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東風古代文學與美學論著三種

陶東風古代文學與美學論著三種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社會科學文獻齣版社
作者:陶東風
出品人:
頁數:414
译者:
出版時間:2015-7
價格:98.00元
裝幀:平裝
isbn號碼:9787509769096
叢書系列:
圖書標籤:
  • 陶東風
  • T陶東風
  • 2015
  • *北京·社會科學文獻齣版社*
  • 古代文學
  • 美學
  • 陶東風
  • 論著
  • 中國文學
  • 思想史
  • 文化研究
  • 文學批評
  • 哲學
  • 審美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此書為首都師範大學文學院陶東風教授20世紀90年代的三部專著的修訂再版。這三部專著是《中國古代心理美學六論》(百花文藝齣版社,1992)、《死亡·情愛·隱逸·思鄉——中國文學四大主題》(杭州大學齣版社,1993)和《從超邁到隨俗——莊子與中國美學》(首都師範大學齣版社,1995)。此次藉首都師範大學“京華學術文庫”叢書之機修訂再版,可謂“朝花夕拾”。陶東風教授早年從事中國古代文學和美學研究,近年來轉嚮當代文化、知識分子和文藝思潮問題的研究,對政治哲學的興趣也漸次增強,因而對中國古代美學的關注相對較少。陶教授雖自謙“學術興趣轉移太快,一壺水沒有燒開又燒另一壺,以緻迄今沒有寫齣讓恩師童慶炳教授和我自己覺得滿意的著作來”,但實際上,這三部書的學術價值早有公論,童先生即認為《古代心理美學六論》和《從超邁到隨俗——莊子與中國美學》是陶東風教授寫得最好的兩部書。由於這三部書首次齣版距今有20年瞭,學界對此仍有需求,以緻“洛陽紙貴”,說明有學術價值的著作,是不會過時的。此次修訂再版,無疑可滿足學界的需求。

著者簡介

陶東風,男,1959年生於浙江。1991年畢業於北京師範大學中文係,獲文學博士學位。現為首都師範大學文化研究院常務副院長、首席專傢,中國文藝理論學會副會長,中外文藝理論學會副會長,首都師範大學中國詩歌中心兼職研究員,北京師範大學文藝學研究中心專職研究員、兼職博士生導師,中南大學文學院特聘教授,《文化研究》叢刊主編。主要從事文藝學、當代中國文藝思潮與當代中國文化研究。著有《中國古代心理美學六論》、《文學史哲學》、《文體演變及其文化意味》、《從超邁到隨俗——莊子與中國美學》、《後殖民主義》、《闡釋中國的焦慮——轉型時代的文化解讀》、《社會轉型與當代知識分子》、《從美學到文化——陶東風學術自選集》、《90年代審美文化研究》、《文化研究:西方與中國》、《社會理論視野中的文學與文化》等,主編《文學理論基本問題》、《知識分子與社會轉型》,翻譯《文化研究導論》等。發錶學術論文約百餘篇。其成果曾獲得中國文聯第四屆優秀文藝評論一等奬,第一屆、第三屆全國青年優秀美學學術成果奬,第三、第五屆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奬,新時期20年優秀文學理論論文奬等。2004年被評為北京市優秀教師。曾經赴美國、澳大利亞等國進行學術訪問。

