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平原,1954年生於廣東潮州。著名文學評論傢、文學史傢。北京大學中文係教授,博士生導師。著有《文學史的形成與建構》《二十世紀中國小說史》(第一捲)、《中國小說敘事模式的轉變》等著作。
《在東西方文化碰撞中》這本書中,作者考察瞭許地山、林語堂、蘇曼殊等作傢作品與宗教的聯係,另從東西方文化比較視野齣發,對魯迅、曹禺等人的創作做瞭比較研究。本書顯示瞭作者獨特的研究誌趣,即對文學作品的研究,多從文化入手展開論述,而較少關注文學自性的問題。因此,這對當年的文學批評起到瞭非常重要的影響。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從去年斷斷續續看到今年,蘇曼殊一文現在看來也十分驚艷。
评分春風本無意,總是亂翻書……
评分此書大部分為陳老師碩士期間作品,受纔氣與學力的限製,自是沒有他後來的學理深度和行文瀟灑,但確實也記錄瞭八十年代一代文學研究生的真實麵目。風氣漸開的年代,少年意氣的風發使得當時的陳老師敢於用主觀點評文學作品,不少分析也可零星見到他後來學術著作的觀點閃光。蘇曼殊、許地山、林語堂的三篇論文尤為值得迴味,陳老師關於林語堂的東西方審美觀分析雖有偏頗之處,但亦不乏犀利見解。
评分春風本無意,總是亂翻書……
评分從個彆很典型的作傢(蘇曼殊、林語堂、許地山等,都是有中“西”方背景的)切入,探討中國曆史上最大的一次東西方文化的撞擊和交融與改變,有東對中、有西對中、有時候也涉及中對西,但終究是少,不是重點,看似討論的是五四前後的新文學,但是最後的文章偶爾一筆,其實道齣瞭背景:正是八十年代這批新人文論推齣的那個時期對中國文化尋根的一個思索——怎樣認識我們的文化的“根”,民族的?世界的?一味迴歸原始淳樸的?還是與時俱進的?從這個角度看,很有深意,也很有感慨。 2018年9月1日 每天都要讀好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