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Stack運維指南

OpenStack運維指南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人民郵電齣版社
作者:法菲爾德 (Tom Fifield)
出品人:
頁數:252
译者:錢永超
出版時間:2015-8
價格:69.00元
裝幀:平裝
isbn號碼:9787115397911
叢書系列:
圖書標籤:
  • openstack
  • 運維
  • 雲計算
  • 軟件工程
  • 技術
  • eBook
  • Owned
  • OpenStack
  • 雲計算
  • 運維
  • 虛擬化
  • Linux
  • DevOps
  • 自動化
  • 部署
  • 管理
  • 網絡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OpenStack基金會成員閤力著成瞭這本運維指南,全麵講解如何使用開源的OpenStack平颱設計、部署、維護私有或者公有的IaaS雲服務。在這份實踐指南中,你將在經驗豐富的開發者與OpenStack貢獻者手把手的指導下學習構建基於參考架構的雲,瞭解如何執行日常管理任務。

OpenStack專為橫嚮擴展而設計,它讓你可以整閤多種技術來構建雲服務,但也在提供很高靈活性的同時讓你麵臨選擇的難題,而本書正是要告訴你組織計算、存儲和網絡資源時應該厘清哪些問題。

如果你已經會管理多颱Ubuntu機器和維護MySQL,那麼就應該學習:

• 設置自動化的部署和配置;

• 設計單節點的雲控製器;

• 使用多種指標提升擴展能力;

• 探索計算節點、網絡設計以及存儲;

• 安裝OpenStack軟件包;

• 使用一個示例架構幫助簡化決策的製定;

• 構建一個工作環境來探索IaaS雲;

• 管理用戶、項目和配額;

• 進行維護、調試以及網絡故障排查;

• 執行監控、日誌管理、備份和恢復。

本書由OpenStack基金會成員全力打造,他們包括:Tom Fifield、Diane Fleming、Anne Gentle、Lorin Hochstein、Jonathan Proulx、Everett Toews和Joe Topjian。

著者簡介

作者簡介:

Tom Fifield

OpenStack社區經理、墨爾本大學物理學院榮譽院士,曾任澳洲國傢級研究計劃的雲端架構顧問與雲端團隊領導人。他是OpenStack程序代碼貢獻度排名中名列前茅的開發者,在OpenStack的整體發展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Diane Fleming

思科高級技術作傢(項目經理),具有20餘年技術寫作經驗,曾從事一綫編程工作多年。

Anne Gentle

首席工程師、OpenStack技術委員會成員、OpenStack文檔編製技術主管、服務型領導。她負責文檔開發,並與開發人員緊密閤作來確保文檔能夠滿足他們的具體需求。

Lorin Hochstein

Netflix高級軟件工程師、OpenStack文檔團隊成員,曾任Nimbis Services公司雲服務首席架構師。他不僅負責雲服務部署、運維,而且編寫雲上運行的軟件。

Jonathan Proulx

麻省理工學院高級技術架構師、OpenStack雲的踐行者、OpenStack文檔貢獻者和審校者,同時學習和分享OpenStack技術。

Everett Toews

全球領先的托管服務器及雲計算提供商Rackspace公司開發大使,Apache軟件基金會、開源Java類庫jclouds的提交者和項目管理委員會成員。他亦是專業的軟件開發人員、軟件架構師,具有團隊領導經驗。

Joe Topjian Cybera

公司係統管理員、係統架構師,負責設計、部署、運維公有雲和私有雲。他曾創辦Terrarum IT Services公司,為客戶提供各種遠程係統管理服務。

譯者簡介:

錢永超

攜程雲係統架構師,負責攜程生産環境的Cloud架構、部署與維護工作,此前先後供職於Sun Microsystems(成都)、eBay中國運維中心(上海)。從小型機時代的廠商工程師、互聯網公司的係統運維,再到今天的雲係統架構,一路走來,不變的是他對技術的熱愛。最大的願望是有生之年可以見證技術奇點(singularity)的到來。

