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期间的英国伦敦,作家莫里斯爱上公务员亨利的妻子萨拉。一次意外事件导致萨拉不辞而别, 莫里斯在恨和嫉妒中度过了两年。两年后 ,他们再次相遇,当初那段感情中炙热的 爱、恨、猜疑、嫉妒、信仰,再度折磨着莫里斯。这段恋情最终如莫里斯所言:变成了一桩有开始也有结束的风流韵事。莫里斯记述了爱情开始的时刻,以及最后的时刻。这本书里有狂热的爱、狂热的恨、狂热的猜疑、狂热的嫉妒、狂热的信仰,有爱情中所有狂热的情感。
格雷厄姆·格林 Graham Greene (1904-1991),21次诺贝尔文学奖提名的传奇大师。67年写作生涯,创作超过25部小说,被评为20世纪最伟大的英语作家。1950年,第一次获得诺贝尔奖提名。1976年,获美国推理作家协会大师奖。1981年,获耶路撒冷文学奖 。1986年,由英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授予功绩勋章。
格林一生游历于墨西哥、西非、南非、越南、古巴、中东等战乱之地,甚至任职于英国军情六处,从事间谍工作,并以此为背景创作小说,关注人灵魂深处的挣扎与救赎、内心的道德和精神斗争,被誉为20世纪人类意识和焦虑最卓越的记录者。至今,每年格林生日期间,在格林出生地——英国赫特福德郡,都会举办为期四天的格雷厄姆•格林国际艺术节,全球的格林粉丝齐聚这里参加纪念格林的活动。
发表一些偏颇之见,以抒心中不满。 这本书有在我看来写得极好的部分,比如不正常的三角关系中情人过山车般的情绪,毁灭一切的嫉妒心,以及如鲠在喉的不安全感。这些是作者的真实经历,估计若不是真实经历也写不到这样的精确。作家就是为经验寻找语言的人。但小说的一开始我就...
评分这篇评论的三观极度不正,如果你是个秉持古典教化,信仰传统道德的正人君子,我建议你不要往下看了,如果你坚持要看,骂人时请克制,不要牵连笔者亲属,否则笔者会十倍喷回的。 “陈清扬说,那一刻她感到浑身无力,就瘫软下来,挂在我肩上。那一刻她觉得如春藤绕树,小鸟依人,...
评分 评分提起“陪跑王”,许多人都会想到村上春树。 每年一到诺奖公布,村上君就被亿万网友轮流心疼一番,还被扣上“诺奖最大输家”、“诺奖遗珠”各种乌泱泱的帽子,十分闹心。 然而,公认的“诺贝尔文学奖的无冕之王”并不是提名7次的村上春树,还有比他更持久的选手,今天就来扒一...
评分生命中总有些来势不可挡。比如要亮起来的黎明;比如要暗下去的黄昏;比如宿命的邂逅;比如预知的离别;比如摧枯拉朽的爱情;比如生;比如死。 读完格雷厄姆·格林的小说《恋情的终结》,脑海中久久无法平息。关于爱情,看过了太多的故事,悲剧的,或是团圆的,却没有哪一个故事...
“我是睁着眼走进这场恋爱的,我知道它终有一天会结束。”我还是不是一个优秀的读者,我太容易被一些情绪打动而沉沦自怜了。
评分kindle读的PDF版,阅读体验差了一截。这本书,讲真,能看到我自己的影子。不自信,嫉妒,不懂满足,爱恨纠结……我能理解莫里斯本德里克斯所有感受和所有决定。理解的同时,又感叹自己怎么会在短短时间里经历过这么纠结的感情,同时也庆幸我不必和莫里斯有过多类似的经历。伤心时只要接到她的电话,就马上忘掉难过的事。她离开我时,不断猜想她到底是怎么想的。会去翻看她所有微博、朋友圈,边看边想她发这条的时候我是多大在干什么……萨拉去世后,莫里斯搬去和亨利一起住。和情人的老公一起住,可能有人无法理解。但我知道,当你失去一个人的时候,你会想跟与这个人有关的一切联结在一起。这会让你觉得你还没有失去她。对我来说是一部伤感色调的“反爱情”小说,读完脑子里翻来覆去想一些事情,很乱。于是书评也写的很乱。以后有机会再读一遍
评分格林厉害之处在于,写出了那些甚至是我们自己在爱情中都没能体会到情感。我们大多时候都将自己的情感隐藏得很深,害怕别人知道,正因如此才迷恋这样肆无忌惮的作品吧。
评分长久以来都有个心愿,在年轻且有一个爱的人的时候死掉。这样他就会永远记得我。
评分无论是love还是affair,爱的最大问题就是它很容易被物质化,但它本身不是物,只是一种不可捉摸的感觉。格林把如云烟般消散的情感,埋葬在对同样无形无质的“祷告对象”那满腔的恨意当中,成就了这部别致的、让人过目难忘的杰作。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