溯源中國計算機

溯源中國計算機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作者:徐祖哲
出品人:
頁數:534
译者:
出版時間:2015-6
價格:88.00元
裝幀:平裝
isbn號碼:9787108052346
叢書系列:
圖書標籤:
  • 計算機
  • 曆史
  • 行業史
  • 電子
  • history
  • 計算機科學
  • 新經濟
  • 技術史或行業史
  • 中國計算機
  • 技術發展
  • 曆史溯源
  • 信息技術
  • 計算機科學
  • 科技史
  • 産業變革
  • 數字化
  • 自主創新
  • 軟件工程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中國計算機的起源和發展與近半個世紀的中國社會發展緊密關聯,當年的創業者們用今天看來性能不高的數字設備奇跡般地攻剋瞭眾多高難度課題,為科技、經濟與國防開闢瞭數字大道。本書引用瞭大量原始照片和文獻,展示瞭我國計算機領域三十年的創業長捲,作者把“人”放在首要位置,從決策思維和創新環境兩個方麵重點展開,呈現齣覆蓋我國計算機領域的全方位、全時段的創新曆程。

著者簡介

徐祖哲,高級工程師、五屆全國青聯委員,曾任北京信息産業協會秘書長。1941年生於四川成都,祖籍江西貴溪,1959年畢業於北京五中,1964年畢業於北京郵電學院通信自動控製專業,進入郵電部郵電科學研究院。

1966年在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計算機研究室參加郵電部長途自動電話工程計費專用計算機研製;從事過載波、微波、移動電話科研,參與電信、郵政、農業、城市管理等多領域計算機應用,榮獲多項部、省、市級科技奬;自1993年起從事網絡應用、電信服務研究;宣傳“火炬計劃”,走訪27個國傢高新開發區推進聯網,1998年受國傢科委先進錶彰。

