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價文體學

評價文體學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北京大學齣版社
作者:彭宣維
出品人:
頁數:0
译者:
出版時間:2014-11
價格:72
裝幀:平裝
isbn號碼:9787301247792
叢書系列:
圖書標籤:
  • 語言學
  • 文體學
  • *北京大學齣版社*
  • 文體
  • 評價文體學
  • 文體學
  • 語言評價
  • 文學批評
  • 語用學
  • 文本分析
  • 語言風格
  • 話語分析
  • 語義評價
  • 認知語言學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本書以現在主義哲學為基礎、語言的過程-維度模式為平颱,在確立“作者-文本-讀者”一體化認知解讀模型的基礎上,以批評-審美為著眼點,嘗試建構一種文學文本分析框架,進而以故事事件和情節為依據,闡發作品中的整體評價動機,揭示各類評價意義、作者介入話語過程的方式、敘事口吻的強弱。據此,作者以《廊橋遺夢》為例,按範疇類彆刻畫人物情感、性格、能力、外貌、品德、纔情,對象外觀、構成與價值。這些內容超齣瞭先前各類文體學的基本關注對象,兼及敘事學關於文學話語的敘述修辭技巧、以及文藝批評針對的意識形態和價值觀念;而後者正是文學虛構性的終極指嚮;而以此為據的評價諸範疇還能在元話語層次上對分析行為本身做齣審美性的批判。行文錶明,文學與文學研究是以評價為特點、手段和目的的互動性藝術話語行為;文學性就是評價性。

著者簡介

北京師範大學外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北京大學語言學博士,在《中國外語》、《外語教學》、《外國語文》、《當代外語研究》等核心期刊發錶論文多篇,齣版《語言與語言學概論》等多部學術著作。

圖書目錄

前言
一、緒論 1 1 評價文體學概說 --緣起、對象、理論框架
1.1 引言
1.2 相關背景
1.3 何需評價文體學?關注範圍?
1.4 評價文體學的理論框架
1.5 評價文體學定位與本書概要
二、評價文體學曆史沿革 是否存在缺乏評價主旨的文學行為?
2 亞裏士多德的評價之路 --評價思想溯源及其對文學研究的啓示
2.1 引言
2.2 亞氏論述中涉及的'情感'和'鑒賞'意義
2.3 亞氏論述中涉及的'判斷'意義
2.4 亞氏論述中涉及的'介入'和'級差'意義
2.5 評價範疇的多層次性及其價值
2.6 總結
3 亞裏士多德之後 --赫爾摩吉尼斯風格說及西方文藝審美的評價取嚮
3.1 引言
3.2 赫爾摩吉尼斯論風格
3.3 西方文藝批評的評價之路
3.4 總結
4 先前的文體學與敘事學研究 --語言學定位及其評價立場
4.1 引言
4.2 相關理論的整體評價定位
4.3 從概念相度看相關研究的評價主旨
4.4 從人際與語篇相度看相關研究和評價主旨
4.5 文化語境視角
4.6 多角度的相關研究及其評價主旨 …
4.7 總結
三、評價文體學理論範式 哲學基礎'語言學平颱'學科前提
5 評價文體學的理論範式 --現在主義認識論與係統功能語言學操作平颱
5.1 引言
5.2 '現在'的觀念
5.3 操作平颱--係統功能語言學
5.4 總結
6 評價文體學的學科前提 --一體化解讀機製及相關議題
6.1 引言
6.2 '作者-文本-讀者'一體化解讀機製
6.3 評價文體學的操作原則與分析框架
6.4 總結
四、評價文體學模型建構 評價網絡'關注範圍'分析程式
7 文學話語中的前景化評價成分 --從圖形-背景關係看三類評價者及其網絡關係
7.1 引言
7.2 僅有(隱含)作者或/和敘述者齣現的情況及其關係
7.3 隱含作者、敘述者和敘述對象--三種評價立場的配置模式
7.4 隱含作者、敘述者、敘述對象
1和敘述對象2-- 四重評價立場的配置模式
7.5 敘述角色--評價者和被評價者之間的關係
7.6 隱性評價與隱含作者
7.7 總結
8 從前颱走嚮背景 --文本背後的多層次評價主旨
8.1 引言
8.2 前景化視角下評價意義的語詞組織
8.3 走嚮背景--評價意義成分的話語組織
8.4 常見修辭格的非前景化整體評價主旨
8.5 抒情性散文與小說中的整體評價主旨
8.6 總結
9 評價文體學的批判-審美觀 -- 超越評價範疇的波動平衡模式
9.1 引言
9.2 對立波動平衡--共時視角
9.3 穿梭波動平衡--泛時視角
9.4 構成平衡關係的主要範疇
9.5 總結
五、《廊橋遺夢》文本分析
10 整體中心-邊緣成分的文體分布模式 -- 以意願和愉悅為整體中心的情感意義
10.1 引言
10.2 男女主人公為情感者的意願成分
10.3 以男女主人公為情感者的愉悅成分
10.4 以男女主人公為情感者的滿意和安全成分
10.5 總結
11 局部中心-邊緣成分的文體分布模式(一) -- 以能力與可靠性為局部中心的判斷意義
11.1 引言
11.2 男女主人公為判斷對象:能力性成分
11.3 男女主人公為判斷對象:可靠性成分
11.4 男女主人公為判斷對象:其他判斷成分 …
11.5 以男女主人公和敘述者為判斷者的恰當性成分
11.6 總結
12 局部中心-邊緣成分的文體分布模式(二) --以反應性為局部中心的鑒賞意義
12.1 引言
12.2 以男女主人公為對象的反應性成分
12.3 邊緣性反應成分
12.4 其他邊緣性成分:構成性與估值性成分
12.5 總結
13 評價方式:單聲乎?多聲乎? -- 說話人介入話語過程的策略
13.1 引言
13.2 “收縮”成分
13.3 “擴展”成分
13.4 總結
14 評價口吻:強耶?弱耶? --針對態度和介入意義的級差意義
14.1 引言
14.2 數量級差成分的文體特徵
14.3 強度級差成分的文體特點
14.4 聚焦成分的文體價值:現象舉偶
14.5 總結
六、尾聲
結束語
參考文獻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用戶評價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