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國史

大中國史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江蘇人民齣版社
作者:呂思勉
出品人:
頁數:688
译者:
出版時間:2015-1-1
價格:49.80
裝幀:平裝
isbn號碼:9787214141194
叢書系列:含章文庫
圖書標籤:
  • 呂思勉
  • 曆史
  • 大中國史
  • 白話本國史
  • 白話國史
  • 通史巨著
  • 中國通史
  • 通史
  • 中國曆史
  • 古代曆史
  • 近代曆史
  • 曆史事件
  • 文化發展
  • 王朝更替
  • 地理變遷
  • 民族融閤
  • 社會變遷
  • 曆史人物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大中國史》原名《白話本國史》,是史學大傢呂思勉先生的成名作,也是我國曆史上第一部用白話文寫成的通史著作。它以曆史事件為經,以政治、經濟、文化、民族、宗教等為緯,詳細地記敘瞭中華五韆年的朝代更替、製度沿革、風俗更易、疆域變遷等問題,內容涵蓋範圍極廣。本書自1923年9月由商務印書館齣版後,不斷重印,經久不衰,是20世紀發行量最大、流傳最廣的曆史讀本。

著者簡介

呂思勉(1884~1957)

中國史學四大傢之一。15歲入縣學,16歲自學古史典籍。早年執教於常州溪山小學堂、常州府中學堂,學生中有後來成為文史大傢的錢穆、趙元任、黃永年等人。後任教於上海光華大學、華東師範大學。

呂思勉讀書廣博,治學嚴謹,有《經子解題》《理學綱要》《宋代文學》《先秦學術概論》《中國民族史》《中國製度史》《呂著史學與史籍》《文字學四種》《白話本國史》《呂著中國通史》《先秦史》《秦漢史》《兩晉南北朝史》《隋唐五代史》《呂著中國近代史》等傳世。