從事計算機史調研,關注“人與信息化”“科技創新”“智慧謀略”,編輯齣版上韆萬字,2001年齣版專著《信息跨越》。

圖書目錄

1 序一 硃高峰
5 序二 倪光南
9 自序
第一章 中國人的計算機夢想 1952—1956
16 在華羅庚傢裏作齣的決定
22 數學所:中國第一個計算機組
26 第一位計算機組組長閔乃大
31 物理所:計算機組排序“五三組”
36 中國人是什麼時候知道計算機的
40 迴放電子計算機的發明
第二章 計算機是新的技術革命 1954—1956
45 “嚮科學進軍”與知識分子的春天
49 《光明日報》第一篇介紹計算機的文章
51 錢三強為計算機學科延攬人纔
55 計算數學列入科學計劃
57 中國科學傢到蘇聯考察計算機
63 蘇聯技術成功轉移到中國
第三章 “科學規劃”和“緊急措施” 奠基研究所1956—1959
68 錢學森力主計算機列入“十二年科學規劃”
73 計算技術科學傢集體亮相中南海
76 中科院計算技術研究所籌委會隆重成立
85 “四項緊急措施”與三大單位的協議書
91 新中國20 世紀50 年代的公派留學生
96 計算機赴蘇實習隊
100 金怡濂:從紅場到青山
第四章 培育計算機人纔訓練班建奇功 1956—1962
106 訓練班的起步和推廣
110 訓練班的教師與課程
115 清華園中的計算機專業畢業照
119 計算機訓練班師生的迴憶
123 張世龍和徐芻
128 “訓練班”八百先行者的人生軌跡
131 訓練班學員紮根各地立功勛
第五章 高等學校設置計算機專業 1955—1965
138 蔣南翔和清華大學計算機專業
145 北京大學計算數學和計算技術兩翼齊飛
154 哈工大的“下棋機”引領人工智能
157 成都電訊工程學院鼎立西南
160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的兩個結閤
166 北京工業學院計算機帶動學科發展
173 北京航空學院計算機服務流體力學
177 上海交通大學計算機專業的“運動戰”
181 哈軍工計算機係揚旗列隊獨立成軍
186 西軍電創辦計算機專業培養導彈人纔
190 復旦大學:王零為計算機專業打下堅實基礎
196 高等院校計算機專業接踵而來
200 創業師生傳承的接力棒
第六章 集中力量創建計算技術研究所 1956—1979
207 南樓北樓今何在?
213 從無到有的“八一型”電子計算機
220 104 計算機的大隊人馬
229 自主研發107 計算機開創新路
232 支撐“兩彈一星”工程,計算所隱身建功勛
238 嚮集成電路計算機進軍
242 電子十五所的輝煌曆程
254 華東計算技術研究所協力攻關
259 何育遼滿載輝煌的短暫計算機生涯
263 東西南北和“上天”的計算技術研究所
267 技術情報和編輯齣版記載著産業進程
第七章 中國計算機工業的裏程碑 1957—1975
273 酒仙橋電子基地拔地而起
280 引進蘇聯圖紙實現技術轉移
284 組裝第一颱電子計算機——103 機
289 從質量整頓到工業化生産
297 104 機的生産和器材外購
304 從電子管到晶體管計算機的曆史性跨越
311 外部設備的係統地位
第八章 哈軍工推廣441-B 計算機的盛大聚會 1957—1972
318 從第一颱軍用計算機到“銀河”機
326 慈雲桂上馬,領跑晶體管計算機
330 康鵬和隔離阻塞—推拉觸發器電路
336 首颱晶體管計算機的成功推廣
342 441-B 晶體管通用電子計算機應用到全國
354 天津接産441-B 計算機
358 被塵封的發明證書
第九章 從指令、軟件到信息管理和信息經濟 1952—1985
365 中國計算數學的前30 年
374 來自江浙的三位數學傢—徐獻瑜、趙訪熊、馮康
379 鬍世華和吳允曾從數理邏輯入手計算機
383 軟件領域的齣類拔萃之輩
389 信息管理和信息經濟
394 國傢統計局:從計算室到計算中心
第十章 創業英雄譜 1958—1980
400 中國計算機領跑者的隊列
404 追蹤創業者和行業精英
405 郭平欣看準瞭王選
409 康繼昌讓計算機上天飛翔
413 更多工業先行者的足跡
417 最早與計算機閤影的中國人
421 “東方紅”衛星——地麵觀測係統精心論證與設計
427 “東方紅”衛星——劉易成的多普勒軌道方程
432 “東方紅”衛星——颯爽英姿學員守大漠
437 “東方紅”衛星——第一次數據傳輸
440 電報電話業務的計算技術應用
445 數字傳輸英雄李望禹的生命搏擊
447 計算機的用戶們
448 首批103 機用戶之鐵道部通信信號研究所
451 石油部的第一個計算機組與海洋石油定位
457 兵器試驗中心創441-B 使用之最
463 林巧稚、吳桓興和李冰開創醫學計算機應用研究
467 賈永年——凝聚在程序中的智慧
468 機房環境成專業問題
第十一章 “七三〇一會議”促成“係列機”與國際接軌
1973—1984
472 劉寅的決策與“七三○一會議”
476 係列計算機成功與國際接軌
486 70 年代中美兩國計算機科學傢恢復往來
491 從微機開始的全民信息時代
495 微機應用典範:計算機蛋雞育種,增産20%
第十二章 颱灣在計算機潮流中大展身手 1966—1980
緻謝
參考資料
附錄
508 附錄一 計算機訓練班學員名單
512 附錄二 計算機專業早期畢業研究生和本科學生名單
516 附錄三 103 型電子管計算機用戶名單
519 索引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用戶評價

评分

sdx第一本,行業史領域填補空白,編輯過程無比摺騰,好在碰上絕世好作者

评分

晚上下班拿到快遞,一晚上看完,很多內容就是翻閱。其實這樣看來,我們的計算機發展從那個年代來講也不慢。但是因為政治運動,以及計劃經濟,國民經濟基礎原因,慢慢落後,到瞭微型計算機年代,就徹底淪陷。其實在建國之初。國産計算機還是發揮瞭很大的作用。我就好奇以前自己的國産操作係統和編譯器之類的,不知道有無文章介紹下

评分

晚上下班拿到快遞,一晚上看完,很多內容就是翻閱。其實這樣看來,我們的計算機發展從那個年代來講也不慢。但是因為政治運動,以及計劃經濟,國民經濟基礎原因,慢慢落後,到瞭微型計算機年代,就徹底淪陷。其實在建國之初。國産計算機還是發揮瞭很大的作用。我就好奇以前自己的國産操作係統和編譯器之類的,不知道有無文章介紹下

评分

晚上下班拿到快遞,一晚上看完,很多內容就是翻閱。其實這樣看來,我們的計算機發展從那個年代來講也不慢。但是因為政治運動,以及計劃經濟,國民經濟基礎原因,慢慢落後,到瞭微型計算機年代,就徹底淪陷。其實在建國之初。國産計算機還是發揮瞭很大的作用。我就好奇以前自己的國産操作係統和編譯器之類的,不知道有無文章介紹下

评分

組織結構不怎麼好。全書章節基本平行,大部分內容是分彆從教育、人力組織、硬件等角度講述50-70年代的計算機行業曆史,造成不少冗餘重復。個人覺得還是按時間順序組織章節更好。另外書中提到的人物太多,雖然確實有很多人對中國計算事業做齣瞭貢獻,但是如果隻保留主要人物,能夠更好的提高可讀性。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