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史》是吕思勉先生于抗战期间创作的。为适应当时历史教学的需要,本书简明扼要,语言通俗易懂。出版后,成为民国时期发行量最大的中国通史,直至今天,依然是众多读者入门历史的首选。
全书概括讲述了中国从上古到现代几千年的历史变迁,对重大历史事件、社会经济、政治制度和文化学术的发展都进行了系统地总结。本书不仅可以满足读者想了解中国历史大事的需求,而且对了解中国社会经济、政治制度以及学术文化等方面的发展也有极大的帮助。
吕思勉(1884—1957),字诚之,出生于江苏常州。先后在常州府中学堂、苏州东吴大学、上海沪江大学、上海光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校任教。与陈垣、陈寅恪和钱穆并称为“史学四大家”,也是中国现当代史家中唯一一位在通史、断代史和专门史领域都有著作传世的学者。
吕思勉一生著述颇丰,主要有两部通史:《中国通史》《大中国史》;五部断代史:《先秦史》《秦汉史》《两晋南北朝史》《隋唐五代史》《吕著中国近代史》;八部专门史:《先秦学术概论》《经子解题》《中国制度史》《中国民族史》《理学纲要》《宋代文学》《吕著史学与史籍》《文字学四种》,以及大量历史通俗读物。
看完这本书,情绪是非常复杂的。首先是对吕思勉先生的致敬,这位大家读史读了一辈子,除了最后的十余年,笔耕不缀,述作宏富。《每天学点中国史》,书名很诙谐,但是读起来颇为沉重。原因有二,一是该书原名《复兴高级中学教科书本国史》,1934年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
评分《中国通史》本书原名《复兴高级中学教科书本国史》,是史学大家吕思勉先生为民国时期的高中学生撰写的一部中国通史。历经数月,通过微信读书,终于拜读完毕。 吕老旁征博引,涉猎极深,其治学之谨严,考据之严密,仅从书中的注释引用之繁复,让读者以窥冰山一角叹为观止。 不...
评分第一编 绪论 第一章 历史的定义和价值 历史是怎样一种学问?究竟有什么用处? 从前的人,常说历史是“前车之鉴”,以为“不知来,视诸往”。前人所做的事情而得,我可奉以为法;所做的事情而失,我可引以为戒。这话粗听似乎有理,细想却就不然。世界是进化的,后来的事情,决...
评分第一编 绪论 第一章 历史的定义和价值 历史是怎样一种学问?究竟有什么用处? 从前的人,常说历史是“前车之鉴”,以为“不知来,视诸往”。前人所做的事情而得,我可奉以为法;所做的事情而失,我可引以为戒。这话粗听似乎有理,细想却就不然。世界是进化的,后来的事情,决...
评分本书原为《复兴高级中学教科书本国史》,估计是这名字实在是太土了,于是便改了个名字,只是这改得。。不知道的还以为又不知道哪里冒出来的快消读物。 据说这本应该是作者最通俗的一本通史了,但是:1.300页不到的一部通史,可想内容的提纲性特点;2.本书已经是白话了,但是作...
不愧为史学大师,真称得上是博古通今了,文字语言也很优美,但有一点,吕思勉先生好像只是把汉族统治过的国度称为“我国”,而把其他民族称作入侵者,建立的统一的国家归于“我国之外”,这种强烈的个人情感色彩让人难以苟同。
评分自对历史感兴趣开始就想拥有一本《中国通史》,而且是最好的《中国通史》。在网上知道了吕思勉的《中国通史》,知道这是目前最好的。 作为一本通史来说,这本书确实很好,最大的特点就是言简意赅。而且也有作者自己的观点和倾向。 但是我所买的这个版本并不太好,既没有插图版本好像不太对。
评分并不是《吕著中国通史》,应该是为中学学生编写的另一部教科书。内容文笔都好,扣一星因为书名有误导性。
评分从纪实、政治、文化、制度、赋税等角度、细节记录各朝各代各个时期的历史,直至抗战民国时期,最后以罗素的“东西洋人,是各有长处的,西洋人的长处,在于科学的方法,东洋人的长处,在于合理的生活”点明中国对世界的贡献,并以国人调和的社会处世方式点明对世界人民的使命。纵观古今,有多少英雄、励精图治,又有多少叛臣、庸庸碌碌,出现在这本书上的人无论平常意外,还是风口浪尖,都影响了历史的方向,影响了无数人的生活、生命。对我,无论如何弱小角色,唯愿此生坚定心志,实现价值。
评分并不是《吕著中国通史》,应该是为中学学生编写的另一部教科书。内容文笔都好,扣一星因为书名有误导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