圖書目錄

死亡·情愛·隱逸·思鄉——中國文學四大主題
語言·文化·主題——文學史的主題學研究(代序)
第一章 死亡主題
第一節 死亡主題的哲學意義
第二節“此在”的時間性
第三節 人間情結
第四節 不朽衝動與美人遲暮
第五節 齊死生與歸於自然
第六節 沉醉此生與享樂主義
第七節“憂思”、“閑愁”:無對象情緒
第八節 死亡焦慮與自然觀念
第二章 情愛主題
第一節 情愛:文學無法迴避的永恒主題
第二節 曆史麯綫:迂迴發展的中國愛情文學
第三節“寜作野中之雙鳬,不願雲間之彆鶴”——彆離與相思
第四節“丁香空結雨中愁”——閨怨、宮怨、棄婦怨
第五節“此恨綿綿無絕期”——悼亡、懷舊、感傷
第六節 悄悄散去的暮靄——“性愛”主題及其在明清的突現
第三章 隱逸主題
第一節 隱逸:對社會的逃避
第二節 價值重估與個體道德自律
第三節“身在江海,心存魏闕”——士大夫的雙重人格
第四節 從全生、虛無到齣世
第五節 自然美的發現與展示
第六節 從苦行僧到遊樂兒
第七節 陶淵明的意義
第四章 思鄉主題
第一節 遊子之歌
第二節 異鄉中的異客
第三節 流浪與孤獨
第四節 遊子眼中的時間
第五節 遊子眼中的自然
第六節 思鄉與戀母
第七節 從“鄉”到“國”
後 記
-------------
中國古代心理美學六論
前 言(陶東風)
第一章 從心理防禦機製到審美的純粹知覺——虛靜論
第一節 焦慮及其超越——莊子虛靜說之一
第二節 超功利與純粹知覺——莊子虛靜說之二
第三節“虛壹而靜”與認知心理——儒法虛靜論初識
第四節 莊子虛靜說的影響
第二章 抽象藝術與人類心理——空靈論
第一節 空靈的兩個基本點
第二節 說“逸”
第三節 空靈與簡化的藝術形式
第四節 空靈與“以形寫神”
第五節 空靈與抽象
第三章 言不盡意與言外之意——言意論
第一節“言不盡意”與美感經驗的特殊性
第二節“但見性情,不睹文字”
第四章 語義破譯與意之境的誕生——意境論
第一節 意境為“意之境”而非“意加境”
第二節 意境與接受主體
第三節 意境與簡化的藝術符號
第五章 自然的世俗化——心物論
第一節 悲落葉於勁鞦,喜柔條於芳春
第二節 移情說與同構論
第三節“興”的特點及其心理學依據
第四節 自然的世俗化與自然的神秘化:一個比較
第六章 創傷與超越——發憤論
第一節“心之憂矣,我歌且謠”——苦悶與創作動力
第二節“和平之音淡薄,而愁思之聲要妙”——苦悶與藝術品的價值
第三節 蚌病成珠與文人的變態心理
第四節 政治悲劇與生命悲劇——中西文論論詩與苦悶(之一)
第五節 怨刺與遊戲——中西文論論詩與苦悶(之二)
----------------
從超邁到隨俗——莊子與中國美學
序(童慶炳)
引論 莊子:一場打不完的“官司”
上編 莊子人生哲學的超越性結構
第一章 超越的起點:“此在論”及其內在矛盾
第一節 生命的時間有限性及死亡焦慮
第二節 入世活動
第三節“有知”與“有名”活動
第四節“有欲”活動
第二章 超越的終點:“無為”的生存方式
第一節 神奇的大宗師——莊子論“神人”“聖人”“至人”“真人”
第二節“道”:超越與遍在的二重性
第三節“遊”:莊子的自由觀
第三章 超越的中介
第一節 齊物論
第二節 虛靜(心齋)論
第三節 心理防禦機製:一個心理分析的嘗試
第四章 莊子人生哲學的內在矛盾及其嚮美學的會通
第一節 莊子人生哲學的內在矛盾
第二節 莊子研究中的“後現代”誤區
第三節 莊子哲學嚮美學的會通
下編 中國古典美學中的莊學精神及其現代詮釋
第五章“虛以待物”與本樣呈現——莊子與中國美學的心物關係論
第一節“虛以待物”與“物感”——審美的感應方式
第二節 本樣呈現與“興”——藝術的錶現方式
第三節 心物同構性
第四節 中西美學心物論的比較
第六章“言不盡意”與“言外之意”——莊子與中國美學的語言觀
第一節 言不盡意與美感經驗的特殊性
第二節 從“言不盡意”到“言外之意”
第三節“言不盡意”與文學語言的“感覺化”
第四節“多義性”與“感覺化”的兩種策略:一個比較
第七章 平淡空靈——莊子與中國美學風格論
第一節“平淡空靈”與莊子的人生哲學
第二節“空靈”的美感特徵及其心理學分析
第三節 平淡空靈與“以形寫神”
第四節 空靈與現代西方抽象藝術
第八章 通嚮超驗之路——莊子的神秘主義美學
第一節 神秘感的現代意義
第二節 神秘體驗的三維結構
第三節 莊子論神秘的感受力
第四節 中西方神秘主義美學之比較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用戶評價

评分

陶老師自己也說對這本書很不滿意,也許因為是早期作品,有不足的地方還是較為明顯吧,不過這都是雞蛋裏挑骨頭式的角度瞭,整體來說讀完還是深受啓發的。其實挺好奇,書中提到的某些觀點,老師現在依然秉持嗎?

评分

陶老師自己也說對這本書很不滿意,也許因為是早期作品,有不足的地方還是較為明顯吧,不過這都是雞蛋裏挑骨頭式的角度瞭,整體來說讀完還是深受啓發的。其實挺好奇,書中提到的某些觀點,老師現在依然秉持嗎?

评分

陶老師自己也說對這本書很不滿意,也許因為是早期作品,有不足的地方還是較為明顯吧,不過這都是雞蛋裏挑骨頭式的角度瞭,整體來說讀完還是深受啓發的。其實挺好奇,書中提到的某些觀點,老師現在依然秉持嗎?

评分

陶老師自己也說對這本書很不滿意,也許因為是早期作品,有不足的地方還是較為明顯吧,不過這都是雞蛋裏挑骨頭式的角度瞭,整體來說讀完還是深受啓發的。其實挺好奇,書中提到的某些觀點,老師現在依然秉持嗎?

评分

陶老師自己也說對這本書很不滿意,也許因為是早期作品,有不足的地方還是較為明顯吧,不過這都是雞蛋裏挑骨頭式的角度瞭,整體來說讀完還是深受啓發的。其實挺好奇,書中提到的某些觀點,老師現在依然秉持嗎?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