圖書目錄

緒 論 001
第一章 曆史的定義 / 002
第二章 中國的曆史 / 004
第三章 現在研究史學的方法 / 008
第四章 本書的分期 / 010
第一篇 上古史 / 011
第一章 漢族的由來 / 012
第二章 古史的年代和係統 / 015
第三章 三皇五帝 / 020
第一節 三皇五帝時代社會進化的狀況 / 020
第二節 黃帝和蚩尤的戰爭 / 022
第三節 堯舜的禪讓 / 025
第四節 禹的治水 / 031
第四章 三王時代 / 033
第一節 羿的代夏和少康中興 / 033
第二節 夏殷的興亡 / 038
第三節 商朝的事實 / 043
第四節 商周的興亡 / 046
第五節 西周的事跡 / 051
第五章 春鞦戰國 / 056
第一節 春鞦 / 056
第二節 戰國 / 062
第六章 漢族以外的諸族 / 066
第一節 獯粥 / 066
第二節 東鬍 / 068
第三節 貉 / 070
第四節 氐羌 / 071
第五節 粵 / 072
第六節 濮 / 075
第七章  中國古代的疆域 / 077
第八章 古代社會的政治組織 / 086
第一節 古代社會的階級製度 / 086
第二節 封建 / 089
第三節 官製 / 093
第四節 教育和選舉 / 099
第五節 兵製 / 104
第六節 法律 / 110
第九章 古代社會的經濟組織 / 117
第一節 農業 / 117
第二節 工商業和貨幣 / 123
第三節 春鞦戰國時代社會經濟的變遷 / 127
第十章 古代的宗教和文化 / 132
第一節 古代的哲學和宗教 / 132
第二節 文字的起源和變遷 / 140
第三節 東周以後的學派 / 145
第二篇 中古史 / 151
第一章 秦始皇帝的政策 / 152
第二章 封建政體的反動 / 156
第一節 豪傑亡秦 / 156
第二節 項羽的分封和楚漢的興亡 / 159
第三節 漢初功臣、外戚、宗室三係的鬥爭 / 163
第三章 漢初的休養生息 / 172
第四章 漢朝的武功 / 175
第一節 匈奴 / 175
第二節 西域 / 178
第三節 朝鮮 / 180
第四節 閩粵南越和西南夷 / 181
第五章 前漢的衰亡 / 184
第一節 漢武帝的內政 / 184
第二節 霍光廢立和前漢的外戚 / 186
第六章 社會革命 / 189
第七章 後漢的興亡 / 193
第一節 光武的中興 / 193
第二節 後漢的武功 / 194
第三節 後漢的外戚和宦官 / 197
第八章 秦漢時代的政治和文化 / 199
第一節 官製 / 199
第二節 教育和選舉 / 201
第三節 賦稅 / 203
第四節 兵製 / 204
第五節 法律 / 206
第六節 學術 / 209
第九章 後漢的滅亡和三國 / 212
第一節 後漢的亂源 / 212
第二節 漢末的割據和三國的興亡 / 215
第十章 兩晉和五鬍 / 222
第一節 晉初異族的形勢 / 222
第二節 八王之亂 / 224
第三節 西晉的滅亡 / 226
第四節 鬍羯的興亡 / 227
第五節 鮮卑的侵入 / 229
第六節 東晉內外的相持 / 230
第七節 苻秦的盛強 / 233
第八節 淝水之戰和北方分裂 / 234
第九節 拓跋氏的興起 / 235
第十節 宋篡東晉和魏並北方 / 237
第十一章 南北朝 / 241
第一節 宋齊的治亂 / 241
第二節 北魏的盛衰 / 243
第三節 東西魏的紛爭和侯景亂梁 / 245
第四節 周齊的興亡和隋的統一 / 247
第十二章 軍閥和異族 / 249
第十三章 隋朝的內政外交 / 253
第一節 隋文帝的內治 / 253
第二節 迴族的起源和分布 / 254
第三節 高車和柔然 / 257
第四節 突厥的起源 / 258
第五節 突厥的盛強和隋朝與突厥的交涉 / 261
第六節 朝鮮半島三國和中國的關係 / 262
第七節 隋唐的興亡 / 264
第十四章  唐朝的初盛 / 267
第一節 唐太宗滅突厥 / 267
第二節 藏族的興起 / 269
第三節 印度雅利安人入藏 / 271
第四節 唐朝和朝鮮、日本的關係 / 274
第五節 從魏晉到唐中國和南洋的關係 / 275
第六節 武韋之亂和開元之治 / 278
第十五章 從魏晉到唐的政治製度和社會情形 / 281
第一節 官製 / 281
第二節 教育和選舉 / 283
第三節 兵製 / 286
第四節 刑製 / 287
第五節 賦稅製度和民生 / 290
第六節 學術和宗教 / 293
第七節 門閥的興廢 / 298
第三篇 近古史 / 303
第一章 近古史和中古史的異點 / 304
第二章 唐朝的分裂和滅亡 / 306
第一節 安史之亂 / 306
第二節 唐中葉後的外患 / 308
第三節 肅代到穆宗時候的藩鎮 /311
第四節 宦官的專橫 / 313
第五節 黃巢之亂和唐朝的滅亡 / 315
第三章 五代的興亡和契丹的侵入 / 319
第一節 梁唐晉的爭奪 / 319
第二節 契丹的興起和侵入中國 / 321
第三節 周世宗的強盛和宋朝的統一 / 326
第四章  北宋的積弱 / 331
第一節 宋初和遼夏的交涉 / 331
第二節 宋初的政策和後來腐敗的情形 / 334
第三節 王荊公的變法 / 339
第四節 神宗的武功 / 341
第五節 元祐紹聖的紛更和徽宗的衰侈 / 345
第五章 北宋遼金的興亡 / 347
第一節 女真和金室的起源 / 347
第二節 遼朝的滅亡 / 350
第三節 北宋的滅亡 / 353
第六章 南宋和金朝的和戰 / 356
第一節 南宋初期的戰事 / 356
第二節 和議的成就和軍閥的剪除 / 359
第三節 海陵的南侵和韓侂胄的北伐 / 365
第七章 南宋金元的興亡 / 368
第一節 濛古的由來 / 368
第二節 濛古徵服漠南北 / 372
第三節 金朝的滅亡 / 376
第四節 南宋的滅亡 / 380
第八章 濛古的武功 / 383
第一節 大食盛強以後西域的形勢 / 383
第二節 濛古的西徵 / 387
第三節 濛古和朝鮮日本 / 389