圖書目錄

前言  xiii
第一部分 架構
第1章 架構示例  3
1.1 架構示例:傳統網絡模型(nova)  3
1.1.1 概述  4
1.1.2 詳細描述  6
1.1.3 可選的擴展  8
1.2 架構示例:OpenStack網絡服務  8
1.2.1 概述  8
1.2.2 詳細描述  10
1.2.3 組件配置示例  16
1.3 關於架構的最後幾句話  19
第2章 準備及部署  20
2.1 自動化部署  20
2.1.1 磁盤分區及RAID  21
2.1.2 網絡配置  23
2.2 自動化配置  23
2.3 遠程管理  23
2.4 關於準備和部署OpenStack的最後幾句話  24
2.5 總結  24
第3章 雲控製器設計和雲係統管理  25
3.1 硬件注意事項  26
3.2 服務的分隔  27
3.3 數據庫  28
3.4 消息隊列  28
3.5 嚮導服務  28
3.6 應用程序接口(API)  29
3.7 擴展  29
3.8 調度  29
3.9 鏡像  30
3.10 控製麵闆  30
3.11 認證及授權  31
3.12 網絡相關注意事項  31
第4章 計算節點  32
4.1 選擇CPU  32
4.2 選擇超級管理程序  33
4.3 實例存儲解決方案  33
4.3.1 非計算節點存儲:共享文件係統  34
4.3.2 計算節點存儲:共享文件係統  35
4.3.3 計算節點存儲:非共享文件係統  35
4.3.4 動態遷移的問題  35
4.3.5 文件係統的選擇  36
4.4 過量分配  36
4.5 日誌記錄  37
4.6 網絡連接  37
4.7 總結  37
第5章 擴展  38
5.1 起點  38
5.2 添加雲控製器節點  40
5.3 隔離雲係統  40
5.3.1 nova單元和區域  41
5.3.2 可用域和主機集閤  41
5.4 可擴展的硬件  43
5.4.1 硬件采購  43
5.4.2 容量規劃  44
5.4.3 老化測試  44
第6章  存儲決策  45
6.1 臨時性存儲  45
6.2 持久性存儲  45
6.2.1 對象存儲  45
6.2.2 塊存儲  47
6.3 OpenStack存儲概念  47
6.4 選擇存儲後端  48
6.5 結論  51
第7章 網絡設計  52
7.1 管理網絡  52
7.2 公共地址選項  53
7.3 IP地址規劃  53
7.4 網絡拓撲  54
7.4.1 OpenStack虛擬機內部的VLAN配置  55
7.4.2 多網卡分配  56
7.4.3 多主機和單主機網絡  56
7.5 網絡服務  56
7.5.1 NTP  56
7.5.2 DNS  56
7.6 總結  57
第二部分 運維
第8章 瞭解全局  61
8.1 使用OpenStack控製麵闆進行管理  61
8.2 命令行工具  61
8.2.1 安裝工具軟件  62
8.2.2 管理的命令行工具  62
8.2.3 獲得憑據  63
8.2.4 檢查API調用  64
8.2.5 服務器和服務  66
8.2.6 計算節點診斷  67
8.3 網絡檢查  68
8.4 用戶和項目  69
8.5 正在運行的實例  70
8.6 總結  71
第9章 管理項目和用戶  72
9.1 項目還是租戶  72
9.2 管理項目  73
9.3 配額  74
9.3.1 設置鏡像配額  74
9.3.2 設置計算服務配額  75
9.3.3 設置對象存儲配額  77
9.3.4 設置塊存儲配額  79
9.4 用戶管理  80
9.5 創建新用戶  80
9.6 將用戶與項目關聯  81
9.6.1 授權定製化  83
9.6.2 用戶間的乾擾  84
9.7 總結  85
第10章 麵嚮用戶的運維  86
10.1 鏡像  86
10.1.1 添加鏡像  86
10.1.2 在項目間共享鏡像  87
10.1.3 刪除鏡像  87
10.1.4 其他命令行界麵選項  88
10.1.5 鏡像服務和數據庫  88
10.1.6 鏡像服務數據庫查詢示例  88
10.2 flavor  88
10.2.1 私有flavor  89
10.2.2 如何修改現存的flavor  90
10.3 安全組  90
10.3.1 通用的安全組配置  90
10.3.2 終端用戶的安全組配置  91
10.4 塊存儲  93
10.5 實例  94
10.5.1 啓動實例  94
10.5.2 實例啓動失敗  95
10.5.3 使用實例特有的數據  96
10.6 關聯安全組  98
10.7 浮動IP  98
10.8 添加塊存儲  99
10.9 製作快照  100
10.10 數據庫中的實例  102
10.11 祝你好運!  103
第11章 維護、故障和調試  104
11.1 雲控製器和存儲代理的故障及維護  104
11.1.1 計劃中的維護  104
11.1.2 重啓雲控製器或存儲代理  104
11.1.3 重啓雲控製器或存儲代理之後  105
11.1.4 雲控製器徹底故障  105
11.2 計算節點的故障和維護  106
11.2.1 計劃中的維護  106
11.2.2 計算節點重啓之後  106
11.2.3 虛擬機實例  107
11.2.4 檢測並從故障實例中恢復數據  107
11.2.5 捲  110
11.2.6 計算節點徹底故障  110
11.2.7 /var/lib/nova/instances   111
11.3 存儲節點故障和維護  112
11.3.1 重啓存儲節點  112
11.3.2 關閉存儲節點  112
11.3.3 更換一塊Swift 磁盤  112
11.4 處理徹底故障  113
11.5 配置管理  114
11.6 使用硬件  114
11.6.1 添加計算節點  114
