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根据作者在中国的亲身经历,以朴实生动、十分口语化且极富现场性的讲述,为读者展现了外国人眼中中国人和中国文化的模样。作者对中国的观察之细致,分析之精妙,褒扬时的真挚、诚恳,批判时的尖刻、犀利——尤其是对中国人传统生活习惯和行为准则的分析批判,既切中要害,让人难为情,又丝丝入理,令人动容。
麦高温,英国传教士,1860年来华,先后在上海、厦门传教。在中国生活50年,精通汉学,著有《中华帝国史》《华南写实》等书,《多面中国人》是作者关于中国文化的代表作。
贾宁,毕业于桂林电子科技大学英语系,有企业管理类译著出版。
中间的篇目说是在《北华捷报》上发表,最后一篇应该是结集时所写。其中提到天足会是37年前,那么应该是在1911年。看其中提到新军革命,也应该不晚于这个时间。 但是上面介绍说是1909年,怎么回事呢? 我手头的不是这个版本,恳请达人解惑。
评分百年,不能不说这的确是一个十分长的时间,在这段时间的河中,一棵树苗变成了参天大树,一只刚出生的幼龟成了长寿龟,一块掉进河中棱角分明的石头变得圆润光滑。但这也是一段最短的时间,起点是一个婴儿,终点是一抔黄土,也许他都还没有把想做的事做完。 潜意识里这样一段漫长...
评分此书出版于1909年,风雨飘摇的满清王朝行将倒塌之际,从社会各个层面描写了作者(麦高温,英国伦敦传教士)对中国及中国人的印象,冷眼、客观、毫不客气指出在一成不变、脏乱差吵的环境下密集地生活着复杂的中国人:顽固、固执、宁可采取转弯抹角的方式也不愿采用直接了当的方...
评分 评分中间的篇目说是在《北华捷报》上发表,最后一篇应该是结集时所写。其中提到天足会是37年前,那么应该是在1911年。看其中提到新军革命,也应该不晚于这个时间。 但是上面介绍说是1909年,怎么回事呢? 我手头的不是这个版本,恳请达人解惑。
对中国社会的观察细致入微,也相对全面,虽然有些地方似乎有外国人的天真,并不真正理解某些背后影藏的逻辑。(翻译和编辑比较差,各种明显的错误至少有好几十处,不像译林这种大出版社的作品。)
评分对中国社会的观察细致入微,也相对全面,虽然有些地方似乎有外国人的天真,并不真正理解某些背后影藏的逻辑。(翻译和编辑比较差,各种明显的错误至少有好几十处,不像译林这种大出版社的作品。)
评分外国作者在中国的亲身经历,生动地描写了近代中国人的生活面貌和精神面貌。作者的描写特别有现场感,让人从百姓的生活中看到中国内外的文化。作者赞扬中国人时很真挚,批判时也很犀利。
评分对中国文化感悟较《中国人的德行》的作者要更深入,写作思维也跳跃的历害,草草掠过。
评分我觉得不仅作者要带脑子,读者更要带脑子。过多的个人偏见与推理揣测,是这本书最大的败笔。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