倦怠社會

倦怠社會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大塊文化
作者:韓炳哲
出品人:
页数:115
译者:莊雅慈
出版时间:2015-4
价格:NT$250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9862135976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哲学
  • 心理学
  • 社会
  • 韩炳哲
  • 社科
  • 社會學
  • 香港
  • 社会学
  • 倦怠社会
  • 社会现象
  • 现代职场
  • 心理压力
  • 群体倦怠
  • 社会批判
  • 工作文化
  • 精神健康
  • 个体困境
  • 社会结构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过度工作和追求绩效,使自我剥削的情形更加严重,这比外来者的剥削更加有效率,因为它与自由的感觉同时出现。

剥削者,同时也是被剥削者;施暴者与受害者之间的区别,不再像过去一样能清楚辩识。

过度积极正面也以过度的刺激、资讯和冲动表现出来,它彻底改变了注意力的结构和分配方式。感知也因此变得支离破碎、散乱而无法专注。

忧郁症是人们深受过度积极正面之苦引发的社会疾病,而它反映的,正是自己对自己发动战争的人性。

人们以过度的活动、歇斯底里的劳动和生产,来回应变得赤裸而极为短暂易逝的生命。

作者简介

生于一九五九年,先是在首尔学习冶金学,随后于德国弗莱堡和慕尼黑研读哲学、德国文学和神学。获得博士学位后,与巴塞尔大学教授哲学。

著作有《暴力地质学》、《透明社会》、《爱欲的临死挣扎》、《一窝蜂:数位的观点》等,畅销书《倦怠社会》更使他声名大噪,已翻译成十一国语言出版。

目录信息

读后感

评分

最近很喜歡读韓炳哲的書。一本讓人非常愜意的104頁的小冊子,以精神病症為切入點,深刻而富有洞見的剖析了現代社會功利又無聊、高效又空洞的內核及其原因。 韓炳哲展示了當今社會的病理形態,其中包括憂鬱症、注意力缺乏症、過勞症等。它們不是傳染病,而是梗阻症,不是由否定...  

评分

先从我们生存的环境开始谈起,我们身处于一个碎片化的/信息过于丰富的社会,面对这一切,我们需要花大把的时间和精力去消耗他,这本身会是一件必须的事情吗?我需要了解每一条最新的新闻吗?我需要知道每一个学科的知识吗?我需要知道当前在流行什么吗?我们现在的时代,对于这...  

评分

确实和之前几个书评说的一样,你会觉得有道理,但是深度思考他的理论体系,又觉得论证过于浅薄。韩本人在嘲讽时代的时候也没有意识到他就是这个时代的标志产物。但是警觉和悲剧意识还是很重要,现代人失去神性变成商品这样的论断为什么还是能够让人心里一惊,就是因为这样的话...  

评分

每个时代都有其主流价值观和典型“病症”。我们正在经历一个由物质、科技和绩效支配的“肥胖”时代,灯塔下,一部分人在社交网络上如鱼得水,就有另一部分人因无法适应过量的社交场合而产生抑郁情绪和空虚感。 在一个匮乏的年代,人们专注于吸收和同化。而在什么都过剩年代,问...  

评分

上周读了一遍,觉得很过瘾,昨天晚上又读了一遍,摘录了笔记如下: 1.这篇文章将聚焦于对治愈性倦怠的思考。这种倦怠感并非由不受约束的发展、升级导致,而是来自一种有益的自我降解。 2.如果自我不能够反过来否定侵略者,它将在他者的否定下走向灭亡。自我抵御了否定性的他者...  

用户评价

评分

这世代不需要一再加热的隔夜鸡汤励志人生观,那是旧时代早该淘汰的产物,是规训社会亟欲看齐的正常标准格式。这是以自虐肯定自己(自恋不自爱)吸引他人的世代,不断鞭挞自己,尽量无限扩展自己的能耐完成要求,以病态式的躁动前进吋步,实为被动的给出源源供应自身的生命力,成为速度效率下的无我状态,达致终极的统一—安逸的假象。

评分

不知是翻译还是原文问题,当然更可能是缺乏专业自信而衍生出来的造字癖的必然结果。要知道,将简单事情讲得玄乎其玄拐弯抹角正正是这些"思想家"的常态惯技。"倦怠"一词有误用之嫌,找个比较恰当的字词应该不会太难吧!什么"基本倦怠"其实就是正念状态而已。作者宣称的"规训社会已经过期"似乎还未在东亚社会发生,他的视野看来被局限在自己的欧洲小天地里。痴迷于范式转移,赛跑一样赶在众人之前举起正反合之中"反"的那块牌子,好让自己在历史长河里留一席之位,亦很能反映作者本身,其实就是他笔下那些被自我实现压力驱赶着的人。无论如何,这种从一个极端荡到另一极端的钟摆论述,多少有一点警醒作用,可是,若然力度过猛就可能变成误导。

评分

这个封面 就是小学黑板报

评分

不知是翻译还是原文问题,当然更可能是缺乏专业自信而衍生出来的造字癖的必然结果。要知道,将简单事情讲得玄乎其玄拐弯抹角正正是这些"思想家"的常态惯技。"倦怠"一词有误用之嫌,找个比较恰当的字词应该不会太难吧!什么"基本倦怠"其实就是正念状态而已。作者宣称的"规训社会已经过期"似乎还未在东亚社会发生,他的视野看来被局限在自己的欧洲小天地里。痴迷于范式转移,赛跑一样赶在众人之前举起正反合之中"反"的那块牌子,好让自己在历史长河里留一席之位,亦很能反映作者本身,其实就是他笔下那些被自我实现压力驱赶着的人。无论如何,这种从一个极端荡到另一极端的钟摆论述,多少有一点警醒作用,可是,若然力度过猛就可能变成误导。

评分

附录和正文翻译水平相差太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