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美國人喝巴氏消毒牛奶、大口吃轉基因食品,而意大利人卻恰恰相反?
●天氣預報員說降水概率為30%,你覺得這個數字是什麼意思?
●年齡在35歲以上的準媽媽們一定要做唐氏篩查嗎?
●乳腺X射綫檢查結果呈陽性,意味著肯定患乳腺癌瞭嗎?
●簡單的“經驗法則”為什麼是大眾投資者戰勝股市專傢、優秀領導者打造卓越企業、人們選對終身伴侶的最佳方法?
世界最權威的風險專傢將為我們迴答以上問題,揭示正確認知風險的智慧。
《風險與好的決策》是格拉德威爾《引爆點》的靈感來源和理論依據。
《風險與好的決策》是繼《黑天鵝》《信號與噪聲》《反脆弱》之後,關於風險、不確定性和預測的“最權威也是最生動”的風險課!
格爾德•吉仁澤(Gerd Gigerenzer)
社會心理學傢,德國柏林馬普所(Max Planck Institute)人類發展研究中心主任,並在世界各國講授風險課,教人們正確地認知風險和進行風險溝通,聽他講課的人有小學生以及傑齣的醫生、銀行傢、企業傢和政治傢。獲得多個奬項,包括1991年的“美國科學促進會行為科學研究奬”和德國2002年度“科學書籍奬”。
他曾任美國芝加哥大學心理學教授和弗吉尼亞大學法學院客座教授。
ZHANG © 2015 The contributor made efforts to distinguish known risk and uncertainty and highlighted that two decision-making methodologies ought to be undertook. 1 When known risk is dealt, good decisions require logic and statistical thinking. Risk ne...
評分作者基本上讲,面对决策,应该察知风险——那么学习统计学吧,应该用简单的直觉——那么用简单的经验法则吧,还可以用ABCDE各种方法。但避而不谈什么原则下使用什么,要知道统计学也有大错误,因为统计学衡量的是确定的风险;经验法则也会出问题,很多时候我们的直觉并不可靠;...
評分 評分读完之后,有些失望…… 诚如一篇短评所述“用较多的笔墨讲述较少的内容”。 伟大的学者能用简单的笔墨简化深奥的知识,而本书的作者则是用简单的语言来解释本身就很简单的内容。 本书通篇围绕一个观点,即“权威专家不一定比你强”。其它诸如“不确定性”“风险”都是假的,宛...
將風險歸類,正確的認知風險這個話題倒讓我想瞭更多,寫得一般,扯得確實雜瞭一點。
评分先要正確的認識風險(確定性和非確定性),然後針對不同的風險特性采取對應的措施(復雜的風險模型或者簡單的經驗法則)。裏麵提到的醫療問題和最近看完的《隻有醫生知道》有共鳴的部分。
评分2016第102本,1、人類不善於處理概率,絕對風險與相對風險無法有效區分,啓發式應對概率的方法:緊貼絕對風險生活(用自然頻數代替概率論);2、檢查單+經驗法則 = 瞬時效率,經驗法則的無意識使用即是直覺;3、愛因斯坦法則:少即是多:a.不確定性越高,越應該簡化;不確定性越低,越應該復雜化; b.可選方案越多,越應該簡化;可選方案越少,越應該復雜化; c.曆史數據越多,越應該使用復雜的方法;曆史數據越少,越應該使用簡化的方法;4、防禦性決策:即放棄最優方案,選擇次優方案,從而尋求自保,在醫療領域尤為常見;5、“預測”過去的事情,復雜方法更有效,當涉及不確定性未來,簡單方法更有效;6、麵對多因素事件,“單一理由決策法”是有效的經驗法則
评分2016第102本,1、人類不善於處理概率,絕對風險與相對風險無法有效區分,啓發式應對概率的方法:緊貼絕對風險生活(用自然頻數代替概率論);2、檢查單+經驗法則 = 瞬時效率,經驗法則的無意識使用即是直覺;3、愛因斯坦法則:少即是多:a.不確定性越高,越應該簡化;不確定性越低,越應該復雜化; b.可選方案越多,越應該簡化;可選方案越少,越應該復雜化; c.曆史數據越多,越應該使用復雜的方法;曆史數據越少,越應該使用簡化的方法;4、防禦性決策:即放棄最優方案,選擇次優方案,從而尋求自保,在醫療領域尤為常見;5、“預測”過去的事情,復雜方法更有效,當涉及不確定性未來,簡單方法更有效;6、麵對多因素事件,“單一理由決策法”是有效的經驗法則
评分將風險歸類,正確的認知風險這個話題倒讓我想瞭更多,寫得一般,扯得確實雜瞭一點。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