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利场

名利场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三辉图书/商务印书馆
作者:[英]戈弗雷·巴克
出品人:三辉图书
页数:328
译者:马维达
出版时间:2014-11
价格:78.00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100101431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艺术
  • 艺术市场
  • 艺术史
  • 戈弗雷·巴克
  • 英国
  • 艺术金融
  • 经济
  • 历史
  • 名利场
  • 讽刺
  • 社会
  • 人性
  • 婚姻
  • 金钱
  • 女性
  • 命运
  • 现实
  • 批判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手稿引进 全球首发

纵览国际艺术品市场之诡谲的最佳指南

奇迹抑或泡沫?艺术品市场上不断飙升、令人惊骇的高价纪录,意味着艺术品的品质、时代的趣味,还是某种运作?

收藏抑或投机?与股票、黄金和钻石相比,艺术品作为投资品的表现如何?

2011年压倒美国而雄踞世界艺术品交易排行榜之首的中国艺术市场有何独特之处?为何只有在北京、上海和 香港,才能最为清楚地看到艺术品的价格是由投机、想象与操纵所决定?

“在任何其他行业里会被称为内幕交易的事情,在艺术市场上不过是一次友好的谈话。”专注于艺术品市场三十余年,英国作家戈弗雷•巴克在本书中生动地讲述了在1850 年到21 世纪之间这个商业时代艺术品的故事,揭秘高端艺术品尤其是画作的交易中种种操纵的伎俩:艺术家如何与商人合作,抬高艺术品的价格;商人如何精心设计,在短时间内转卖画作而得到五倍至五十倍的收益;19 世纪艺术市场的某次繁荣又如何持续三十年之久——要紧的并非艺术品的价格,而是利润。

但在作者看来,艺术品终究远甚于金钱:它们是便携的财富,更是人类最高贵的创造——一个人所能拥有的最美妙的物品。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戈弗雷•巴克(Godfrey Barker) 英国作家,《伦敦旗帜晚报》艺术版通讯记者和ES 杂志特约编辑。他研究艺术品市场长达三十余年,文章散见于《每日通讯》《泰晤士报》《卫报》《星期天泰晤士报》《经济学人》《艺术与拍卖》《福布斯》《华尔街日报》等。1982—1997 年间担任英国保守党艺术部长的艺术市场顾问。

译者简介:

马维达 诗人,译作另有《程序员修炼之道:从小工到专家》、《我们的普世文明》(合译)。

目录信息

中文版序
序:名利场:富人与艺术的价码
第一章 艺术、金钱与福尔赛们
第二章 维多利亚时期的艺术与投机:伦敦
第三章 维多利亚时期的艺术与投机:巴黎
第四章 英国乡村别墅危机与美国人进入艺术市场,1880—1940
第五章 艺术品与贪婪:斯大林、梅隆以及世纪艺术丑闻
第六章 希特勒的艺术品之战
第七章 投机活动与印象派画家,1870—2008
第八章 当代艺术品的经济成就,1980—2009
第九章 21世纪的艺术投资 282
第十章 21世纪中国艺术市场的奇迹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Q:为什么会有“天价艺术品”这种东西?那些买家真的是狂热爱好者或者钱多了没处花吗? 书中提到一个现象是,当一个作者的作品价格创造新高的时候,他的类似作品甚至同时期同流派的人的作品也会对那个“天价”接近, 比如毕加索的《拿烟斗的男孩》在2004年拍出了1.041亿美元...  

评分

看完《世博与艺术》《艺术世界中的7天》后再看这本书,脉络清晰点。但是里面一大堆的名画名字和数据真不友好,最有意思的是第三章,资本主义金钱从老钱的英国西班牙等转移到新兴的美国,甚至中国等,赤裸裸的资本主义发展史和洗钱轨迹。 1882-1940,因为美国出口廉价谷物导致英...  

评分

Q:为什么会有“天价艺术品”这种东西?那些买家真的是狂热爱好者或者钱多了没处花吗? 书中提到一个现象是,当一个作者的作品价格创造新高的时候,他的类似作品甚至同时期同流派的人的作品也会对那个“天价”接近, 比如毕加索的《拿烟斗的男孩》在2004年拍出了1.041亿美元...  

评分

看完《世博与艺术》《艺术世界中的7天》后再看这本书,脉络清晰点。但是里面一大堆的名画名字和数据真不友好,最有意思的是第三章,资本主义金钱从老钱的英国西班牙等转移到新兴的美国,甚至中国等,赤裸裸的资本主义发展史和洗钱轨迹。 1882-1940,因为美国出口廉价谷物导致英...  

评分

画出来的金钱 文/殷罗毕 买下了艺术品,你手中的钱就能升值?这绝非事实,我们看到的升到天价的艺术品其实是艺术市场中的少数,甚至大部分当年红火的艺术品在当代已经价值无几。媒体撰稿人与评论家戈弗雷·巴克在观察艺术品市场30年之后,用《名利场:1850年以来的艺术品市场...  

用户评价

评分

觉得特别不好读,对读者的要求很高,至少艺术鉴赏,艺术史和艺术市场都要有一定认识,才能从一大堆人名(绝对不仅仅是艺术家的名字)中提取主旨信息,想来作者的功底应当是很深厚的,才能把这将近两个世纪艺术界和艺术投资界的大咖连名带姓地罗列(尽管我个人觉得这对说明问题本身似乎并不必要),可书中除了大批精准的数字和引用外(全书精髓所在了),感性的说明和观点却很匮乏,基本上一个序言就是所有了,那这究竟和市场报告有什么区别呢?而且不知是否作者太自信又有太多想要说,觉得逻辑也不好,翻译也怪…我承认资料的价值,但得说读得并不愉快。

评分

该书的好处是数据丰富详尽,但比较缺乏分析和思考;所以匆匆浏览一遍,以后有需要再回来查数据吧。

评分

艺术理论研究,不可或缺的一环-市场,走完这一遭,才大概能形成一种闭环研究-融会贯通。

评分

有非常棒的数据。写国际艺术品市场一百五十余年的历史,波动巨大,利益巨大,基本是资本的操作,价格与价值分离。对于中国有警示作用。

评分

精分读物,这很精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