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监控

全民监控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金城出版社
作者:[美] 约翰·帕克
出品人:
页数:0
译者:关立深
出版时间:2015-2
价格:58.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515511863
丛书系列:国家安全译丛
图书标签:
  • 隐私
  • 网络生活
  • 社会学
  • 大数据
  • 社会
  • 金城出版社
  • 2015
  • 要读
  • 社会现象
  • 科技发展
  • 隐私问题
  • 政府监管
  • 数据安全
  • 网络监控
  • 公共安全
  • 信息透明
  • 数字时代
  • 公民权利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阿桑奇、斯诺登等的接连爆料警示我们,“全民监控”的时代已经来临。为了获得全方位的监控能力,西方国家采取了种种手段:

•“千里眼”:利用闭路系统足不出户监视民众一举一动;

•“顺风耳”:通过窃听设备或录音摄像机监听民众谈话;

•“隐身术”:依靠微型化技术、后门程序等隐匿行踪;

•“追踪剂”:借由定位追踪装置实时精准锁定目标位置;

•“显形剂”:凭借指纹、眼纹等人体特征进行身份识别;

•“蜘蛛网”:建立民众隐私信息联网数据库以供交叉检索;

……

由此,政府掌握了随时随地监视民众的能力。全书涉及国家安全、信息安全、个人隐私等问题,为人们敲响了监控无处不在的警钟。本书案例丰富、数据翔实、语言生动,是读者迅速掌握隐私与信息安全知识的必读之作。

作者简介

约翰•帕克(John Parker),英国人,监控专家,具有极丰富的反监控实战经验;也是军事研究者和社会调查学者。已出版《廓尔喀雇佣兵》《无言的英雄》等30余部著作,题材多与传记、军事史以及调查工作等有争议的话题相关。

目录信息

前 言
第一部分 你被盯上了——监控如何影响我们
第一章 无隐私的公众
第二章 数据监控与执法机关
第三章 数据库经济学
第四章 有人盯着你:闭路监控系统
第五章 监视员工
第二部分 情报机构——监控剧增的时代
第六章 曼威斯山的火眼金睛
第七章 梯队系统
第八章 梯队系统真面目——无处不在的顺风耳
第九章 如何监控:情报机构大起底
第十章 地盘之争:情报机构角色的重新定义
第十一章 保 密
第三部分 小玩意——技术与威胁
第十二章 窃听器与打击犯罪
第十三章 窃听……窃听!电话窃听的使用和滥用
第十四章 后门技术对抗加密技术
第十五章 互联网与犯罪大潮
第十六章 黑客来袭:黑客与骇客引发的麻烦
后 记 幻想与现实
附 录 互联网隐私与安全防护指南
英汉术语对照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这本书是作者在2000年写完的,而金城出版社,是在2015年2月出版此书。 我买回来看了前两章,后面的粗粗翻了一遍,还没有看到2000年以后的案例和事例。但是在书里前面的彩页中加了斯诺登的,一张相关照图片。正是这张图片误导我了以为这是最新出版的书。我觉得,金城出版...

评分

这本书是作者在2000年写完的,而金城出版社,是在2015年2月出版此书。 我买回来看了前两章,后面的粗粗翻了一遍,还没有看到2000年以后的案例和事例。但是在书里前面的彩页中加了斯诺登的,一张相关照图片。正是这张图片误导我了以为这是最新出版的书。我觉得,金城出版...

评分

这本书是作者在2000年写完的,而金城出版社,是在2015年2月出版此书。 我买回来看了前两章,后面的粗粗翻了一遍,还没有看到2000年以后的案例和事例。但是在书里前面的彩页中加了斯诺登的,一张相关照图片。正是这张图片误导我了以为这是最新出版的书。我觉得,金城出版...

评分

这本书是作者在2000年写完的,而金城出版社,是在2015年2月出版此书。 我买回来看了前两章,后面的粗粗翻了一遍,还没有看到2000年以后的案例和事例。但是在书里前面的彩页中加了斯诺登的,一张相关照图片。正是这张图片误导我了以为这是最新出版的书。我觉得,金城出版...

评分

这本书是作者在2000年写完的,而金城出版社,是在2015年2月出版此书。 我买回来看了前两章,后面的粗粗翻了一遍,还没有看到2000年以后的案例和事例。但是在书里前面的彩页中加了斯诺登的,一张相关照图片。正是这张图片误导我了以为这是最新出版的书。我觉得,金城出版...

用户评价

评分

写的还是很全面的,但确实原版写的时间太早了,没有能够和人工智能结合起来感觉少了一块

评分

写的还是很全面的,但确实原版写的时间太早了,没有能够和人工智能结合起来感觉少了一块

评分

太老了。

评分

确实过时……不过附录的建议和名词对照还挺实用。感觉就是各个国家都在恐慌地防境外势力入侵……在西方国家那里就是共产主义了。没想到列侬因为支持反战也被长期监视,唉……

评分

大部分内容以案例形式讲述,读起来感觉已经过于陈旧,网络安全领域无论技术还是理论已经别有洞天。个体时刻暴露在“监控”之下,“噤若寒蝉”效应已经非常明显。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