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收入余华的《流行音乐》《可乐和酒》《恐惧与成长》《儿子和影子》《消费的儿子》《儿子的出生》《父子之战》《医院里的童年》《麦田里》《我为何写作》《网络与文学》《文学和民族》《没有一条道路是重复的》等随笔。
余华,1960年出生,1983年开始写作。至今已经出版长篇小说4部,中短篇小说集6部,随笔集4部。主要作品有《兄弟》《活着》《许三观卖血记》《在细雨中呼喊》等 。其作品已被翻译成20多种语言在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西班牙、荷兰、瑞典、挪威、希腊、俄罗斯、保加利亚、匈牙利、捷克、塞尔维亚、斯洛伐克、波兰、巴西、以色列、日本、韩国、越南、泰国和印度等国出版。曾获意大利格林扎纳•卡佛文学奖(1998年)、法国文学和艺术骑士勋章(2004年)、中华图书特殊贡献奖(2005年)、法国国际信使外国小说奖(2008年)等。
最近对我喜欢的人的杂文随笔越来越感兴趣。我觉得用时兴的说法,那就是他们的blog,我非常好奇他们都好奇什么。一天又一天的普通日子里,他们为了什么,某时某刻,心念一动,写下这些。 在余华这个blog里,他先讲儿子的童年,讲完儿子的童年就讲到自己的童年,讲完自己的童...
评分余华很温暖。不管是作为先锋作家的他,还是作为父亲的他或儿子的他。 读余华的小说总是一气呵成。 这应该是来自于他小说强烈的戏剧性,那种接踵而来,甚至是令人窒息的戏剧性,生活现实的残酷,人生的悲喜和苦难的种种被舞台化地呈现了。但是从中阅读到的是真实,舞台化的戏剧...
评分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余华先生对小说《欢乐》的理解了。一直以来我们对母亲的形象一直都是歌颂的状态,我们描述书写出的母亲都是美丽,知性,大方的形象。可当人们看到《欢乐》中莫言描述的母亲只有干瘪的乳房,跳蚤在母亲的身上肆意生长,于是人们抨击他这是在玷污,在亵渎母亲,...
评分第一次看余华的散文,看到了他的另外一面。生活的一面,轻松的文字,也很喜欢这种轻松的风格。 35篇随笔,涉及儿子,自己的经历,一些写作体验,一些阅读感想和一些生活感受。 和小说一样,都是用的很朴实的文字,有一种在跟他对话的感受,和一个长者,作家谈谈家庭,生活和写...
评分余华对文学的鉴赏能力很强,他的文学观和赏析外国经典的那几篇我高中时反复读,唉,余华要是不写小说了,专攻文学理论和比较文学或许也能有所成就吧。
评分相比较而言 我更喜欢前面的两个童年 之后的生活,阅读和写作 我并不是很感兴趣
评分余华说,中国没有先锋派。然而当代文学史能允许国外有的,中国没有么?国外玩过的,自己不玩不是落后了么?于是什么先锋、寻根接踵而来,学生又不得不学那种与意识形态合谋了的文学史。搞文学史和文学批评那帮人不过是跟在作家后面用漂亮的文字点缀,哪有什么指导意义。
评分看法总是会过时的、
评分喜欢余华讲那些医院里的故事,我们常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但其实只有医院、学校等地方才有可能把一大帮子差不多的人聚集在一起,而这种高度类同的职业下,是不同个性的人的碰撞,由此引发的交流、冲突,有一种天然的戏剧感。另外我也敬佩余华的包容性,他讲网络文学,说在这个世界上越是古老的职业,就越是具有生存的勇气和能力,因此任何职业都不会消失,只是得到形式的改变,这些改变会让这些职业返老还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