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次由俄文原著翻译出版
★ 他一生都在雕刻时光,为了已经流逝、消耗或尚未拥有的时间
★ 只要你热爱电影,我们一起雕刻时光
他的电影宛如一个奇迹,他创造了崭新的、忠于电影本性的语言,捕捉生命如镜像、如同梦境。他并不诠释什么,他只是一个观察家,但他却让他的影像活动达到出神入化的境界。 ——英格玛•伯格曼
倘若我们能将《雕刻时光》浓缩成一则单一的讯息,那么,它必然是:对任何艺术家和艺术形式而言,内涵与良知都应先于技巧。——《洛杉矶时报》
---------------------------------------------------------------------------------------------
人们到电影院看什么?什么理由使他们走进一间暗室?
为了时间:为了已经流逝、消耗,或者尚未拥有的时间。
电影创作的实质是什么?一定程度上可以界定为雕刻时光。
就好比雕塑家面对一块大理石,成品的样子了然于心,然后一点点剔除所有多余的部分。
电影人同样从包含海量生活事实的时间巨块中剔除所有不需要的部分,只留下能成为电影要素的部分,只留下能清晰描述电影形象的部分。
《雕刻时光》是塔可夫斯基对电影、对艺术尽其一生的求索。
安德烈•塔可夫斯基
1932年4月4日出生于苏联伊万诺夫州尤里耶维茨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1986年12月26日在法国巴黎病逝,享年54岁。
他一生中只完成七部长篇和两部短片,部部经典。
《压路机和小提琴》
《伊凡的童年》
《安德烈•鲁布廖夫》
《索拉里斯》
《镜子》
《潜行者》
《旅途时光》
《乡愁》
《牺牲》
十多年前,碟市刚刚兴起,文艺青年、骨灰级影迷一路猛追欧洲电影大师,各类电影书也一时纸贵,塔可夫斯基的《雕刻时刻》也曾应时出版,因为封面太丑(谁叫咱是封面控)、排版纸张都不理想,而且是转译,所以没买,只是简单翻了翻。今年的新版在俄文原书直译的基础上,对版式、...
评分1. 在物欲横流的世界,站起来做一个理想主义者。怎么样?那很酷的。 都说英雄时代已经过去。古希腊罗马时期的英雄们,带着神话色彩,让我们神往。为推翻三座大山,中国人民革命中涌现出的烈士,表现他们的电影和歌曲,让我们激动。比如《英雄儿女》中的王成。 塔可夫斯基给我...
评分 评分1. 在物欲横流的世界,站起来做一个理想主义者。怎么样?那很酷的。 都说英雄时代已经过去。古希腊罗马时期的英雄们,带着神话色彩,让我们神往。为推翻三座大山,中国人民革命中涌现出的烈士,表现他们的电影和歌曲,让我们激动。比如《英雄儿女》中的王成。 塔可夫斯基给我...
评分不记得何时看过,天才都是孤独的,电影人也是孤独的,因为他们要面对这个世界所有的声音,质疑的,赞美的,各种参差不齐的声音会通过各种途径抵达他们耳边。也许,会从此一蹶不振,也许,会继续奋发,直到作品获得认可。 而无论会听到怎样的声音,他们都在试图用独特的视角和...
《雕刻时光》是进入塔可夫斯基光影世界的一扇门。在这本书里,塔氏讲艺术却不高冷,论电影而不晦涩,如导师,似朋友,亲切而有内容。除了无数有关艺术和电影的干货,还能从此书获悉塔氏对待观众和市场的看法。实在是学电影,提升艺术修养,人人必藏的书籍。
评分塔可夫斯基说他珍视这本书有如珍视一本日记,我多么荣幸!他写下这些文字,从1970年直到他去世的1986年。多么幸运,他愿意留下这些文字!是我这半年最爱最爱的书!
评分电影何以是一种艺术,塔可夫斯基讲得精确、透彻,梳理、澄清、印证了我对电影的几乎所有疑惑、不明和思考。叙述的真诚,在以身作则地完成一个伟大的艺术家在艺术上至深的使命:真。想做电影的人都该将此书对照布列松《电影书写札记》来读,从一开始就弄清楚自己要做的是什么电影、是电影的什么。与布列松比对的最大收获是,他们两人对“表演”的界定太重要了。每一章都闪闪发光。真棒啊,要是翻译再流畅一点就好了。
评分雕刻时光之于我的价值,是让我重新认识了电影这门艺术,乃至诗歌,乃至艺术创作。我后来发现,侯孝贤与老塔似有几分相似,他们都将电影当成诗,如我们的古诗词,如俳句。二刷后越发觉得此书珍贵,文字密度之大,老塔知无不言的真诚,是其他任何导演,比如黑泽明、伯格曼等都无法企及的。电影圣经当之无愧。
评分老塔讲自己的创作,讲对艺术、诗、电影的看法。写得实在实在太好了,所思所想都超越凡人几个身位,我对老塔的爱更加深厚了。看这本书是心理的洗礼,老塔有一套自己的美学认知,而这套美学认知拥有一种诗意的逻辑。我赞美安德烈·塔可夫斯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