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作者追隨法國法學傢孟德斯鳩,而力圖推陳齣新,以“用法律去闡明文化,用文化去闡明法律”的原則,開創瞭比較法律文化研究的先河,奠定瞭比較法律文化研究的基礎,是為法學理論的一部經典之作。本書聯係古今中外的法律傳統和法律現象,用深入曆史文化中的方式錶達瞭對社會問題的關切。這些文章曾經以其銳利之思想、清新之文風而引人矚目,不但令眾多外行一窺法理堂奧,得以親近法律,同時也使法律學子領略瞭法律寫作的另一種樣式,耳目為之一新。
☀編輯推薦
用文化解釋法律,用法律解釋文化。
從古希臘到羅馬,從歐羅巴到華夏,
穿越數韆年,縱橫幾萬裏,
將比較法學、法律文化融為一體,法治的精神在筆端自然流露。
——1978—2014影響中國法治圖書評委會
本書注重跨學科的研究方法,不為體係、概念所縛,置法律現象於更廣闊的曆史、社會和文化背景中來理解,緻力於開拓新的研究空間和話語空間;既關注社會問題,又不放棄學術立場,對我國的法治建設具有重要意義,有助於促成社會理性精的健康成長。
☀內容簡介
梁治平
1959年生,當代知名法學傢。主要研究領域為法律史、法律文化、法律與社會。
曾任教於中國人民大學法律係,1993年調入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文化研究所。1988年以來,先後在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美國哈佛大學、法國高等社會科學院、美國高等研究院,以及香港大學、香港中文大學等學術機構訪問、講學和研究。現任中國藝術研究院藝術與人文高等研究院高級研究員。
編著有《法辨》《法意與人情》《法律史的視界》《法律何為》《法律的文化解釋》等多種作品,譯有《法律與宗教》等,並主編《憲政譯叢》《法律文化研究文叢》及《洪範評論》。
尽管名为“法辨”,但梁治平先生的这本文章结集的落脚点却是文化的——这样的角度选择需要勇气,但根本却是理性思考结果的彰显。“用法律去阐明文化,用文化去阐明法律”,作者所提炼出的观点看似简单,但在当下中国社会科学领域研究中,却是颇具视野的。因为我们尽管总是可...
評分《法辨》,梁治平的早期论文集。集子的命名出自梁治平的最爱——《法辨》(多部集子被梁收入)。这也是这部集子中较长的论文之一。其余各篇多出自《读书》。而我更喜欢的是其余各篇中的几篇。 《身份社会和伦理法律》,载于1983年3月号《读书》,谈的是瞿同祖《中国法律与...
評分前一段时间杨佳案成了网络上热门的话题之一,这起案件法律人在我看来第一次一致对外,对付来自网络上的各种舆论。事实上这起案件从本身来看实在是没有什么好争论的,刑事诉讼法的各项程序都是很好的执行。但是这起案件的讨论说明了一个问题,这个问题梁治平先生在这本书中也提...
評分析法之历史辨法之精神 《法辨:法律文化论集》,是梁治平先生1985年~1988年间写就和发表的部分文章,集名出自梁治平的《“法”辨》一文。作为字、词,中西方历史上的“法”,以及作为与社会现象的“法”是有别的,甚至是有本质性的区别。梁治平认为,历史决定着观念,观念又左右着...
評分https://athenacool.wordpress.com/2020/04/16/%e6%b3%95%e8%be%a8/ 法辨:法律文化论集 梁治平 / 新民说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2020-1 子扉我 2020年春 申城西楼 原载回响编辑部微信2020年4月14日,发表时有改动 正文字数不能少于140字
每當離開具體的部門法,思考文化上法如何在中國語境下落地生根和發揮作用時,都不得有所隱憂。在交易上,法律設計無疑是重要的,而且無法逃避的。但是在諸如侵權等法律評價問題上,似乎總是可以看到法律評價並不是西方的,在使用西方的話語時,總是暗含著一些中國傳統倫理的東西。但是有沒辦法學術性地說清楚。這本書毫無疑問可以引發思考,但是還是需要更多的素材,更多的閱讀纔能把這種直覺的印象錶達齣來。
评分裝幀減分
评分一本不錯的文集
评分論述非常精彩,難以想象這是一本80年代的文集。對於很多命題的論述,我在學校裏學到的,大概都深受這本書的影響。厘情瞭我在“法”這個問題上很多認知——道理以為都懂瞭,但無法有邏輯有體係的論述,其實不算真懂,直到看到有人條分縷析地講齣來,纔發現原來這纔是真懂。
评分很不錯啊!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