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他是一名“老日中”,即日本的日中友好活動傢。
他曾與唐傢璿同場做過翻譯。唐傢璿主動介紹他說:“中島先生長期從事日中友好工作。”
他始終對中國懷抱感恩之心,願以自己的親身經曆為中日兩國友好做見證。
中島幼八,曾作為日本遺孤在中國生活十五年。一歲即隨父母來到中國東北牡丹江省寜安縣。戰後,他沒有隨親生母親返迴日本,而是憑著自己的意願,和中國的養父母一起,度過瞭典型的中國北方農村的童年生活。他的養母和養父都是勤勞淳樸的中國農民,這塑造瞭中島幼八樸實堅毅的性格。十六歲迴到日本後,中島幼八憑著這種性格成功地適應瞭日本社會,並始終實踐著自己終生為日中友好而努力的人生理想。
中島幼八,1942年生於東京三田。一歲時全傢移居中國東北,抗戰勝利後由中國養父母撫養長大,1958年迴國。1966年進入日本中國友好協會總部事務局,主要從事翻譯工作,全麵投身於恢復日中邦交正常化的群眾運動。之後也一直從事日中翻譯工作,為兩國的交流服務。六十九歲退休,七十歲開始撰寫迴憶錄《何有此生》,完成日中兩個版本。
201604本 看完这本书 让我体会到那个年代中国人给予日本遗孤的种种温暖 让我觉得倍感心酸 还有作者养母说过的话 也触动我的心 何有此生这名字真好
評分关于作者回日本的动机,大概是因为他的老师跟他说,劝导他回日本为中日友好做出贡献。 当我看到这一段的时候,我心里有点讨厌那个老师。 因为作者从小在中国长大,连日语都不会说,养母对他那么好,一把屎一把尿的拉扯大,他在中国也过上了正常的生活,生母写信让他回日本他都...
評分抱着随便看看的心态来看文章。正如作者自己所言,文笔也就那样。所以整篇文章的行云流水弱了些。可以看得出来在中国的十来年对作者的影响之大,所有幼年及青年时期的回忆都饱含深情,也是多亏了那会儿的政策,作者遇到的所有的人都算是他的贵人, 各种死心塌地或有意无意的对他...
評分关于作者回日本的动机,大概是因为他的老师跟他说,劝导他回日本为中日友好做出贡献。 当我看到这一段的时候,我心里有点讨厌那个老师。 因为作者从小在中国长大,连日语都不会说,养母对他那么好,一把屎一把尿的拉扯大,他在中国也过上了正常的生活,生母写信让他回日本他都...
評分201604本 看完这本书 让我体会到那个年代中国人给予日本遗孤的种种温暖 让我觉得倍感心酸 还有作者养母说过的话 也触动我的心 何有此生这名字真好
和平最堅固的理由
评分樸素,感人,看到後麵一直在哭。隻不過,16歲的作者就這麼離傢而去,最傷心的應該是養母吧。
评分不能作為文學作品來讀,可憐一個老人的心願,真是平實感動
评分關於小時候的事情寫的活靈活現,記憶力強大……但是關於政治的部分由於個人不認同所以不太喜歡。但還是非常推薦這本書,因為第一次瞭解瞭一點關於日本遺孤
评分正因為情感樸素、剋製,反而非常悲傷。所以什麼國傢啊、民族啊,都是虛僞的,隻有人和人之間的牽連纔是真的,那些隨著大時代漂浮的無可奈何,旁觀者反而比當事人更加感到遺憾。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