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学

张爱玲学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漓江出版社
作者:高全之
出品人:
页数:364
译者:
出版时间:2015-6-1
价格:45.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540758707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张爱玲
  • 文学研究
  • 高全之
  • 文学
  • 漓江出版社
  • 十八春
  • 重返边城
  • 金锁记
  • 张爱玲
  • 文学研究
  • 现代文学
  • 女性写作
  • 都市文学
  • 情感剖析
  • 文化批评
  • 小说艺术
  • 民国文学
  • 心理描写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张爱玲学》是一本非常不一样的“张论”。台湾学者高全之七年苦心孤诣之作,被赞誉为张爱玲研究迄今“最重要著作”。丰厚展现了“文以辩洁为能”“事以明核为美”的中国传统文学批评精神,其功“不在夏志清、唐文标二君之下”。作者从批评、考证、钩沉的角度,重新探看张爱玲本人及她的小说。

本书是高全之参加张爱玲的海葬葬礼之后,有感坊间满箩盛筐的张理论疏漏与错读竞相夺目,于是花了十年时间完成的一部作品。他以不同于学院内文学评论者的独特视角,以版本学家一般周密的考证研究功夫、科学论证式的逻辑架构,以及温敦典重的质实文字,就张爱玲小说的诸多层面做了深刻的研究与开掘;并对坊间张理论的疏漏、错读,以及两岸文坛有关张爱玲政治笔墨的“各自表述”,做了有力的澄清与驳诘,是一种开创新河的尝试。

作者透过《小艾》《赤地之恋》等多篇小说的版本演进,探索张爱玲无以言传的文思机密;带领读者从小脚与鸦片这两种民族陋俗来理解《金锁记》;自艺术距离的角度斟酌《怨女》;以历史情境重估“上海孤岛”观念和后殖民张论的贡献与限制;用政治与非政治的方法欣赏《秧歌》;借西方与中国小说的影响追踪《十八春》与《半生缘》的同源共根性;从科幻小说的视角捕捉张爱玲文学多彩多姿的时间印象;并借由张爱玲的文学理念、美国法律与社会背景的诸多角度回顾海葬争议。

作者还访问了与张爱玲关系密切的前香港美新处处长麦卡锡先生,厘清有关《赤地之恋》一书之创作自发性的争论。书中并译介了张爱玲尚未发表的一封信函,说明张为何不能完成英译本《海上花》的原委,以及张晚年徙居不定的生活。张爱玲小说与中国章回小说的传承关系不但曾为她坦承,而且一再为方家提及。然而,作者顺沿这个线索追踪,仍有许多前所未见的发现,本书可谓在众多张爱玲小说研究方法中,树立了一种新研究风格典范。

作者简介

高全之

1949年生于香港,四岁随父母到台湾,在台湾成长。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分校电脑科学硕士。美国航太工业资深电脑软件工程师。1976年出版《当代中国小说评论》,该书略作修订之后,1998年改名《从张爱玲到林怀民》;1997年完成《王祯和的小说世界》;2003年出版《张爱玲学:批评•考证•钩沉》,被海峡两岸专家学者推崇为张爱玲研究最重要的著作之一。

