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秩序

世界秩序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中信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作者:亨利·基辛格 (Henry Kissinger)
出品人:
页数:570
译者:胡利平
出版时间:2015-8-1
价格:CNY 68.00
装帧:精装
isbn号码:9787508652696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国际关系
  • 政治
  • 基辛格
  • 国际政治
  • 历史
  • 政治学
  • 战略
  • 美国
  • 世界秩序
  • 国际关系
  • 地缘政治
  • 全球治理
  • 历史变迁
  • 权力结构
  • 文明冲突
  • 和平发展
  • 战略格局
  • 未来展望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21世纪全球政治和经济版图发生着怎样的深刻变化?

后危机时代,在国际事务上呈现出哪些新的挑战?

中美大国关系迎来怎样新的格局和趋势?

中国又该如何抓住战略机遇,适应新常态,谋求持久稳定发展?

基辛格继《论中国》后,92岁高龄的最新力作让你一本书读懂当今世界格局21世纪国际事呈现出了新的挑战。以往历史上的多数时候,世界上各个不同区域奉行着各自的秩序规则——欧洲的均势秩序观,中东的伊斯兰教观,亚洲多样化文化起源下形成的不同秩序观,以及美国“代表全人类”的世界观。在全球事务上,每个区域各行其道,结果导致了国际局势的紧张、混乱和无序。 基辛格认为,地区秩序观之间的冲突是当今最重要的国际问题。在本书中,他系统梳理了各地区的战略逻辑和地区秩序观,从文化、宗教、地缘等综合因素解读了这些不同秩序观的形成、冲突和合作,并结合网络科技等当前新的战略要素,解析了当下时局的挑战与机遇。他不仅将视野拓宽到全世界,而且将时间拉长到400年,集结了他60年外交生涯的理念精髓,可以说是一部大开大阖、谈古论今、求索国际关系治理之道的集大成之作。

作者简介

亨利·基辛格(Henry Kissinger)哈佛大学博士、教师,美国前国务卿,20世纪美国最著名的外交家、国际问题专家,被称为“美国政坛常青树”。1971年7月,基辛格作为尼克松总统秘密特使访华,为中美建交开启了大门,为中美关系做出了历史性贡献。他与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领导人都有过深入的交往。1973年1月,基辛格在巴黎完成了结束越南战争的谈判,并因此获得诺贝尔和平奖。其主要著作有《论中国》、《大外交》、《白宫岁月》、《复兴年代》等。

目录信息

序言 对世界秩序问题的思考
不同类型的世界秩序;合法性与权力
第一章 欧洲:多元化的国际秩序
欧洲秩序的独特性;“三十年战争”:合法性的含义是什么?;威斯特伐利亚和约;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的运行;法国大革命及其后果
第二章 欧洲均势体系及其终结
俄罗斯之谜;维也纳会议;国际秩序的前提;梅特涅与俾斯麦;均势的窘境;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合法性和权力;战后的欧洲秩序;欧洲的未来
第三章 伊斯兰主义和中东:世界乱局
伊斯兰世界秩序;奥斯曼帝国:欧洲病夫;威斯特伐利亚体系与伊斯兰世界;伊斯兰主义:革命潮流——两种哲学诠释;“阿拉伯之春”和叙利亚的剧变;巴勒斯坦问题与国际秩序;沙特阿拉伯;国家的衰落?
第四章 美国与伊朗:秩序的不同理念
伊朗的治国传统;霍梅尼革命;核不扩散与伊朗;远见与现实
第五章 亚洲的多样性
亚洲与欧洲:均势的不同观念;日本;印度;什么是亚洲的地区秩序?
第六章 通往亚洲秩序之路:对抗还是伙伴关系?
亚洲的国际秩序与中国;中国和世界秩序;放远眼光
第七章“代表全人类行事”:美国及其秩序观
世界舞台上的美国;西奥多·罗斯福:美国成为世界大国;伍德罗·威尔逊:代表世界良心的美国;富兰克林·罗斯福与世界新秩序
第八章 美国:心情矛盾的超级大国
冷战的开启;冷战秩序的战略;朝鲜战争;国家共识的瓦解;尼克松与国际秩序;复兴的开端;罗纳德·里根和冷战的结束;阿富汗战争与伊拉克战争;目标与可能
第九章 技术、均衡与人的意识
核时代的国际秩序;核扩散的挑战;网络技术和世界秩序;人的因素;数字时代的外交政策
结论 当今时代能建立世界秩序吗?
国际秩序的演变;我们走向何方?
致谢
注释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评分

