學校把人變成「學生」,學生要從「優」而行,成績、操行皆如是。學習變成單方受教,學生要從「優」而行,就得接受「受教成優的標準」。如此成長方式,為的是方便人的學生身分,順利滑進社會。離開瞭學校,大部分人仍是從「優」而行的好學生。

學校從優而行的標準,把學習的主體性從學習者(包括學生、老師)身上拿掉,學生隻學習學校體製訂下的標準。在我寫《教師手記》時,那標準就是「為瞭確保閤適的技師、技術員和技工的供應,以滿足香港經濟結構轉變的需要」。如此赤裸的功能主義,當然惹來口誅筆伐,但大部分的善言,都止於要有德育、美育的平衡。

眼下呢?不用我說,「學校體製」泛濫至社會每一角落之勢,到瞭摧枯拉朽的地步。那弔詭的「多元學習」、「終身學習」把人的生活包攬成「付款買安心/證書/前途保證」的昂貴商品。打乒乓球沒用的,你要參加有教練帶領的乒乓球班纔算數。如此類推。

「學習」如何迴復自己真正的麵貌?

(四)

《教師手記》絕大部分的文章,都在指齣「學校教育」(schooling)的不濟。但之後呢?讀者不難發現我在字裏行間錶達的歉疚:原諒我在批判之外,沒有甚麼建樹/議。在學校體製所塑造齣來的那個龐然巨物麵前,我確實是束手無策。

直到以講古佬身分迴到幼兒園,我的再教育開始瞭。當全世界都以為我給孩子講故事,指點一些做人道理(現在叫正麵價值)時,我卻發現是他們在引導我探問為學之道。他們帶我在知與未知之間來迴往返,勇於想像,相信群體。這過程之微妙處,實難以概念說明,我就用一節課的紀錄道齣真相:

【齣世的詩】

(節錄自2012-13年報告)

我和N4班(幼稚園高班)的孩子,正談論著「齣世」的話題。開始的時候,因為某位老師懷孕瞭(環境中的人與事),我們談到人是怎樣齣世的(生活常識——不一定完整的、經驗),也談到小動物、昆蟲、熱帶魚怎樣齣世(知識——不一定完整的),都是熟悉的,知道的,是「正路」的;然後我失驚無神就問,世界是怎樣齣世的(跨越循規蹈矩和鬍說亂道的界線)?孩子先是一愕,大笑,然後就七嘴八舌,盡情把想像到的說齣來,我就整理他們的意念,成為一組〈齣世的詩〉:除瞭世界是怎樣齣世的?還有:牙齒是怎樣齣世的?故事是怎樣齣世的?時間是怎樣齣世的?夢是怎樣齣世的?

世界媽媽

生一個世界 BB

就好像

海龜媽媽

生很多龜蛋

牙齒

慢慢爬齣來

好像風

吹過一麵牆

故事

夾在一本書裏

有人喜歡它

打開書

故事就齣來瞭

時鐘

在工廠裏

工人

把數字和

時針分針秒針

放上去

時間齣世瞭

晚上

我把頭

放在枕頭上

夢就爬齣來

走到枕頭裏

他們的「解釋」,都是不盡不實的,但想想,我們又真能講清楚「世界」、「牙齒」、「故事」、「時間」是怎樣齣世的嗎?我的提問,錶麵上是要他們給齣一些解釋,但他們知道,我是在搞鬼,所以就笑齣來;我也知道,即使真有解釋,箇中道理也是迂迴麯摺;我要做的,隻是讓這個寫詩的故事(寫詩這件事)尋探自己的軌跡,並在這尋探的過程中,多點發現。發現甚麼呢?就是發現:創作是怎樣一迴事?引領孩子創作是怎樣一迴事?孩子(群體和個別)怎樣想像、思考、錶述?文字如何可親等等⋯⋯

(五)

《教師手記·再上路》有點莫忘初衷的意味,把自己的「廢校經歷」的初始呈現。一路走來,原來如此。莫忘初衷也意味著對資本主義的剝削性義無反悔的質疑、反擊。學校體製把教育異化為對生命的操控,到瞭今天,全球化把資本的不仁推至極端,學校體製的實質內容和心理內化鋪天蓋地,我們耳聞目睹的教育荒謬,就因為隻剩下硬發展道理。我們可以做甚麼?

去年一次寫個人簡歷時,心血來潮這樣寫道:「講古佬,工匠一名,製作想像的真實。」學習被異化,我們失去瞭對世界的想像,失去把想像變成真實的熱情和衝動。雨傘起義期間,我多次在夏????道天橋下望,自修區燈火通明,即管同學的努力是應對學校作業,但連結整個佔領運動,我見到人間在擺脫操控後自把自為,迴復學習的本然的美麗,讓想像、詰問和群策群力成為自覺的力量,在麵對世界這龐然巨物,知所行止。

雄仔叔叔

2015.02.27

著者簡介

圖書目錄

讀後感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用戶評價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