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部介绍汉字基本知识的通俗读物
“汉学大师”左民安穷毕生心血的精粹之作
从甲骨文—金文—小篆—楷书—简化字,了解汉字形体演变的历史
一部汉字起源与演变的历史,就是一部中国文化发展史
写给大家的汉字解读书
融合古诗词、考古、语言学,重回汉字创造的最初现场,为我们找回汉字根本的思维与记忆
---------------------------------------------------------------------------------------------------------------
全书以1000个有代表性的常用汉字为例,分别说明了它们是如何由甲骨文、金文向小篆、楷书、简化字演变的;同时通过形体分析,具体地解释了每个字的字形与字义的内在关系;还以古代诗文中的例句为证,述及了每个字的本义、引申义和假借义;并对某些容易认错、读错、用错的字,分别从形、音、义等方面作出比较,指出产生错误的原因和纠正错误的方法。
左民安(1935年~1987年),著名文字学专家,一生致力于文字学及传统古书词义研究。1959年毕业于上海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同年到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担任古代汉语的教学工作,1962年以后一直在宁夏大学中文系任教。在从事古代汉语教学的同时,致力于文字学和训诂学的研究,主要著有《细说汉字》(原名《汉字例话》和《汉字例话续编》)、《汉字部首讲解》、《写作纵横谈》等专著,以及《浅谈段玉裁对〈说文〉的研究》、《王念孙校雠学初探》、《训诂学漫谈》、《辞书编纂与古籍整理刍议》等论文数十篇。
每个汉字作为一个单独的小节,一点点的解构和分析,很好的入门汉字学习书籍。作为对汉字起源有爱好,但没有太深入学术背景,也没有更深入学术企图的人来说,真正的合适又便捷,最主要的是,可以反复反复的回看,而无需考虑章节或者前后文
评分汉字既然是表意文字,对喜爱汉字的人来说,搞清一个字为什么要这样写、这样读或这样讲就显得尤为必要了。可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一定程度的文字学知识。由于汉字的形音义中包含着丰富的文化史信息,所以,在了解这些知识的过程中,还能增进我们对中国古代文化的热爱之情。了解...
评分本想将标题写为“我国语文教育的失败”,但想了想,就我的见识而言还是没有资格下此断言,所以只好从《细说汉字》的读后感受谈一谈我所认为的不足。 《细说汉字》这本书分析我国汉字形体,阐述汉字源流,包括1000个汉字。汉字是象形文字,因此很多字反映了古代人民生产——...
评分汉字既然是表意文字,对喜爱汉字的人来说,搞清一个字为什么要这样写、这样读或这样讲就显得尤为必要了。可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一定程度的文字学知识。由于汉字的形音义中包含着丰富的文化史信息,所以,在了解这些知识的过程中,还能增进我们对中国古代文化的热爱之情。了解...
评分看完本书就相当于读完一本词典——近4厘米的厚度,574页、55万字的篇幅真能吓退很多人,或者大家会把它当工具书,没几个人会将其细读下来,但我却硬着头皮做到了。 之前看过《文字学概论》和《古代汉语》以及其它的一些关于汉字的闲书,但从来没有看过像这本书这样大规模解析汉...
一口气读完 累死我了 编这本书的工程量还是很大的 作者辛苦了 但是从字的解说来看 对远古时期的字形理解难免有穿凿附会之处 对一些记号的解释更是略显草率 比如对甲骨文中“口”形的解释 一会说是嘴巴的意思 一会说是容器 一会说是装饰符号 甚至有些地方干脆说甲骨文中的这个形状都是没有意义的 这种解释差强人意 不如白川静先生在《汉字百话》中提出的观点更令人信服 此外 对汉字所蕴含的文化解说有着成书年代较为明显的意识形态的局限性 但是总体来说 参考价值还是很大的 尤其是每个字后面都会解释各种引申义 尤其适合作为阅读文言文时结合古汉语词典的工具书
评分有收藏价值,详细认真,看得出作者是花了很大工夫的。
评分精细之作,读之可以解汉字流变。
评分看过一些。
评分搭配说文食用更佳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