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发生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围绕是否继续给少女施行割礼,恪守传统和皈依了上帝的两个吉库尤村子展开了激烈的斗争。主人公瓦伊亚吉的父亲是氏族里的先知,预见到白人即将得势,把他送进教会学校读书。但瓦伊亚吉学完后依旧回到村里,为吉库尤人办起独立学校,由于工作出色,被人们当作救星。他主张“教育救国”,代表的是由受过教育者组成的弱小的中间力量。大河两岸基本的社会力量一个是由瓦伊亚吉的同村人卡波尼领导的传统派,另外一个是以居住在对岸的约苏亚为首的白人派。两派的形成和斗争都是由白人入主非洲造成的。瓦伊亚吉本人是两种传统的产物,这决定了他在两种势力之间徘徊:一方面努力维护民族传统,另一方面又追求西方式的自由恋爱,结果陷入了与两方面的冲突,最后堕入绝境。
诺贝尔奖热门人选、东非文学奖得主恩古吉
被收入肯尼亚中学课本的非洲经典小说
恩古吉首部用本土语言吉库尤语写作的作品
描写吉库尤族敌对村落一对青年男女的爱情悲剧
“这条河从未干涸,藐视干旱和饥荒,也不为两个族群的权力之争所动容。”
小说对肯尼亚的社会现状提出了尖锐批评,也表达了一代年轻人的幻灭感。
——米琴,专栏作家
一部描写文化冲击下的吉库尤的小说,时不时从简单中见证伟大。
——《卫报》
本书具备了克制、智慧、细腻等罕见的特点。
——《泰晤士报文学增刊》
恩古吉·瓦·提安哥(1938— ),肯尼亚小说家、剧作家、政论家,生于利穆鲁一农民家庭。一九六四年毕业于乌干达马赫雷雷大学,后入英国利兹大学续修文学。一九六七年回国,在内罗毕大学任教,改英国文学系为非洲文学和语言系。一九七七年因抗议当局对英语的强制性教育而被政府逮捕,获释后与家人过着流亡的生活,直到肯尼亚前总统阿拉普·莫伊下台才终于得以安全回国。 他的作品还包括《孩子,你别哭》《一粒麦种》《血染的花瓣》《十字架上的魔鬼》等。恩古吉现居美国,在纽约大学任教并继续写作。
阅读肯尼亚小说家恩古吉•瓦•提安哥的《大河两岸》(The River Between)时,让我想到了另一本以前读过且很喜欢的书,尼日利亚小说家钦努阿•阿契贝的《这个世界土崩瓦解了》(Things Fall Apart)。两个故事都是关于基督教文化引入非洲后,当地原住民出现的变化、问题、...
评分在国内学界甚至部分西方学界不断对“非洲文学作品是政治性的宣泄,而非艺术性的书写”充斥东方主义的宣判发起解构与挑战之时,作为一个非洲文学研究者,阅读非洲文学作品的个人视阈自然是努力发掘那些被传统主流文学所推崇和神圣化的艺术性的光辉下,所荫蔽的非主流文学,尤其...
评分不知道文风本身这样还是译者问题,像小孩子写的,人物都很死,没点个性区别。穆索妮的死让她变成了一个可随意解读的寓言,突然故事就急转直下朝着分裂那地方走了。他没有托尔佳丘克那种举重若轻,得不到奖也不奇怪,为什么国内好评如潮?是我入手看错书了吗?对于非洲的窥视欲...
评分 评分也许是因为在非洲呆过一年多的时间,看到这本书感觉特别没有违和感,读到的文字唯有画面和意境。 我理解非洲人,特别是文章中肯尼亚部落之间的那种冲突,冲突在相互之间和与白人之间。他们希望保留传统,又希望能够走向现代化。挣扎、犹豫、厮吵以及对于财富和成功的渴望。他们...
【藏书阁打卡】人民习惯于得过且过、后知后觉,他们渴望救世主,却将他钉在十字架。基督被钉在十字架上,苏格拉底被判死刑。他们习惯于被蒙蔽、被欺骗、被鼓动,被牵着走,也习惯背叛他们的智者与先知。人民有先天反抗殖民者剥削的需求,面对外来文化的侵蚀是全面接受还是全盘否定,由年龄决定尊卑的部落里注定因循守旧。美好的愿望抵不过权力的纷争,抵不过野心家私欲膨胀、造谣诽谤、颠倒是非。愚昧的力量似乎总大于理智的声音。野心家用阴谋与谎言挟裹着盲流有呼风唤雨、颠倒黑白的力量。无知是一股毁灭希望的力量,他只懂破坏与毁灭,而不会创造出什么美好而有价值的东西出来,他只能空喊口号,制造心理安慰,只能催生出野心家、独裁者,只会将人们引向你死我活黑暗,最终一地狼藉。瓦伊亚吉想通过教育唤醒民众,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评分这不就是洋务运动时期的肯尼亚版吗
评分心理描写可圈可点,但过分的心理和宣泄其实让整个作品的艺术性大打折扣,特别是在人物刻画上,太过单一。最后两章像是作家个人的左派政见,很符合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抛开这些政治和思想,作品不少细节处理得很动人,查、妮、瓦三人很是精彩,查的深谋远虑,妮的矛盾焦灼,瓦的理想冲突,这三者均衡齐整,显现出大河两岸的文化冲突与政治变动。恩古吉酷爱象征,霍尼亚河指代着多重含义,既是爱情的见证,又是悲剧的现场;既是阻碍两个部族的鸿沟,又是这一场历史的见证。大河是希望,也是绝望,瓦在最后看清教育的目的在于争取政治自由,而非盲目反抗,完全回归传统,但在盲目的公众看来,他只是一个有文化的叛徒,部族的罪人。只有大河见证他自身的冤屈,和看客那些愚昧的传统偏见。
评分符号化
评分读完了《孩子,你别哭》就想顺便把这本也读完,搁架子上几年了。当纯文学看看,了解一点肯尼亚的民族特性也不错。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