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达为两名作者合用的笔名。他们都于1952年出生在上海,1978年进入大学。现居美国。作品有“近距离看美国”系列:《历史深处的忧虑》、《总统是靠不住的》、《我也有一个梦想》,以及《带一本书去巴黎》。译著有《汉娜的手提箱》、《克拉拉的战争》、《盖比橱柜的秘密》等。
“近距离看美国”之四《如彗星划过夜空》,依旧是以书信形式来表达内容。全书主要分为两部分:一、通过记述发生在1787年美国费城制宪会议前后的一系列故事,梳理美国宪政民主从源头、发展到相对成熟和付诸实践的基本过程。作者循着制宪会议的进程,一步步讲述并层层推出对美国宪法中有关制度设计的思想土壤、历史机遇、基本理念的思考;描述出美国早期的思想家和政治家面对各种不同的思想观点,遵从游戏规则,于交锋和妥协中显示的政治智慧。同时也对美国宪政制度中可忧虑的问题和历史的局限等做了分析。
我们仍在仰望星空 周重林 今天看来,正是林达培养了中国一大批具有美国意识的年轻人。说起美国的时候,林达成为一个避不开的名字。他和他的著作早已成为认识美国的启蒙读物和经典教材。在书店看到《如彗星划过夜空》,我给一位师兄电话,以激动的心情告诉他,林达又...
评分林达夫妇的近距离看美国系列可谓是美国政治体制的科普启蒙教材执牛耳者,前面的三部曲都不错,但是这个第四部怎么看怎么像是在炒冷饭,基本观点在前面的3册以及边走边读、带一本书去巴黎都已经出现过很多次了,况且如果真是说要了解美国宪法,任东来的影响美国的25个宪法大案似...
评分本书是林达近距离看美国系列的最后一本,也可以说是对前面三本书内容的总结和补充。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书主要阐述的要点,我想先来回顾一下前面的三本书。 第一本《历史深处的忧虑》谈到美国建国者在制定宪法时所表现出的对国家这个庞大权力机器的担忧以及美国人民的生存之...
评分最近买的两本三联的书都是有关制度的,《如流星划过夜空》,《中国历代政治之得失》。 前书林达讲述了,美国的制度是如何建立的。近距离看美国的前三本都是在一个实践的层面上讲的,美国的制度是如何实施的,究竟有什么好处,以及种种其他的相关事情。而本书则讨论了,这样一个...
评分丁林和林达的文章都爱读,前者的文章在网上流传甚广,后者的书在读者中颇富盛名。但近日我却突然读出一团迷雾来。这迷雾不是因为两人的文章,而是这两人的关系。当初以为丁林和林达没有关系,后来发现不是,好像丁林就是林达,再后来,有朋友告诉我,丁林不是一个人,是两个人...
“各路被称作半人半神的强人参与的费城制宪会议,淡泊自律的华盛顿,全才富兰克林,带领美国踏上财政捷径的汉米尔顿,思想至上的杰弗逊,博学而有推动力的麦迪逊,现实老练的谢尔曼……”美国的新闻自由真是正义得让人吃惊。在被启蒙,被法治教育、民主教育的道路上渐行渐远。
评分一个健康成熟的社会,并不是一个不会出现问题的社会。而只是说在这个社会中存在的问题,是可以被公开讨论的,并且可以规范透明的寻求解决。这其中当然有风险,但这种风险与隐瞒真相维持表面的和谐相比,要容易处理得多。不过改变现状对于一个背负着古老传统的国家而言,要比新大陆艰难。也许我们需要花费更久的时间,付出更大的代价,但这是大势所趋。而单独的个体能够做的,是在自己所处的境遇中保持思考以使观念更加澄明,不怯于不断的修正自己的言行,以通过追求个体的成熟去推动社会的成熟。
评分在费城制宪会议参与者们的心中,他们制宪,为的是一个美好的世界,而非对权力的渴求。五角大楼秘密文件一案中,我看到,全世界的权力机构都一个德行,跟他们奉行什么主义无关,而跟人本身的贪欲有关。分权的本质,是对人性中自私的一面的深刻认识。保障自由的另一面,是不自由的约束,让每个人都无法摆脱这样的约束,也就保证了他人不受过分约束的自由。中国的制度发展,远远落后于政府权力膨胀的速度,艰难而又漫长的社会转型,不知道我的有生之年能否结束。
评分再次让我坚信,渐进而非革命才能真正变革。
评分“美国是一个没有历史的国家”?对,因为所谓有历史的国家都跳不出历史的囹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