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蒙德·钱德勒(1888—1959)
20世纪美国文学的代言人之一,用教科书级别的洗练文笔塑造了“硬汉侦探”马洛的经典形象,开创性地将“硬汉派”风格植入文学传统,革新了美国小说的面貌。“钱德勒式”文风,被后世无数作家争相模仿;马洛则成为硬汉鼻祖,此后所有硬汉形象身上都有马洛的影子。
《漫长的告别》是钱德勒无可争议的代表作,也是他至为得意的作品,斩获1955年爱伦·坡奖。
·
钱德勒的7部长篇小说均以马洛为主人公:
《长眠不醒》(The Big Sleep)
《再见,吾爱》(Farewell, My Lovely)
《高窗》(The High Window)
《湖底女人》(The Lady in the Lake)
《小妹妹》(The Little Sister)
《漫长的告别》(The Long Goodbye)
《重播》(Playback)
·
译者
姚向辉,又名BY,青年译者,译作有《教父》《七杀简史》《漫长的告别》《马耳他之鹰》等。
很惭愧地说,我以前从未读过钱德勒的作品,对他那种独树一帜的“硬汉派”写作风格也不甚了解。当我拿到手阅读的那一刻,我甚至有点恍惚:这究竟是在推理中粘合了文学性?还是在一本外国文学书中按下了推理的开关? 以往我看过的推理小说,基本来自两个派别:一是江户川乱步、我...
评分 评分与其说这是关于《漫长的告别》的评论,不如说是一个非推理迷读者对雷蒙德•钱德勒和劳伦斯•布洛克这两位硬汉派侦探小说大师的致敬—— 喜欢你像喜欢一只春天的熊,爱你爱到全世界的老虎化成黄油,这样的比喻固然不错,但比起他的崇拜对象钱德勒来,村上在这种最生动之修...
评分总有些读者喜欢“延伸阅读”——从自己喜欢的作家出发,寻找作家们喜欢的作家,由此构成无垠无尽的阅读版图。 他们爱上《挪威的森林》之后,会上穷碧落下黄泉搜罗村上春树青睐的作品:司各特·菲茨杰拉德的《了不起的盖茨比》,约翰·厄普代克的《兔子四部曲》,杜鲁门·卡波...
评分看到有筒子问译本的问题。本人看过新星2008版和南海2013版。凭着印象用快速翻书的办法搜罗了几条对照,供大伙参考哈。 一,先来几段让大伙感受下两个译本的典型风格: 1,本书第一美人的自杀遗言 新星版P340:他理当年纪轻轻死在挪威,成为我献给死神的恋人。他回来成了赌徒...
虽然很长很长(对于很少看原版的我而言真的很长),但是,真的看完了,最后还心塞塞的 to say goodbye is to die a little
评分故弄玄虚,不喜欢主人公,特别不喜欢这本书的纸张
评分钱德勒的文字如此迷人,让人连英文原版都能一口气读完。这也是我第一次读完一整本英文小说,值得纪念,之前尝试过好几次(彼得潘、奇迹男孩等等等……),都没读下去,可见钱德勒于我真的是魅力无穷。 每次读钱德勒,都是在欣赏文字,然后才是故事,也是在钱德勒这儿,真切的感受到了文字的魅力。 第一次是在kindle上看,折服于钱德勒犀利而贴切的比喻,于是决定读读原版,看下到底是译的好,还是文笔本身如此;于是第二次直接上手了英文,读着读着似乎感受到一点英文的优美,于是买了一本中文版实体书,决定再细细的对照着去读第三遍。 国内译版,看过豆瓣里对其他版本的对比,读原版前最喜欢的是上海译文的版本,觉得更干净利落,看完英文原版,更是喜欢上海译文版的,简直就是中文100级的钱德勒自己写的中文版嘛。
评分虽然很长很长(对于很少看原版的我而言真的很长),但是,真的看完了,最后还心塞塞的 to say goodbye is to die a little
评分故弄玄虚,不喜欢主人公,特别不喜欢这本书的纸张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