目录信息

导论:高全之,学院外文学批评的筑路人/ 痖弦
——从早期写作生活的发轫到近期《张爱玲学》的建构
增订二版大陆版序:脱鞋进门
增订二版序:张学自具生命
增订版序:托张爱玲的福
自序:焚书记
1上海“孤岛”与“上海孤岛”
——抗战期间张爱玲的写作环境
2飞蛾投火的盲目与清醒
——比较阅读《金瓶梅》与《第一炉香》
3百世修来同船渡
——《封锁》的瞬间经验
4《金锁记》的缠足与鸦片
5花非花
——聆听《郁金香》里的争辩
6阎王与小鬼
——后殖民张论引起的省思
7《小艾》的版本问题
8《小艾》的无产阶级文学实验
9多妻主义的鼓吹与抵制
——从《儿女英雄传》到《小艾》
10尽在不言中
——《秧歌》的神格与生机
11张爱玲的政治观
——兼论《秧歌》的结构与政治意义
12《赤地之恋》的外缘困扰与女性论述
13开窗放入大江来
——辨认《赤地之恋》的善本
14张爱玲与香港美新处
——访问麦卡锡先生
15本是同根生
——为《十八春》、《半生缘》追本溯源
16大我与小我
——《十八春》、《半生缘》的比对与定位
17《怨女》的艺术距离及其调适
18张爱玲小说的时间印象
——兼论《浮花浪蕊》离乡与《怨女》归航
19挫败与失望
——张爱玲《色,戒》的生命回顾
20倦鸟思还
——张爱玲写给赖雅的六封信
21张爱玲的英文自白
22林以亮《私语张爱玲》补遗
23雪中送炭
——再为《私语张爱玲》补遗
24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
——张爱玲如何三思“五四”
25闹剧与秩序
——谁最先发现张爱玲英译《海上花》遗稿?
26为何不能完成英译本《海上花》
——张爱玲给麦卡锡的一封信
(附录:夏志清教授的读后意见)
27同物无虑
——张爱玲海葬的质疑与辩正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忏悔与虚实——《小团圆》的一种读法 ◎高全之(美国独立学人) 小说家言,未可全信。——俞平伯【1】 一、前言 绕道。 暂且避开《小团圆》是否违反作者意愿出版的辩场。我们并非否定那个议题。在现实考量里,我们希望在本书引发的相互抵触的论争之外,界定一种易懂可行的读...  

评分

正在翻閱高全之的《張愛玲學(增訂新版)》,實在愉快。已經許久沒有讀過如此紥實的文學評論了。《張愛玲學(增訂新版)》在版本考訂上下了必要之功夫,但更重要的是,高全之的立論,都由文本出發,通過細讀一點一滴的為文本爬梳出一個所以然來,而非先來一個架空的理論架構,...  

评分

正在翻閱高全之的《張愛玲學(增訂新版)》,實在愉快。已經許久沒有讀過如此紥實的文學評論了。《張愛玲學(增訂新版)》在版本考訂上下了必要之功夫,但更重要的是,高全之的立論,都由文本出發,通過細讀一點一滴的為文本爬梳出一個所以然來,而非先來一個架空的理論架構,...  

评分

高全之的《张爱玲学》早有耳闻,出版大陆版后一直想看,11月从图书馆借出,到今天还没有读完。倒是更注重他在书中提供的一些材料。内中的牵强和过多诠释之处只顾跳过。 1、高全之文笔不错,有些句子有点张爱玲的影子。 2、P231 解释红楼梦魇自序中的一句话,照录如下: ...  

评分

忏悔与虚实——《小团圆》的一种读法 ◎高全之(美国独立学人) 小说家言,未可全信。——俞平伯【1】 一、前言 绕道。 暂且避开《小团圆》是否违反作者意愿出版的辩场。我们并非否定那个议题。在现实考量里,我们希望在本书引发的相互抵触的论争之外,界定一种易懂可行的读...  

用户评价

评分

虽然有高家四兄弟教授群、夏志清王德威白先勇郑树森等等高人加持聚力 还是掩不住理工男的生硬机械 个别篇目不忍卒读 薇龙一篇生拉硬拽金瓶梅 更捉襟见肘

评分

张学成为显学,但是这本文学研究专业又不装,通俗又翔实。

评分

高全之在《〈金锁记〉的缠足与鸦片》一篇里论及曹七巧指出过往研究者用阶级分析和女权主义分析的偏颇之处。他追溯历史上小说如《金瓶梅》《红楼梦》中对缠足的描写,指出缠足在历史上的性意味,三寸金莲不止受男性欢迎,亦受女性欢迎(引用林语堂的话指出原因——“她们曲意逢迎男人”)。三寸金莲代代相传,为幼女执行缠足的大都是自身缠足的女性。这个民族旧习的基本性质与曹七巧的行径遥相呼应,增进了《金锁记》阶级斗争或女性主义思辨的困难与复杂度。曹七巧用小脚与季泽调情、笼络儿子;用鸦片替代药物缓解长安的病、留住爱去花街柳巷的儿子。他指出《金锁记》里兼收并蓄了几种鸦片态度:治病或减轻生理疼痛;寻求精神或情绪平衡;财大气粗。缠足与鸦片的共同性质指向曹七巧活动的逼仄。曹七巧:恶质母性的蠢动。

评分

其实挺有料,虽然是论文路子。

评分

书中大篇幅讨论的东西其实作为背景更好,在我看来张的创作不完全是以这些为目的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