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史要义

国史要义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商务印书馆
作者:柳诒徵
出品人:
页数:334
译者:
出版时间:2011-10
价格:32.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100084451
丛书系列:中华现代学术名著丛书
图书标签:
  • 柳诒徵
  • 历史
  • 史学
  • 中国通史
  • 中国历史
  • 中华现代学术名著丛书
  • 文化
  • 史学理论及方法
  • 国史
  • 要义
  • 历史哲学
  • 中华文明
  • 政治制度
  • 正史研究
  • 史学思想
  • 传统智慧
  • 文化传承
  • 历史认知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本书站在维护中华传统文化的立场上,引证大量史料,从史原、史权、史统、史联、史德、史识、史义、史例、史术、史化十个方面对中国史学传统做了全面回顾,阐述了作者眼中的中国史学精义所在和基本特征。同时也对如何看待西方的史学理论和研究方法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对那些盲目疑古的人提出了批评。全书叙论结合,观点鲜明,充分体现了柳先生“宏通博雅”、“文理密察”的学术研究特点。

作者简介

柳诒徵(1879-1956)17岁考中秀才,后曾就读于三江师范学堂。曾任教江南高等商业学堂、江南高等实业学堂、宁属师范学堂、两江师范学堂、北京明德大学、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清华大学、北京女子大学、东北大学、浙江大学、贵州大学和中央大学;曾任江苏省立国学图书馆馆长、南京图书馆馆长,国民政府考试院委员、江苏省参议员,兼任国史馆纂修。新中国成立后,执教于复旦大学。任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委员。著有《中国文化史》等

目录信息

史原第一
史权第二
附:汉之尚书
史统第三
史联第四
史德第五
史识第六
史义第七
史例第八
史术第九
史化第十
柳诒徵先生学术年表
揭开“现代”的遮蔽,走向对传统理解的澄明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第一次阅读柳诒徵,已是十年之前。所念大学的图书馆里,社科类藏书屈指可数,其中有两本《中国文化史》,还有两本《明儒学案》,实为惊喜! 余于《国史要义》有所知,《徵聖錄》可谓功莫大焉。去年无业闲居,午休前后,常以《徵聖錄》消遣。季氏之推崇,起余收藏之心。前后见到...  

评分

看柳翼谋的这本书是一件很费脑细胞的活。这位先生的博学并不能令我对他产生太多好感。全书充斥着守旧和固步自封的论调。这种的逻辑大概是:中国传统与西方现代文明的相合之处反应了中国传统的合理性;如果不相合,也未必不能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优越性。当然,传统中所有美好的...

评分

第一次阅读柳诒徵,已是十年之前。所念大学的图书馆里,社科类藏书屈指可数,其中有两本《中国文化史》,还有两本《明儒学案》,实为惊喜! 余于《国史要义》有所知,《徵聖錄》可谓功莫大焉。去年无业闲居,午休前后,常以《徵聖錄》消遣。季氏之推崇,起余收藏之心。前后见到...  

评分

近闻柳翼谋公家被书厄,并有图相证。余细审之,不敢遽判。众议亦纷纭。昨见新报,谓先生长孙申耆公所藏云。言之稍确。虽非翼谋公所藏,一旦破毁,实堪叹惋。况乃有意荼毒,目不忍睹。人之私心恶性,莫如毁传书也。 而当民国初,翼谋公支“学衡”之大纛,歧峙“新文化”诸公,动...  

评分

看柳翼谋的这本书是一件很费脑细胞的活。这位先生的博学并不能令我对他产生太多好感。全书充斥着守旧和固步自封的论调。这种的逻辑大概是:中国传统与西方现代文明的相合之处反应了中国传统的合理性;如果不相合,也未必不能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优越性。当然,传统中所有美好的...

用户评价

评分

柳先生认为欲知中国历史之真相及其文化之得失,首宜虚心探索,绝不可妄自菲薄;凡中国所尚,欧美所无者,一概抹杀,不敢提倡的名族虚无主义者,在今日亟宜觉悟。故其观点每每与梁启超的《新史学》措意相驳,因此有“学衡派”和“北大派”南北对垒之一段故事。学虽不一定为官,但学终不能脱离政治和社会,学者也不能不关心政治,尤其就史学而言通,则必就史学与心身家国天下之关系而言。史术和史化两章尤为精彩,盖读史者非要博记故事也,其关键在于明达事理,以古喻今,此为国史之最“要义”所在。

评分

正文引文,宋体楷体,编辑基本随意使用。

评分

柳先生认为欲知中国历史之真相及其文化之得失,首宜虚心探索,绝不可妄自菲薄;凡中国所尚,欧美所无者,一概抹杀,不敢提倡的名族虚无主义者,在今日亟宜觉悟。故其观点每每与梁启超的《新史学》措意相驳,因此有“学衡派”和“北大派”南北对垒之一段故事。学虽不一定为官,但学终不能脱离政治和社会,学者也不能不关心政治,尤其就史学而言通,则必就史学与心身家国天下之关系而言。史术和史化两章尤为精彩,盖读史者非要博记故事也,其关键在于明达事理,以古喻今,此为国史之最“要义”所在。

评分

柳先生认为欲知中国历史之真相及其文化之得失,首宜虚心探索,绝不可妄自菲薄;凡中国所尚,欧美所无者,一概抹杀,不敢提倡的名族虚无主义者,在今日亟宜觉悟。故其观点每每与梁启超的《新史学》措意相驳,因此有“学衡派”和“北大派”南北对垒之一段故事。学虽不一定为官,但学终不能脱离政治和社会,学者也不能不关心政治,尤其就史学而言通,则必就史学与心身家国天下之关系而言。史术和史化两章尤为精彩,盖读史者非要博记故事也,其关键在于明达事理,以古喻今,此为国史之最“要义”所在。

评分

柳先生认为欲知中国历史之真相及其文化之得失,首宜虚心探索,绝不可妄自菲薄;凡中国所尚,欧美所无者,一概抹杀,不敢提倡的名族虚无主义者,在今日亟宜觉悟。故其观点每每与梁启超的《新史学》措意相驳,因此有“学衡派”和“北大派”南北对垒之一段故事。学虽不一定为官,但学终不能脱离政治和社会,学者也不能不关心政治,尤其就史学而言通,则必就史学与心身家国天下之关系而言。史术和史化两章尤为精彩,盖读史者非要博记故事也,其关键在于明达事理,以古喻今,此为国史之最“要义”所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