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尼斯日记》为阿城先生的一部经典随笔。阿城曾在威尼斯生活三个月,这期间,他走走停停,看风景,看行人,看俗世生活,他写感受、写景色、写文化差异。他在尘世中捕捉自己的兴趣点,那些关于文化的,艺术的感受别样而独特。时至今日,再看这部作品,仍然时时被打动,时时被启发,这应该就是经典的力量。
阿城,著名作家、学者。代表作《洛书河图:文明的造型探源》《棋王》《树王》《孩子王》《威尼斯日记》《闲话闲说》《常识与通识》等以及电影剧本《聂隐娘》《吴清源》《小城之春》《芙蓉镇》等。
我想,当今目前现在眼目下,好文字还是少的,所以一有清通的文字出,识得的人简直就是奔走相告。最近的例子是本年1月19日阿城在《南方周末》刊出的“来函照登”——《一个误会》。十年来,阿城发表的文字——或者更准确地说,我能见到的他的新文字——极少,一本《威尼斯日记》...
评分二十年前的作品,终于等到了新版,可惜还是一部删节的版本。虽然删节的部分极少,心理上还是有白璧微瑕之憾。 阿城的文字凝练从容,像明清的笔记小说。原来看《聊斋志异》,觉得蒲松龄写的真是简洁,后来才发现,明清笔记小说里,蒲松龄算饶舌的一类。不过,文章还是要有一些修...
评分看完了,兴趣盎然地。 其实就是阿城在威尼斯的blog。写写他在威尼斯干了什么,看了什么,去了什么其他地方。 既是去了旅游胜地,历史名城,免不了就有些游记的影子。加之作者又在意大利境内游历了不少地方,记游是免不了的。 游记,似乎很容易写。不就是写写自己的去了哪儿...
评分整本书还是序言最喜欢: “假如威尼斯的一条小巷是不通的,那么在巷口一定没有警告标志。你只管走进去好了,碰壁返回来的时候不用安慰自己或生气,因为威尼斯的每一条小巷都有性格,或者神秘,或者意料不到……遗憾的是有些小巷去过之后再也找不到了……所以应该为每一条小巷...
评分我读阿城,从《威尼斯日记》开始,然后溯游而上,找到《棋王》、《树王》、《孩子王》,一一读来,一一惊叹,不够,又找来《遍地风流》,真好,再看《闲话闲说》、《常识与通识》,完了,却是没有更多了。从80年代的“三王”,到90年代的几本小书,阿城已近20年没有新书出版,...
1992年夏天阿城在威尼斯三个月的日记。穿插进去了一些文学评论,比如中国有好作品没有好作家,苏童用非暴力叙述写暴力等。这个定价有些高啊,不是阿城狂热粉丝的话,没必要买。另外,有个细节令人感慨:第93页只写了“三年了(此段有删节)”。我仔细一看,这一天是1992年6月4日。
评分有四处有删节。我喜欢的是随性的文字中所透露出来的闪光。简而不单薄。
评分三年了。(此处有删节)感慨万千。
评分1992年夏天阿城在威尼斯三个月的日记。穿插进去了一些文学评论,比如中国有好作品没有好作家,苏童用非暴力叙述写暴力等。这个定价有些高啊,不是阿城狂热粉丝的话,没必要买。另外,有个细节令人感慨:第93页只写了“三年了(此段有删节)”。我仔细一看,这一天是1992年6月4日。
评分等得太久,期待太高,合该如此,不过如此。或许因为《扬州画舫录》和《教坊记》是我所熟悉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