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一部与法布尔的《昆虫记》和布封的《自然史》并驾齐驱的博物学经典
人类应当向动物致敬,它们每时每刻都在演绎生命的传奇!
万物闪烁灵性,生命演出大戏;
每一种动物,如同人类,都在生命的大戏中扮演着轻重不同的角色;
它们的故事,不了解就显得神秘,共享后便成为生命中最深刻的快乐。
《动物生活史》通过观察和调查动物的日常生活,揭示了动物解决食、色、地盘、种族等四大永久性问题的秘密。
65幅手绘插图,文笔优美,故事有趣,让你忘记这原本是一本博物学著作。
【内容简介】
《动物生活史》通过观察动物的日常生活,并研究它们各自是怎样解决食、色、地盘、种族四大永久性问题,以揭示生物界生生不息的生命演化进程。作者认为整个世界就是一个千变万化的剧场,每一个生物体都各自扮演着自己的角色,虽然这一出生命大戏已演出上万年,但会一直继续演下去。
《动物生活史》偏重动物在野外生活时所过的生活,并在脊椎动物里重点表述哺乳动物和鸟类,在无脊椎动物里特别表述了昆虫和蜘蛛。原因非常简单,因为我们对它们的了解最为详细,也最为确定。
除了从《动物生活史》中能了解到许多动物的知识以外,作者尤其强调一种训练思维的纪律,正是这种思维的训练是从古老的博物学发展成为现代的生态学关键。
约翰·亚瑟·汤姆森(John.ArthurThomson),爵士是苏格兰著名自然学家,1861年7月8日出生于苏格兰,曾于1893年至1899年,1899年至1930年分别在英国皇家兽医学院和阿伯丁大学任教,并获封爵士,其著作试图调和科学与宗教的关系,认为“生命无处不在”主张整体性生物学,强调自然界共生和合作的重要,1933年2月12日辞世。
我自小就对昆虫动物敬而远之,也从来不喜欢看《动物世界》,没想到却看这本书看到手不释卷。 因为很少有科学书籍会有这样好的文笔,寥寥几笔勾勒出动物的形象以及它们的生活场景,很多拟人化的描写不仅可见作者的幽默,也能看出作者对于动物深深的的热爱,作者不愧是著名的博物...
评分我自小就对昆虫动物敬而远之,也从来不喜欢看《动物世界》,没想到却看这本书看到手不释卷。 因为很少有科学书籍会有这样好的文笔,寥寥几笔勾勒出动物的形象以及它们的生活场景,很多拟人化的描写不仅可见作者的幽默,也能看出作者对于动物深深的的热爱,作者不愧是著名的博物...
评分作为诗人瓦莱里在长诗《海滨墓园》中的名句,“起风了,唯有努力生存”因在宫崎骏的《起风了》一片中出现而再度为人们所熟知。人的一生,总是一段需要“努力生存”的过程,而在英国博物学家约翰•亚瑟•汤普森的巨著《动物生活史》中,作者以自己详实的观察与记录,向我们...
评分关于动物的科普,追溯到最早要属小时候看的《十万个为什么》系列,一个个问题配上精美的彩图,满足了幼儿的好奇心。再大些,便开始看赵忠祥配音的《动物世界》,只觉得动物的世界远比我想象得大,幻想一天走遍世界去看看真实的动物。现在已经成人,走遍世界看动物的梦想...
评分我自小就对昆虫动物敬而远之,也从来不喜欢看《动物世界》,没想到却看这本书看到手不释卷。 因为很少有科学书籍会有这样好的文笔,寥寥几笔勾勒出动物的形象以及它们的生活场景,很多拟人化的描写不仅可见作者的幽默,也能看出作者对于动物深深的的热爱,作者不愧是著名的博物...
大大大部头,看完发现豆瓣只有57个人标记???配图都很精致,但是书页是外文小说那种很粗糙但是很轻的纸。书里的描述有点过时,但是有种复古的美感。翻译略心塞。而且,对于动物科普来讲,还是有些像教科书了。
评分以英国当地生物为主,类似动物世界般的描述,没有系统、主线、深度,不如看科普视频有趣。
评分观点比较陈旧,译笔极佳。比较不喜欢作者谈论动物的口气,戏谑根本是不必要的,难道作为人类有什么值得吹嘘吗
评分看完后,我怎么总觉得人类是恶魔呢
评分万物有灵且美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