第四節 濛古和南方諸國 / 390
第九章 元朝的衰亡 / 393
第一節 汗位繼承的紛爭 / 393
第二節 元朝的政治 / 398
第三節 元朝的滅亡 / 400
第十章 宋遼金元四朝的政治和社會 / 403
第一節 官製 / 403
第二節 學校選舉 / 408
第三節 兵製 / 411
第四節 刑製 / 415
第五節 租稅製度(上) / 417
第六節 租稅製度(下) / 421
第七節 鈔法 / 427
第八節 學術風俗 / 430
第四篇 近世史 / 435
第一章 明朝的對外 / 436
第一節 明朝的武功 / 436
第二節 瓦剌的強盛 / 440
第三節 濛古的再興 / 442
第四節 倭寇和豐臣秀吉 / 444
第二章 明朝的內治 / 447
第一節 宦官的專權 / 447
第二節 權臣和黨禍 / 448
第三章 清朝的興起 / 451
第一節 清朝的先世 / 451
第二節 建州女真的盛衰 / 454
第三節 海西女真的南遷 / 456
第四節 清太祖的興起 / 457
第五節 遼東西的戰爭 / 459
第四章 明朝的滅亡 / 461
第一節 流寇和北都陷落 / 461
第二節 福唐桂三王的滅亡 / 462
第三節 鄭氏和三藩 / 465
第五章 清朝的盛世 / 467
第一節 滿洲內部特殊勢力的消滅 / 467
第二節 清朝對待漢人的政策 / 469
第三節 順康雍乾四朝的政治 / 472
第六章 近代的濛迴藏 / 475
第一節 種族和宗教的變化 / 475
第二節 黃教的盛行和天山南路的迴教 / 476
第三節 衛拉特的盛強和清朝徵服濛古 / 478
第四節 清朝平定西藏 / 480
第五節 清朝平定衛拉特 / 481
第六節 清朝平定迴部 / 482
第七節 清朝徵服廓爾喀 / 484
第七章 近代的西南諸族 / 485
第一節 湘黔的苗族 / 485
第二節 滇黔的濮族和金川 / 487
第三節 兩廣的粵族 / 488
第八章 近代的後印度半島 / 490
第一節 平緬麓川的滅亡和緬甸建國 / 490
第二節 清朝和緬甸的交涉 / 492
第三節 黎莫新舊阮的紛爭和清朝討伐新阮 / 493
第四節 暹羅的建國 / 494
第九章 清朝的中衰 / 495
第一節 乾隆時的衰機 / 495
第二節 嘉慶時的內亂 / 496
第十章 中西交涉的初期 / 499
第一節 西人的東來 / 499
第二節 基督教初入中國的情形 / 501
第三節 中俄初期的交涉 / 504
第四節 西南最初對待外人的情形 / 506
第五節 五口通商 / 508
第六節 英法兵攻破京城和東北的割地 / 510
第十一章 鹹同時的大內亂 / 514
第一節 太平軍 / 514
第二節 撚軍 / 517
第三節 迴事 / 518
第十二章 藩屬的喪失 / 520
第一節 英俄的亞洲侵略和伊犁交涉 / 520
第二節 安南和緬甸、暹羅的喪失 / 522
第三節 中日甲午之戰和朝鮮的喪失 / 525
第四節 教士保護權的變遷和德據膠州 / 529
第十三章 清朝覆亡和民國的興起 / 531
第一節 革新的原動力 / 531
第二節 鹹同光三朝的朝局 / 532
第三節 戊戌政變和庚子之亂 / 535
第四節 滿濛藏的危機(上) / 538
第五節 滿濛藏的危機(下) / 542
第六節 清朝的末運 / 547
第十四章 明清兩代的政治和社會 / 552
第一節 官製 / 552
第二節 學校選舉 / 555
第三節 兵製 / 557
第四節 法律 / 559
第五節 賦稅製度(上) / 561
第六節 賦稅製度(下) / 563
第七節 幣製的變遷 / 565
第八節 學術思想的變遷 / 567
第五篇 現代史 / 571
第一章 從武昌起義到正式政府成立 / 572
第一節 武昌起義和各省光復 / 572
第二節 臨時政府的成立和北遷 / 575
第三節 大藉款、宋案和贛寜之役 / 579
第四節 正式總統的舉齣和國會解散 / 583
第二章 俄濛英藏的交涉 / 587
第一節 俄濛交涉 / 587
第二節 英藏交涉 / 591
第三章 五月九日的國恥 / 594
第一節 五口通商以來外交上形勢的迴顧 / 594
第二節 日占青島和二十一條的要求 / 599
第四章 帝製復闢和護法 / 602
第一節 帝製運動 / 602
第二節 對德宣戰和復闢 / 604
第三節 護法戰爭和南北議和 / 606
第五章 南北分裂後的變故 / 610
第一節 皖直戰爭 / 610
第二節 軍政府的絕續和北方下統一令 / 611
第三節 贛豫陝的戰事和川湘鄂之爭 / 614
第四節 直奉戰爭 / 617
第五節 北方黎徐的更迭和南方廣州之變 / 619
第六節 各省的紛擾 / 622
第七節 裁兵廢督和自治的潮流 / 627
第六章 最近的濛藏 / 629
第一節 濛古的取消獨立和再陷 / 629
第二節 六年後的英藏交涉 / 631
第七章 最近的交涉 / 633
第一節 巴黎和會的失敗 / 633
第二節 華府會議的參與 / 638
第三節 魯案的解決 / 642
第四節 共同齣兵和中東路 / 647
第五節 鬆黑航權和尼港事件 / 650
第六節 中俄的新交涉 / 651
第七節 中國和德奧的新交涉 / 653
第八節 日本在東北的形勢 / 655
第八章 最近的財政 / 658
第一節 民國時代的財政情形 / 658
第二節 中國的內外債 / 660
第三節 新銀行團的復活 / 665
第四節 最近的關稅問題 / 667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上海古籍出版社《白话本国史》 ¥58 http://book.douban.com/subject/1427450/ 繁体横排两卷本,民国纪年,保留了原版的一些讹误,纸质和印刷质量较好 新世界出版社《中国通史(插图珍藏本)》 ¥58 http://book.douban.com/subject/2372095/ 简体横排一卷本,开本较大,公元纪...  

