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刻时光

雕刻时光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南海出版公司
作者:[俄] 安德烈·塔可夫斯基
出品人:新经典文化
页数:263
译者:张晓东
出版时间:2016-5
价格:45.00元
装帧:精装
isbn号码:9787544278591
丛书系列:电影人
图书标签:
  • 电影
  • 艺术
  • 安德烈·塔可夫斯基
  • 塔可夫斯基
  • 美学
  • 俄罗斯
  • 雕刻时光
  • 关于电影
  • 时光记忆
  • 雕刻
  • 生活美学
  • 成长故事
  • 情感共鸣
  • 手工艺
  • 个人成长
  • 岁月痕迹
  • 经典阅读
  • 心灵治愈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 首次由俄文原著翻译出版

★ 他一生都在雕刻时光,为了已经流逝、消耗或尚未拥有的时间

★ 只要你热爱电影,我们一起雕刻时光

他的电影宛如一个奇迹,他创造了崭新的、忠于电影本性的语言,捕捉生命如镜像、如同梦境。他并不诠释什么,他只是一个观察家,但他却让他的影像活动达到出神入化的境界。 ——英格玛•伯格曼

倘若我们能将《雕刻时光》浓缩成一则单一的讯息,那么,它必然是:对任何艺术家和艺术形式而言,内涵与良知都应先于技巧。——《洛杉矶时报》

---------------------------------------------------------------------------------------------

人们到电影院看什么?什么理由使他们走进一间暗室?

为了时间:为了已经流逝、消耗,或者尚未拥有的时间。

电影创作的实质是什么?一定程度上可以界定为雕刻时光。

就好比雕塑家面对一块大理石,成品的样子了然于心,然后一点点剔除所有多余的部分。

电影人同样从包含海量生活事实的时间巨块中剔除所有不需要的部分,只留下能成为电影要素的部分,只留下能清晰描述电影形象的部分。

《雕刻时光》是塔可夫斯基对电影、对艺术尽其一生的求索。

作者简介

安德烈•塔可夫斯基

1932年4月4日出生于苏联伊万诺夫州尤里耶维茨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1986年12月26日在法国巴黎病逝,享年54岁。

他一生中只完成七部长篇和两部短片,部部经典。

《压路机和小提琴》

《伊凡的童年》

《安德烈•鲁布廖夫》

《索拉里斯》

《镜子》

《潜行者》

《旅途时光》

《乡愁》

《牺牲》

目录信息

1 前言
10 开端
33 艺术——渴求理想
55 雕刻时光
85 使命与命运
112 电影形象
189 艺术家的责任
215 《乡愁》之后
230 《牺牲》
249 结语
262 附录:塔可夫斯基电影创作表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媒介与内容 每一种媒体,都有属于自己的内容。或者说,每一种内容,都有自己独有的载体。比如文字与思想。没有文字的思想是不可想象的。塔可夫斯基说,电影要完全与文学脱离。电影是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真是太和我意了。电影就应该表达一些只有电影才能表达,而其他的艺术无...  

评分

不记得何时看过,天才都是孤独的,电影人也是孤独的,因为他们要面对这个世界所有的声音,质疑的,赞美的,各种参差不齐的声音会通过各种途径抵达他们耳边。也许,会从此一蹶不振,也许,会继续奋发,直到作品获得认可。 而无论会听到怎样的声音,他们都在试图用独特的视角和...  

评分

重新抱着珍爱的塔科夫斯基《雕刻时光》去图书馆看书,这种感觉,就象和现代社会绝了缘一样,聆听着宛若来自高古的纯净而古朴的声音,如同轻叩帕特农的神庙,那来自坚实石躯的回声是如此不朽。   在《艺术——理想的思慕》一章,塔氏引用了亚历山大•布洛克的话“诗人自...

评分

重新抱着珍爱的塔科夫斯基《雕刻时光》去图书馆看书,这种感觉,就象和现代社会绝了缘一样,聆听着宛若来自高古的纯净而古朴的声音,如同轻叩帕特农的神庙,那来自坚实石躯的回声是如此不朽。   在《艺术——理想的思慕》一章,塔氏引用了亚历山大•布洛克的话“诗人自...

评分

用户评价

评分

塔可夫斯基这座山我只能说我爬过,却没有翻过。

评分

双面塔可夫斯基,排斥诗电影的电影诗人。

评分

看完《雕刻时光》,会明白为什么塔科夫斯基被称为电影大师。他不光是导演和导演理论家,对美学、哲学、宗教都颇有研究。该书虽写于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对电影市场的分析也可谓是一针见血,即使今天看来也不无道理。“商业性是电影的原罪。”他反对结构主义符号学,反对爱森斯坦的杂耍蒙太奇,反对对电影批评陷入意识形态批评的窠臼。艺术家的责任是真实地反映个人经验,将他自身的价值观、世界观通过艺术作品传达给欣赏者。

评分

今年电影类书籍的TOP2(TOP1还是得给巴赞)。同样面对诞生时间不过几百年的电影,塔可夫斯基对于电影本质问题的焦虑却比巴赞轻很多,他没有在辨析电影和文学的关系上花费太多时间,因为他整个的创作就来自俄国文学的滋养,可以说,他是在用影像来创作诗歌,日本俳句以及俄国本土的诗歌资源都滋养了他。另一方面,我认为他也是陀氏与托翁的完整继承人,从陀氏身上他继承了“最强锐度的情绪”的刻画以及那些充满张力的场景设置,而从托翁身上他继承了对人的道德化存在的探索以及艺术所承担的美育功能——尊严、爱感、净化认知、精神生活。所以,从根本上,塔可夫斯基是极度俄国化的艺术家。这本书对于理解老塔的电影太重要了,从他更为亲切的文字里,我才得以获悉那些影像的意义与意图,也才得以获悉老塔的坚持、骄傲与终极追求。

评分

太好了,如此诚实,毫无聪明的矫饰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