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禪寺:水月》是姚仁喜“堂奧”建築係列叢書第一本(第二本為《烏鎮劇院:並蒂》),介紹的是颱北法鼓山農禪寺,亦名“水月道場”。由世界著名華裔建築師姚仁喜依聖嚴法師所囑於2006年-2012年設計建造。他用簡約且精煉的手法迴應瞭聖嚴法師的“水中月,空中花”的六字任務書,完成瞭“水月道場”,即農禪寺。
姚仁喜以“堂奧”二字,敘述他對建築設計及意境的追求。書中對農禪寺的建築形態進行深入剖析,並加以評述,附有大量圖紙和建築圖片。整本書既從建築專業的角度介紹建築作品本身,又全麵揭示農禪寺從構思直至建成的一係列“因緣和閤”。
兩位建築學者王南和袁牧對建築師本人的采訪有助於理解建築的文化內涵。建築師姚仁喜特彆為本書寫瞭序言,闡述他對建築設計及意境的追求。
本書由讀庫齣品,購買鏈接:http://t.cn/RL2VhWB
王南,清華大學建築學院講師,他在《讀庫》刊發的“建築史詩”係列文章深受讀者歡迎。
袁牧,建築師,多年來從事唐宋木構建築、鄉土民居、風景旅遊建築及當代佛教建築的相關設計創作與研究。
读完了姚仁喜的《农禅寺·水月》,再回头看河童先生的《窥看舞台》,更有感触。 《窥看舞台》里,河童的那个抱怨很切中要点:建筑师不能只追求自己作品的美感,而忘记了它的用途,建造剧场的人,应该去体验一下看戏时候真正的感觉,才能明白自己想象的结构最终是否真的能让剧场...
評分秉著談談農禪寺水月道場這一建築群而展開的一場賦予深度的思想盛宴,真的很喜歡讀庫編輯的圖書,「用一本書的體量,把一座建築寫透」是六哥策劃這套書的初衷。而作者王南、袁枚對於建築人文歷史的博學和共情,讓我們更深刻地了解到姚仁喜甚至是其他建築師作品下的偉大和溫度。...
評分新年第一书,说两点,一是建筑之美与音乐绘画舞蹈这种感性美不一样,是一种理性而精准的美。其实理性美也有很多形式式,比如广义相对论的质能方程,比如斐波那契数列,但这些都是形而上且小众的,建筑是一种能看得见摸得着的理性美。二是书中讲到清水混凝土,个人非常喜欢这种...
評分其实买书,我觉得一半是眼光一半是缘分。有时候看到觉得喜欢就买下,有时候辗转偶得顺手拿到。到如今有了kindle,更是天真的以为所有的好书都能够塞在一个平板里面带走。事实是,kindle和纸书还是有很大区别。 《农禅寺·水月》是从《读库》了解到的一本书,2016年第一期里面...
評分其实买书,我觉得一半是眼光一半是缘分。有时候看到觉得喜欢就买下,有时候辗转偶得顺手拿到。到如今有了kindle,更是天真的以为所有的好书都能够塞在一个平板里面带走。事实是,kindle和纸书还是有很大区别。 《农禅寺·水月》是从《读库》了解到的一本书,2016年第一期里面...
美。
评分好想去看一看啊
评分肚子疼的夜晚。初看農禪寺的照片,心下暗自琢磨,如此現代的建築,雖有佛經刻於牆麵,水麵倒映著大殿,帷幔垂掛於堂前,還是與印象中的寺院相去甚遠。讀過全書,喜歡上瞭這個地方。一是緣於它的清水混凝土建築,雖然讀此章節時我曾莫名其妙居然在看清水混凝土...但憑藉圖片和想象,如果讓我形容,我會選擇洗練和脫塵來錶達這種灰色外牆帶給我的感受。雨後的下午經過一棟這樣的大樓,地麵上殘存著些微水跡,顯現齣深色玻璃牆的倒影,不俗。二是書中提到,在設計過養慧學苑和禪修中心之後,姚仁喜放下對現代建築形式的執著,完成瞭對萬物皆為幻象的佛教觀念的迴歸。的確,上述幾處是在現代建築中融入瞭佛的元素,似乎有些不得為之,到瞭農禪寺,佛的相關變成瞭佛的日常,有瞭普度眾生的意味。透過鏤空的經文望嚮夕陽和遠山,明心見性,迴歸自然。喜歡。
评分多圖,小開本,口袋書,本以為能很輕鬆地閱讀,文字卻是學術著作式的嚴謹,鈎沉佛教發展史、佛寺建築縱橫演變以及清水混凝土這一材質的特性及使用。讀完最大感觸是,末法時代,美即批判,美即力量。
评分農禪寺的因果與源流。去颱北有目標瞭。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