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准,线装书局出版《圣殿》一书。
军旅作家张向持呕心沥血,历时十年,踏遍豫南的山山水水,寻访上百位当年的干部、群众,满怀一腔热血创作《圣殿》一书,首次全景观地披露了1959-1961史称“信阳事件”这场大饥荒里发生的一些惊天地、泣鬼神的人和事,反映艰难岁月中的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圣殿》所要展示的是:
大难临头之际,一个馒头似条命,却有人把自己的“救命饭”送给他人;
大难临头之际,面临生与死的考验,却有不少人甘愿把生的希望留给他人;
大难临头之际,千村万寨依然夜不闭户、路不拾遗,天下粮仓饥民不谋;
大难临头之际,许多共产党的干部冒着丢官甚至更大的风险,无私无畏地维护百姓利益;
大难临头之际,众多共产党的基层领导干部视“生活特殊”为耻辱,家人饿死也属平常;
大难临头之际,朝不保夕的百姓却救活了共产党的干部;
大难临头之际,在死亡线上徘徊的百姓仍然希望不灭,铁心跟着共产党走;
大难临头之际,一个民族同舟共济的精神、顽强的生存意志、良好的风尚、坚定的信念、真挚的情感,等等,感天动地。
展示历史悲剧:一场生命灾难,让人们看到政策、决策违背科学规律的惨重代价,让人们懂得尊重科学、崇尚民主的极端重要。
警示存亡之忧:一场生命灾难,让人们看到淡忘群众观念、忽视群众利益的悲惨后果,让人们彻悟“执政为民”、“群众路线”的永恒价值。
揭示天理人心:一场生命灾难,揭示“圣殿”与“根基”的存亡关系,警示执政的共产党人永远恪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伟大宗旨。
张向持,河南省宝丰县人,现任解放军报社主任编辑,发表有《解读中原》《中国打击铁路盗匪纪实》《酒煮中国》《酒歌》《酒桌要革命》等报告文学作品。
全文发不上来,刊出是洁版。 http://epaper.gmw.cn/zhdsb/html/2015-08/12/nw.D110000zhdsb_20150812_3-10.htm?div=-1
评分我居然光速看完了……说实话,有点后悔买了,师兄说,是没有看到你想要的吧……呵呵,也许吧,可能还有对历史的不甘和时代的无奈。 小的时候经常听到老人家说59年的可怕,说现在的我们多么幸福,还有说党造福社会的光芒…那时觉得一切都只是故事,就像姥姥叫我回去吃饭的路...
评分全文发不上来,刊出是洁版。 http://epaper.gmw.cn/zhdsb/html/2015-08/12/nw.D110000zhdsb_20150812_3-10.htm?div=-1
评分居然在短短的两三个小时内看(翻)完了这本书,这是看得最快的一本书了。 对这件事用这个角度写,或许是这本书能出版的原因。 定价居然56元,我看最多值5.6元。 对这件事的反思只是一个简简单单的“脱离了人民群众”吗? 这些人还好意思要求平反?! 这件事不是发生在战争年代...
评分居然在短短的两三个小时内看(翻)完了这本书,这是看得最快的一本书了。 对这件事用这个角度写,或许是这本书能出版的原因。 定价居然56元,我看最多值5.6元。 对这件事的反思只是一个简简单单的“脱离了人民群众”吗? 这些人还好意思要求平反?! 这件事不是发生在战争年代...
因为书名买的 书到手一翻 弃 妈呀。好意思写?还好意思出版?!
评分………………相当爱排比呢。
评分其实这仍然是信阳事件的后遗症。2018.10.13 中间又夹杂有63的暴戾恣睢和良苦用心,我还是尽量往好的方向去想?而且当时没去,就意味着还要回去那个垃圾堆。当然了,什么时候回,又被提上了台面。我还是努力地在走!而且63会感觉我精神依旧有问题,最关键的是这种弥补是否有效,而且如何克服和突破。这都是需要摆上台面的事情,所以问题很复杂。再加上这一次国家宗教委员会的事。有了昨晚上的对话。
评分这也能拿来歌颂一波?毫无揭露毫无反思,建议看林蕴晖的文章跟乔培华的专著
评分有用心的能这样出版也了不起了 出版解放军报社编辑写的东西没有数据但还是能当即使是小说看看 共产党领导的新中国成立了 百姓沦为流民的历史必须改变 这是历史赋予共产党人的责任 当时的人们完全相信 在共产党的领导下 什么样的人间奇迹都可以创造出来 这是狂热与崇拜形成的一个时代特色 个人崇拜和个人权威的后果仅仅是冷落集体智慧吗 更大的害处是它拆散了真理护栏 使真理形单影 任何抵抗只能引来更强的政治高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