日本的明治维新 明治天皇在他登基的加冕礼上宣读了由贵族签字的誓词,内容如下: 1.此誓,广增国富,制定宪法。 2.广兴会议,万机决于公论。 3.上下一心,大展经纶。 4.公卿与武家同心,以至于庶民,须使各遂其志,人心不倦。 5.破历来之陋习,立基于天下之公道。 6.求知识于世...  

评分

不知道哪里踩了线,被限定为“仅自己可见”,重发一遍.....不过现在格局变化这么大这么快,按照基辛格的分析完全可以再写一篇,有时间补上。 【当今世界从来没有一个统一的世界秩序。虽说有联合国公约,有国际法庭,但各个地区实质上仍是在各玩各的,互相不忿,从而也就导致了...  

评分

“ 具有不同文化、历史和传统秩序理论的各个地区能够维护任何共同体系的合法性吗?      若想做到这一点,就必须采取一种既尊重人类社会异彩纷呈的特点,又尊重人与生俱来对自由的渴望的做法。”      在本书中,作者十分敬业地阐述了世界上各地区的战略逻辑和地...  

评分

用户评价

评分

2014年出版的这部继《论中国》后的作品凝聚了作者长年对世界秩序问题的兴趣、思考和见地,也是结合了他人生实践的穿透性力作。他从威斯特伐利亚和约起笔,这个首先在欧洲从三十年战争后提出的,国家间平等的理念此后渐渐成为维持世界稳定的共识。作者先后梳理了欧洲、中东、亚洲、美国等截然不同的世界秩序观,从宗教、治国理念和民族特性等方面剖析各种秩序观的来源和发展脉络,其中对欧洲的英国、德国、法国和俄罗斯,中东的伊朗、伊拉克、沙特阿拉伯,亚洲的中国、日本、印度,尤其对美国花费了最多的笔墨。基督教发展后政教分离其秩序观渐渐以国别和民族和土地为主要争战原因,而伊斯兰教依然以宗教天下归一为目标,并不以国别为终界,加上教派分歧和政教分离等复杂因素,成为另一系统。而扩张成性的俄罗斯和天朝自居的中国走进了社会主义国家。

评分

基辛格的书,在整个布局上是精心安排过的,以威斯特法利亚合约为基础的欧洲秩序为基础,描述了一个从欧洲向世界的国际秩序,这个秩序从欧洲向世界扩展过程中,必然遇到的伊斯兰世界和东亚国家,则是“世界秩序”所需要面对的挑战,最后基辛格以美国作为新的国际秩序的领导者,在历史和现实中所面对的挑战与困境。基辛格的想法不难理解,问题在于我们如何看待。

评分

可以看作是一本自启蒙运动以来,以欧美为中心的国际关系史,但基辛格的观点基本上用千把子就可以总结出来,其他的史料内容占了很大篇幅,他对世界各国外交策略的描述让人耳目一新,但30多万字的书硬是搞成570页,出版商是不是有点不厚道。

评分

看似格局广大的机场书而已

评分

世界秩序确实是本很好的历史书,从欧洲,伊斯兰世界,亚洲讲述历史,再从美国的角度来总结。对于伊斯兰的描述特别有新鲜感,亚洲部分的亮点是印度。不管是不是基辛格执笔,确实补充了不少历史空白。最后再加上老爷子一贯的忧国忧民,中美必有一战的深深忧虑。格局很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