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与变迁

传统与变迁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人民出版社
作者:李金铮
出品人:
页数:394
译者:
出版时间:2014-10-1
价格:CNY 60.00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010132617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社会经济史
  • 李金铮
  • 近代史
  • 社会史
  • 农村
  • 经济史
  • 中国农村
  • 近现代
  • 传统文化
  • 社会变迁
  • 历史
  • 文化研究
  • 社会学
  • 中国社会
  • 近代史
  • 文化传承
  • 社会发展
  • 转型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主要内容分四个部分:一,以华北农村为例探讨中国近代社会经济史的区域研究方法;二,从学术史视角探讨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的中国农村调查,其中主要是华北农村调查;三,以冀中地区为中心探讨华北乡村经济与社会的变迁;四,以华北乡村为中心探讨中共革命与民间社会的关系。本书资料翔实,尤其重视档案资料和田野调查资料;加强与以往相关研究的对话与论辩,提高理论阐释力;对当今中国农村问题的解决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作者简介

李金铮,1965年生,河北献县人。历史学博士。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近现代经济与社会史、乡村史、中共革命史。现任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暨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教授,教育部历史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复旦大学中外现代化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在《历史研究》、《近代史研究》、《中国经济史研究》、《中共党史研究》、《社会学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多篇。著有《近代中国乡村社会经济探微》、《借贷关系与乡村变动——民国时期华北乡村借贷研究》、《民国乡村借贷关系研究:以长江中下游地区为中心》等。

目录信息

写在前面的话
第一编中国近代乡村社会经济史研究方法论
第一章整体史:历史研究的“三位一体”
一、碎片研究是整体史形成的基础
二、整体史关怀下的碎片研究
三、宏观史学是整体史的最高追求
第二章区域路径:近代中国乡村社会经济史研究方法论
一、区域选择
二、研究内容
三、研究方法
第三章中国近代乡村经济史研究的十大论争
一、失调还是适度:人地关系论争
二、集中还是分散:土地分配关系论争
三、紧张还是和谐:租佃关系论争
四、大农场与小农场的效率比较:经营方式论争
五、解体还是延续:家庭手工业论争
六、如何评价高利贷:金融论争
七、商品化的动力:市场论争
八、追求利润还是谋生第一:经济行为论争
九、发展还是衰落:经济演变趋势论争
十、资本主义成分还是封建势力占优势:经济性质论争
结语
第二编20世纪上半期中国农村调查
第四章另一种视野:民国时期国外学者与中国农村调查
一、开拓性的农村调查
二、寻得事实以改良农村
三、以村庄为基点的区域性调查
四、以社会结构和农业技术为主要调查内容
五、传统关系与人类社会学调查方法的结合
六、中国农村的出路在哪里?
第五章定县调查:中国农村社会调查的里程碑
一、由狭及广的县级农村调查
二、学理与实用之双重目的
三、调查环境之弊与利
四、传统社会关系与先进调查方法的结合
五、里程碑式的调查成果
第六章抗日战争时期张闻天主持的晋陕农村调查
一、“行动上的整风”
二、“检查我们的政策法令”
三、“要不怕麻烦”
四、“由个别的抽出一般的原则”
五、余论
第三编从冀中定县看近代华北乡村社会经济
第七章也论近代人口压力:冀中定县人地比例关系考
一、人口压力说与问题的提出
二、定县人地比例关系趋于紧张
三、人地比例临界点陈说与耕地不足
四、定县耕地基本满足人口需要
第八章相对分散与集中:从冀中定县看近代华北平原乡村土地分配关系的本相
一、地权相对分散
二、地权分散的推动力
三、土地分配较为集中
第九章矫枉不可过正:从冀中定县看近代华北平原租佃关系的复杂本相
一、纯粹租佃少而所涉关系多
二、地租率变化不大
三、主佃关系比较缓和
第十章近代冀中定县手工业经营方式的多元化
一、以全部自家劳动或以自家劳动为主兼雇临时工的家庭手工业
二、农家合作经营的家庭手工业
三、走街串巷式的流动手工业
四、进入商人雇主制系统的家庭手工业
五、手工作坊经营
第十一章从冀中定县看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乡村借贷的现代迹象
一、新式借贷产生和发展的合力
二、新式借贷的去向
三、新式金融与农民借贷之关系
第十二章近代冀中定县集市的数量、结构与交易
一、集市数量的增长
二、集市的类型与结构
三、集市的交易时间与交易内容
四、集市的交易价格
第十三章收人增长与结构性贫困:近代冀中定县农家生活的量化分析
一、家庭收入的增长
二、家庭收支的平衡与不平衡
三、高恩格尔系数与恩尔律调整
四、营养尚可与结构失调
五、余论
第四编中共革命与华北乡村社会
第十四章中共革命史研究方法的反思与突破
一、中共革命史研究必要性之多元思考
二、中共革命史的传统书写模式与问题
三、中共革命史研究从何处突破?
第十五章土地改革中的农民心态:以1937—1949年的华北乡村为中心
一、不敢斗争的怯懦心态
二、被剥削感与阶级意识的孕育与增强
三、将地主打翻在地的复仇心态
四、侵犯中农利益的绝对平均主义心态
五、惧怕冒尖、富裕的心态
第十六章革命策略与传统制约:中共民间借贷政策新解
一、新债旧债,一律减息
二、旧债继续减息,新债利率自由
三、废除封建旧债,新债利率自由
第十七章农民何以支持与参加中共革命
一、土地集中、家庭贫困与农民革命
二、社会经济改革与农民革命
三、民族主义与农民革命
四、中共动员与农民革命
五、农民参加革命的多重动机
主要参考文献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用户评价

评分

近年论文集,多可下。素材充实,论证扎实,学风踏实,理论憨实。3、4、5、7、13五星;6、8、9、12、15、16、17四星;1、10、11、14三星;2二星。数篇文献综述虽有史学本位视角局限但很受益。经济史材料梳理细密珍贵,文化心态分析或时新理论评述显拙

评分

虽然我比较喜欢这些描写非著名人物经历和状况的书,但整这么多理论实在是头疼,历史研究方法论我真没什么兴趣;另外,这又是一本作者平常发表的论文所集合成的册子,不但毫无系统性可言,而且很多内容还大量重复,最反感这种用“豆腐块”胡编乱凑的书了……

评分

论文集,有点杂。

评分

看了第六章,感觉也没谈出点什么。。。

评分

看了第六章,感觉也没谈出点什么。。。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