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建筑与当代建筑
实验建筑与当代建筑
实验需要语境 朱 涛
如何从设计思想的角度认识当代中国建筑? 朱剑飞
演化吧,中国建筑! 阮庆岳
从“实验建筑”到“当代建筑” 史 建
再谈实验建筑与当代建筑
问题建筑 张永和
失重的实验建筑 王 辉
请把我们领到“道儿上”来 王 昀
作为个案的“当代” 范 凌
三谈实验建筑与当代建筑
今天·昨天 王明贤
反思需要语境 朱 涛
杂谈“实验”、“当代”和我们的出路 朱剑飞
先知,注定死在他乡? 阮庆岳
四谈实验建筑与当代建筑
“实验建筑”?“当代建筑”?——思考中国当代实验性建筑 周庆华
实验、当代与中国建筑的隐形政治 冯 原
第三条道路 金秋野
建筑评论十问 姜 珺
当代建筑:三重视点
当代建筑:媒体人的视点
建筑本体的“复权” 黄居正
上气不接下气的中国建筑 马卫东
以和为美 王 路
从“尖叫建筑”到“公民建筑”——大众媒体的建筑观及建筑“干预”之路 赵 磊
当代建筑:学者的视点
且谈中国建筑的公众媒体介入之问题与期望 赵 辰
建筑师的职业精神与社会责任 饶小军
建筑构筑的自信与建筑师的自我 夏铸九
知天命年感言 赖德霖
当代建筑:建筑奖的视点
普利兹克奖与王澍 张永和
当代建筑的国际奖项与Holcim 全球可持续建筑大奖 李翔宁
建筑奖的时间维度 钟文凯
后普利兹克时代的中国建筑范式问题 周 榕
什么是人民的建筑
什么是人民的建筑
人民的建筑——关系到70% 人类居所的实践与探索 谢英俊
俯览建筑大地:关于谢英俊 王明蘅
略述谢英俊的“场所主义” 王墨林
人民建筑、个人建筑、社区建筑 朱 涛
关于人民建筑的思考 崔 恺
家园建设的主体——谢英俊建筑实践的启示 黄伟文
再论“什么是人民的建筑”
迟到的“现代主义” 李 虎
自然地更新——有关“人民的建筑”展览的感言 朱竞翔
“降低身段”的行动主义——写在谢英俊巡回展开幕之际 李翔宁
“人民的建筑”展引发的感想 冯果川
关于谢英俊的建筑社会实践 刘晓都
为何持续? 杜 鹃
三论“什么是人民的建筑”
珀尔修斯之盾——解决70% 人类居所问题操作方法初探 谢英俊
建筑活动的另一种状态 王 澍
走向开放的建筑 柳亦春
住宅/家 葛 明
农村不是第二个城市 龚 彦
新陈代谢运动论
新陈代谢运动论(上)
新陈代谢之前 矶崎新
新陈代谢的再生 林中杰
美移·日异·中译 丁力扬
新陈代谢运动论(下)
日本计划:日本建筑中的七位“武士” 太田佳代子
黑川纪章访谈 雷姆·库哈斯 汉斯·尤利斯·奥布里斯特
现代建筑与建筑师
何陋轩论
小题大做 王 澍
因何不陋 童 明
树石亭池,小题大题 王 欣
从冯纪忠的何陋轩谈起 董豫赣
王大闳论(上)
那一代 王大闳建筑师其人其事 徐明松
青年王大闳及其台北建国南路自宅 王俊雄
王大闳论(下)
从依赖到反思——王大闳自宅建筑作品的华丽反身 吴光庭
现代都会建筑的拟仿向度:
从巴塞罗那展览馆到虹庐、良士与鸿霖大厦 罗时玮
不语,为了远航 阮庆岳
附:王大闳作品目录
梁思成、林徽因论
为什么要把建筑史与社会史连起来写? 朱 涛
幽灵的话语与其他 夏铸九
今天我们为什么研究梁思成 赵 辰
该记住的、该反省的和该遗忘的 金秋野
林徽因《论中国建筑之几个特征》与伊东忠太《支那建筑史》 赖德霖
当代建筑与建筑师
CC TV 新楼与库哈斯
库哈斯没听过我这个顾问的 马清运
CC TV 之歌 钟文凯
库哈斯——中国当代建筑的“搅局者” 李翔宁
北京的地标发生学 唐克扬
黄声远在田中央
“田中央,工作中”展览前言 王增荣 王俊雄
田中央的八个理念 黄声远 王增荣 王俊雄
“中国建筑传媒奖”获奖感言 黄声远
当宜兰遇上田中央 黄声远 朱 涛
黄声远在田中央(续集)
黄声远论建筑 史 建 辑录
李兴钢现象
胜景几何 李兴钢
观“胜景几何”有感 张路峰
钢爷正传 齐 欣
“鸟巢”之后的李兴钢 金秋野
设计理念与实践策略
关于直向建筑设计与实践的几点思考 董 功
起点与重力——在地建筑 华 黎
开放·随想 李 虎
本源与演化 祝晓峰
与世博会有关
东方自然观:当代城市的可能启示?——以上海世博会中国馆屋顶花园
“新九洲清晏”为例 张 利
微博上海企业联合馆 臧 峰
两个万科馆 多相建筑设计工作室
深圳案例馆:世博盛宴之中的别样实验 孟 岩
……
建筑双年展评论
杂论三题
· · · · · · (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