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宾是目前国际文坛非常活跃的作家,国际影响很大。
托宾多次访问中国,曾作为上海国际文学周嘉宾参加上海书展,为中国读者和媒体熟悉
获得王安忆、毕飞宇、苏童、张悦然、周嘉宁、任晓雯、陶立夏等众多中国作家推荐
1895年,已被后辈作家称为“大师”的美国作家亨利·詹姆斯梦想以一部戏剧征服伦敦。然而,他的第一部戏《盖·多姆维尔》首演即告失败。在失败的阴影下,亨利接受了爱尔兰贵族的邀请,在酒宴歌席中品味他人到中年的困顿,舔舐内心深处的创伤。
《大师》就从这里开始,一直写到一八九九年他的兄长威廉·詹姆斯去拉伊小镇探望他。在这四年里,他的生活相对平静,心底却波澜起伏。他时常怀恋他生命中重要的过客,她们以不同的方式在他作品和灵魂中留下印痕;他为自己的性取向而困顿不安;他回想自己的家庭、亲人对他人生的影响;他渴求温暖和慰藉,却刻意与人保持距离;他希望创造传世杰作,却时时遭逢绝望……这是亨利一生至关重要的心理转折点。
在托宾的同情而温婉的笔下,亨利·詹姆斯这位心理写作大师展示了他纤敏易感之心的横剖面,这正是他零落异乡、孤独一生的缩影。
科尔姆·托宾是具有国际声誉的爱尔兰当代著名作家。他1955年生于爱尔兰东南部一个积极投身爱尔兰独立运动的家庭,毕业于都柏林大学,主修历史和英文。
自1990年发表处女作小说《南方》以来,托宾已出版七部长篇小说、两部短篇小说集、一部中篇小说、两个戏剧和多部游记、散文集。《黑水灯塔船》(1999)、《大师》(2004)、《玛利亚的自白》(2012)先后入围布克奖决选名单,《大师》荣获2006年度IMPAC都柏林国际文学奖等多个文学奖项。《布鲁克林》获2009年度英国科斯塔最佳小说奖。他的最新作品是长篇小说《诺拉·韦伯斯特》(2014)。2011年,英国《观察家报》将其选入“英国最重要的三百位知识分子”,同年,他获得爱尔兰笔会文学奖,以表彰他对爱尔兰文学做出的贡献。2014年,他当选美国艺术与文学院外籍荣誉院士。
托宾的作品主要描写爱尔兰社会、移居他乡者的生活、个人身份与性取向的探索与坚持等。他文笔优雅恬淡,内敛含蓄,被誉为“英语文学中的语言大师”。
托宾先后在斯坦福大学、得克萨斯大学、普林斯顿大学、曼彻斯特大学教授创意写作。目前,他担任哥伦比亚大学英文与比较文学系教授,在纽约和都柏林两地居住。
我看书比较喜欢平实的风格,比如杨绛,不过杨老太太九十多岁,快要变了老妖精,现在谈狐说鬼第一。 闲话少说,托宾的这本《大师》我在看的时候很快就陷入了一种浓得化不开的感情里,小说没有任何明显的激动,甚至没有任何戏剧性的高潮迭起,但整体的氛围却馨香浓郁。无论什么感...
评分我看书比较喜欢平实的风格,比如杨绛,不过杨老太太九十多岁,快要变了老妖精,现在谈狐说鬼第一。 闲话少说,托宾的这本《大师》我在看的时候很快就陷入了一种浓得化不开的感情里,小说没有任何明显的激动,甚至没有任何戏剧性的高潮迭起,但整体的氛围却馨香浓郁。无论什么感...
评分1. “有些晚上他梦见死去的人,熟悉的和似曾相识的面孔,飞快地浮现出来。……我像扇老门,他自言自语地说。” 我承认,从最初我就被一种情绪紧紧地裹住了,我甚至给你读出了这样一个开头,这种情绪曾经出现在我与《寒夜》、《不是我,而是风》、《往事烟云》等文字交错的时...
评分因写作而枯萎的心 亨利•詹姆斯是著名的作家,而我第一次知道他是读梁文道的《我执》,那篇《没有心的男人》讲的就是他的故事。“想象一个男人生来就少了一颗心,他善良,正直,彬彬有礼,但就是没有那颗心”,写下这句话的是一百多年前的一位女作家康斯坦斯•芬妮摩。 ...
评分书写一个被世人所熟知的大师的确需要一定的写作功力和挑战精神,不仅需要对大师身前的八卦、轶事了如指掌,而且要在文法上要有所突破和新颖,内容上也要充满想象力与真实感。这里指的是以小说虚构的形式呈现出文学大师生前某段传奇人生而非传记式的平铺直叙,但文学史上依然不...
豆瓣评分9.7!
评分哎······
评分2016年已读021:科尔姆·托宾笔下人到中年的亨利·詹姆斯是一个孤独的创作者与局外人,他就像是一个矛盾体,一面是退守内心、怡然自得的静默与满足,一面是浪迹萍踪的孤立无援、精疲力尽;一面像是固若金汤的城池,将所有人都无情地隔绝于自己的生活之外,一面却精心衡量他们的每一句话,盘算着该怎么利用,该怎样营养自己的作品。他系于笔端的生命体验,不仅是自己的,更是他认识的每一个人的。那些带着痛苦与历历细节而来的回忆、那些处处遭遇失望的当下,回忆与现实交织,在他的笔下获得重生、永恒。书中那些“想碰触又缩回手”的同性之爱,如此低回宛转,让我们觉得那或许不是亨利·詹姆斯,那简直就应该是科尔姆·托宾本人。
评分一部现实与意识流交织回忆与虚实莫辨的传记小说,科尔姆托宾撷取几个人生片段,妙手拼接出一幅亨利詹姆斯的印象画,神形兼备意境全出。行文极富韵律,心理刻画细腻如丝,尤其对同性的欲撩还收令人叫绝。托宾投射到詹姆斯身上的自我,不止纠结复杂的情感,还有文学创作的惺惺相惜。
评分2016年已读021:科尔姆·托宾笔下人到中年的亨利·詹姆斯是一个孤独的创作者与局外人,他就像是一个矛盾体,一面是退守内心、怡然自得的静默与满足,一面是浪迹萍踪的孤立无援、精疲力尽;一面像是固若金汤的城池,将所有人都无情地隔绝于自己的生活之外,一面却精心衡量他们的每一句话,盘算着该怎么利用,该怎样营养自己的作品。他系于笔端的生命体验,不仅是自己的,更是他认识的每一个人的。那些带着痛苦与历历细节而来的回忆、那些处处遭遇失望的当下,回忆与现实交织,在他的笔下获得重生、永恒。书中那些“想碰触又缩回手”的同性之爱,如此低回宛转,让我们觉得那或许不是亨利·詹姆斯,那简直就应该是科尔姆·托宾本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