評分

《白话本国史》,原名《自修适用白话本国史》。 上海古籍版:http://book.douban.com/subject/1427450/ 新世纪出版社以《中国通史》为名出版:http://book.douban.com/subject/2372095/ 中国言实出版社版本:http://book.douban.com/subject/4918730/ 《吕著中国通史》 上海古...  

評分

虽说是白话文写的,但所有考据都是古文,所以读起来有点吃力,总会走神。作者是以历史文化的态度写的本书,所以内容上也更枯燥学术。详细论述了各朝代经济政治文化军事刑法农业商业的变迁。尊重史实几乎不加个人的意见判断。所以如果耐心读进去还是可以通览中国历史的。读过本...  

評分

硬着头皮看了半本,实在看不下去了,上豆瓣看了一下书评,理解为什么有人评价说“历史,是挂在树上飘扬的裹脚布”了,也许说的就是这类书吧。 作者在史料收集上确实有着很强的功力,超过一半的文字都是在引用各种古籍,对各种细节都十分认真的去考据,这么认真的写书确实很难得...  

評分

据说这是家辣鸡出版社。我就发几张图吧,豆瓣要我写满140个字,臣妾做不到啊。不是说一图抵千言吗?到底可以发了没有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朱国要不治身亡了。写到这里,发现还是没到。到底多少才是140个字啊。我再也不写这种书评了。讨厌豆瓣。...  

用戶評價

评分

竟有對少數民族曆史翔實的描述,考據嚴實。實在值得多讀!

评分

白話版

评分

做工具書用。

评分

做工具書用。

评分

輕易不敢再讀大師的書瞭,太不好讀瞭。但大師的書寫的確實厲害。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