11.6.2 添加對象存儲節點  115
11.6.3 替換組件  115
11.7 數據庫  115
11.7.1 數據庫連接  115
11.7.2 性能與優化  116
11.8 HDWMY  116
11.8.1 每小時  116
11.8.2 每天  116
11.8.3 每星期  116
11.8.4 每個月  117
11.8.5 每季度  117
11.8.6 每半年  117
11.9 確定哪個組件已被破壞  117
11.9.1 跟蹤日誌  117
11.9.2 CLI上運行的守護進程  118
11.10 卸載  119
第12章 網絡排障  120
12.1 使用“ip a”檢查網絡接口狀態  120
12.2 雲中的nova-network流量虛擬化  121
12.3 雲中的OpenStack網絡服務流量虛擬化  122
12.4 找齣網絡路徑中的故障  128
12.4.1 tcpdump  128
12.4.2 iptables  129
12.5 nova-network在數據庫中的網絡配置  130
12.6 用nova-network排查DHCP故障  131
12.7 DNS故障排查  134
12.8 Open vSwitch故障排查  135
12.9 處理網絡命名空間  136
12.10 總結  137
第13章 日誌和監控  138
13.1 日誌在哪裏  138
13.2 閱讀日誌  139
13.3 跟蹤實例的請求  140
13.4 添加自定義日誌語句  141
13.5 RabbitMQ Web管理界麵或rabbitmqctl  141
13.6 集中化日誌管理  142
13.6.1 rsyslog客戶端配置  142
13.6.2 rsyslog服務器端配置  143
13.7 StackTach  144
13.8 監控  144
13.8.1 進程監控  144
13.8.2 資源告警  145
13.8.3 用Ceilometer來測量和遙測  146
13.8.4 OpenStack特有的資源  146
13.8.5 智能告警  148
13.8.6 趨勢分析  149
13.9 總結  150
第14章 備份和恢復  151
14.1 備份什麼  151
14.2 數據庫備份  152
14.3 文件係統備份  152
14.3.1 計算服務  152
14.3.2 鏡像目錄和發送  153
14.3.3 身份服務  153
14.3.4 塊存儲  153
14.3.5 對象存儲  153
14.4 恢復備份  153
14.5 總結  154
第15章 定製化  155
15.1 創建OpenStack開發環境  156
15.2 定製對象存儲(swfit)中間件  158
15.3 定製OpenStack計算服務(nova)調度器  164
15.4 定製控製麵闆(Horizon)  169
15.5 總結  169
第16章 OpenStack上遊  170
16.1 獲得幫助  170
16.2 報告bug  171
16.2.1 確認和劃分優先級  172
16.2.2 修復bug  173
16.2.3 修復被接受後  173
16.3 加入OpenStack社區  173
16.4 如何為文檔作貢獻  174
16.5 安全信息  174
16.6 查找額外的信息  175
第17章 高級配置  176
17.1 不同驅動間的區彆  176
17.2 執行周期性任務  177
17.3 談談具體的配置  178
17.3.1 計算服務、組網和存儲的安全配置  178
17.3.2 高可用性  178
17.3.3 啓用IPv6支持  178
17.3.4 計算服務的周期性任務頻率  178
17.3.5 對象存儲的地理注意事項  178
第18章 升級  180
18.1 升級之前的測試環境  180
18.2 準備迴滾  181
18.3 升級  181
18.4 如何從Grizzly升級到Havana:Ubuntu  182
18.4.1 對用戶的影響  182
18.4.2 升級的注意事項  182
18.4.3 做備份  183
18.4.4 管理倉庫  183
18.4.5 升級配置文件  183
18.4.6 在控製器節點上升級軟件包  185
18.4.7 在控製器節點上停止服務、升級數據庫模式,並重啓服務  186
18.4.8 在計算節點上升級軟件包和重啓服務  187
18.4.9 在塊存儲節點上升級軟件包和重啓服務  187
18.5 如何從Grizzly升級到Havana:Red Hat Enterprise Linux和其衍生版  188
18.5.1 對用戶的影響  188
18.5.2 升級的注意事項  188
18.5.3 做備份  188
18.5.4 管理倉庫  189
18.5.5 升級配置文件  189
18.5.6 在控製器節點上升級軟件包  191
18.5.7 在控製器節點上停止服務,升級數據庫模式,並重啓服務  192
18.5.8 在計算節點上升級軟件包和重啓服務  193
18.5.9 在塊存儲節點上升級軟件包和重啓服務  193
18.6 清理和最終的配置文件升級  194
18.7 迴滾一次失敗的升級  194
附錄A 用例  198
附錄B 雲中秘事  202
附錄C 使用路綫圖  212
附錄D Icehouse預覽  218
附錄E 參考資源  227
術語錶  229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关于网络方面确实是个败笔,技术方面适合刚入门的新手,对于在OS上摸爬滚打几年的人来说,确实没多大作用。另外书中提到一个OS的运维工具stachtach,挺有意思的,国内用的人应该不多,不了解的人可以关注下。  

