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次由俄文原著翻译出版
★ 他一生都在雕刻时光,为了已经流逝、消耗或尚未拥有的时间
★ 只要你热爱电影,我们一起雕刻时光
他的电影宛如一个奇迹,他创造了崭新的、忠于电影本性的语言,捕捉生命如镜像、如同梦境。他并不诠释什么,他只是一个观察家,但他却让他的影像活动达到出神入化的境界。 ——英格玛•伯格曼
倘若我们能将《雕刻时光》浓缩成一则单一的讯息,那么,它必然是:对任何艺术家和艺术形式而言,内涵与良知都应先于技巧。——《洛杉矶时报》
---------------------------------------------------------------------------------------------
人们到电影院看什么?什么理由使他们走进一间暗室?
为了时间:为了已经流逝、消耗,或者尚未拥有的时间。
电影创作的实质是什么?一定程度上可以界定为雕刻时光。
就好比雕塑家面对一块大理石,成品的样子了然于心,然后一点点剔除所有多余的部分。
电影人同样从包含海量生活事实的时间巨块中剔除所有不需要的部分,只留下能成为电影要素的部分,只留下能清晰描述电影形象的部分。
《雕刻时光》是塔可夫斯基对电影、对艺术尽其一生的求索。
安德烈•塔可夫斯基
1932年4月4日出生于苏联伊万诺夫州尤里耶维茨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1986年12月26日在法国巴黎病逝,享年54岁。
他一生中只完成七部长篇和两部短片,部部经典。
《压路机和小提琴》
《伊凡的童年》
《安德烈•鲁布廖夫》
《索拉里斯》
《镜子》
《潜行者》
《旅途时光》
《乡愁》
《牺牲》
2012是我读书最多的一年,即使是大学的每一年也没有今年读了那么多的书,阅读让我保持清醒的头脑,使我没有沉浸在科技互联网的信息泡沫中,那些看似是知识的信息其实不是,我们都被它们伪装的外表所迷惑,以为自己学到的就是知识,就是思想,其实不是。索尔仁尼琴说:读书不能...
评分媒介与内容 每一种媒体,都有属于自己的内容。或者说,每一种内容,都有自己独有的载体。比如文字与思想。没有文字的思想是不可想象的。塔可夫斯基说,电影要完全与文学脱离。电影是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真是太和我意了。电影就应该表达一些只有电影才能表达,而其他的艺术无...
评分写这篇文章的时候,终于下了决心读完了《时光中的时光》最后几十页,也就是塔尔科夫斯基(注1)最后三年的日记。一直不愿读完,就像一直留着他最初两部短片《今天不离去》和《杀手》一直不愿去看一样,无论是开始还是结束,都想在触手可及的地方,再留下那么一点可以想念的“未...
评分#一 为什么把拍电影叫做**雕刻时光**?在塔可夫斯基的论述中,电影可以类比于雕塑,雕塑是雕塑家面对一块大理石,一点点剔所有多余的部分。而电影人呢, >电影人同样从包含海量生活事实的时间巨快中提出所有不需要的部分,只留下能成为电影要素的部分,只留下能清晰描述电影形...
评分不记得何时看过,天才都是孤独的,电影人也是孤独的,因为他们要面对这个世界所有的声音,质疑的,赞美的,各种参差不齐的声音会通过各种途径抵达他们耳边。也许,会从此一蹶不振,也许,会继续奋发,直到作品获得认可。 而无论会听到怎样的声音,他们都在试图用独特的视角和...
很怀念大学的图书馆,别人都在看托福雅思,我在看雕刻时光的下午
评分看完《雕刻时光》,会明白为什么塔科夫斯基被称为电影大师。他不光是导演和导演理论家,对美学、哲学、宗教都颇有研究。该书虽写于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对电影市场的分析也可谓是一针见血,即使今天看来也不无道理。“商业性是电影的原罪。”他反对结构主义符号学,反对爱森斯坦的杂耍蒙太奇,反对对电影批评陷入意识形态批评的窠臼。艺术家的责任是真实地反映个人经验,将他自身的价值观、世界观通过艺术作品传达给欣赏者。
评分看不懂塔氏的电影?那看这本书吧。解读老塔电影的入口都在这本《雕刻时光》里。
评分老塔不仅是一位电影大师,更是一个哲学家。这本书里每一页,每一句都是取之不尽的营养和智慧。
评分俄文直译新版跟英转台译旧版对照看完,无力读俄语原版,只能从语境和术语使用判断。新版应较旧版精准得多,却不如旧版流畅自然,有些译句或为求字面准确,造成的歧义反而对理解原意产生了阻碍(既非严格的学术著作,也就不必苛求字面上的精准了吧?)。除翻译细节外,两译版间还有很多内容上的差异,即旧版有而新版没有的段落,反之亦存在,不知是否老塔自己对原版也进行过修改。总体而言各有其优劣,但都不影响理解,不影响被老塔絮絮叨叨地真挚关怀和不朽灵魂戳成筛子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