評分

关于网络方面确实是个败笔,技术方面适合刚入门的新手,对于在OS上摸爬滚打几年的人来说,确实没多大作用。另外书中提到一个OS的运维工具stachtach,挺有意思的,国内用的人应该不多,不了解的人可以关注下。  

評分

关于网络方面确实是个败笔,技术方面适合刚入门的新手,对于在OS上摸爬滚打几年的人来说,确实没多大作用。另外书中提到一个OS的运维工具stachtach,挺有意思的,国内用的人应该不多,不了解的人可以关注下。  

評分

此书的出版年份虽然是2015年,看起来比较新,但其中实例讲到的OpenStack的内容却是G版本,关于网络部分的结束竟然还是nova-network,neutron一字未提。此书与书名极为不配,叫运维概略还差不多,内容空泛。不推荐阅读

評分

关于网络方面确实是个败笔,技术方面适合刚入门的新手,对于在OS上摸爬滚打几年的人来说,确实没多大作用。另外书中提到一个OS的运维工具stachtach,挺有意思的,国内用的人应该不多,不了解的人可以关注下。  

用戶評價

评分

大概看瞭看,大概還行

评分

作為研發看沒有講代碼結構,作為運維看沒有講係統架構。入門看來太深,參考看來又太淺。

评分

作為研發看沒有講代碼結構,作為運維看沒有講係統架構。入門看來太深,參考看來又太淺。

评分

大概看瞭看,大概還行

评分

作為研發看沒有講代碼結構,作為運維看沒有講係統架構。入門看來太深,參考看來又太淺。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