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洛霍夫学术史研究

肖洛霍夫学术史研究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译林出版社
作者:刘亚丁
出品人:
页数:336
译者:
出版时间:2014-8
价格:58.00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544749343
丛书系列:外国文学学术史研究
图书标签:
  • 苏俄
  • 肖洛霍夫
  • 诺奖作家
  • 苏联文学研究
  • 少数文学
  • *南京·译林出版社*
  • 肖洛霍夫
  • 学术史
  • 研究
  • 苏联文学
  • 俄罗斯文学
  • 小说研究
  • 20世纪文学
  • 文学批评
  • 文学史
  • 学术研究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肖洛霍夫学术史研究》结合肖洛霍夫研究进程中相关的评论材料,梳理了肖洛霍夫学术史的结构脉络、探讨了肖洛霍夫学术史研究中广受关注的问题,梳理了俄罗斯/苏联、中国、美国、法国、德国的等国的肖洛霍夫研究家的某些论争的观点,提出了作者刘亚丁等的学术主张或努力的方向。

肖洛霍夫创作了《静静的顿河》《被开垦的处女地》《一个人的遭遇》等具有广泛影响的作品,斩获斯大林奖、诺贝尔文学奖等殊荣,无疑是苏联时代最杰出的作家之一。本书分别对苏联/俄罗斯、中国、法国、德国和美国的肖洛霍夫研究学术史进行全面梳理,力图在回到研究现场的过程中把握特征,探析缘由。对肖洛霍夫在批评史上的奇特命运作了深入考索,分析他在拒斥庸俗社会学压力中进入苏联文学中心的复杂过程,追溯葛利高里•麦列霍夫形象在批评史上的戏剧性转折,探究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苏俄肖洛霍夫研究的边缘化表征及其原因。在本书中,我国的肖洛霍夫研究者剖析这位作家小说的内在肌理,因而多有领悟,勾画出肖洛霍夫在20世纪苏联文学大格局中的特殊位置,凸显其卓绝价值。

作者简介

刘亚丁,男,四川荣县人,1959年6月生于四川省内江市。吉林大学俄罗斯语言文学专业硕士、四川大学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博士。四川大学中文系教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川大教学名师。兼任当代俄罗斯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席,中国外国文学学会理事,俄罗斯文学研究会副会长。莫斯科国立大学、俄罗斯国立师范大学、斯塔夫罗波师范学院访问学者。著有《十九世纪俄国文学史纲》《苏联文学沉思录》《顿河激流——解读肖洛霍夫》《佛教灵验记研究》,在我国、俄罗斯和韩国发表学术论文。已完成多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作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首席专家,带领团队翻译俄罗斯汉学家撰写的6卷本《中国精神文化大典》。

目录信息

绪言
第一编 肖洛霍夫学术史
第一章 20世纪30至40年代苏联的肖洛霍夫研究
第一节 《静静的顿河》的研究
第二节 《被开垦的处女地》(第一部)的研究
第二章 20世纪50至70年代苏联的肖洛霍夫 研究
第一节 《静静的顿河》的研究
第二节 《被开垦的处女地》的研究
第三章 20世纪80年代至2005年苏联/俄罗斯的肖洛霍夫研究
第一节 《静静的顿河》的研究
第二节 《被开垦的处女地》的研究
第三节 肖洛霍夫研究的传记化倾向
第四章 中国的肖洛霍夫研究
第一节 20世纪30至40年代肖洛霍夫作品在中国的译介研究
第二节 20世纪50至70年代中国的肖洛霍夫研究
第三节 中国新时期以来的肖洛霍夫研究
第五章 其他国家的肖洛霍夫研究
第一节 肖洛霍夫接受和在德国的研究
第二节 法国的肖洛霍夫研究
第三节 美国的肖洛霍夫研究
第二编 肖洛霍夫学术史研究
第一章 肖洛霍夫的中心化与边缘化
第一节 20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拒斥庸俗社会学
第二节 自20世纪30年代末开始:中心化的表征
第三节 20世纪80年代中期:边缘化的表征
第四节 质疑与回应
第五节 从文学场外到文学场内的考察
第二章 葛利高里的毁与誉
第一节 “两个葛利高里”
第二节 戏剧性演变
第三节 三个重要转折
第三章 《 静静的顿河》:成人童话的消解
第一节 两种对立统一的话语
第二节 《静静的顿河》的独特性
第三节 历史性叙述与隐含作者的功能
第四章 《 一个人的遭遇》:小说或默示录
第一节 平常的人和大写的人
第二节 蕴涵象征的召唤结构
第五章 肖洛霍夫的写作策略
第一节 中心与边缘的分野
第二节 疏离与归依之际
第三节 中心与边缘之间
结语
附录一 重要文献
附录二 人名中外文对照及索引
附录三 书、报、刊、篇名中外文对照及索引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用户评价

评分

从书里看出时代变迁对文学研究的影响有多么大了,很多时候研究肖洛霍夫时并不是真正在研究他的作品而是意识形态在主导。 书里简单提及了一个让我困惑已久的问题:为什么格里高利最后没有成长为布尔什维克战士而这《静静的顿河》竟然能同时获得斯大林文学奖和诺贝尔文学奖?“奥西波夫指出,斯大林认为一个大国在伟大的高尔基去世后,不能没有一个在全世界让国家引以自豪的作家。这是博弈论的经典案例。”下一站《肖洛霍夫的秘密生平》

评分

从书里看出时代变迁对文学研究的影响有多么大了,很多时候研究肖洛霍夫时并不是真正在研究他的作品而是意识形态在主导。 书里简单提及了一个让我困惑已久的问题:为什么格里高利最后没有成长为布尔什维克战士而这《静静的顿河》竟然能同时获得斯大林文学奖和诺贝尔文学奖?“奥西波夫指出,斯大林认为一个大国在伟大的高尔基去世后,不能没有一个在全世界让国家引以自豪的作家。这是博弈论的经典案例。”下一站《肖洛霍夫的秘密生平》

评分

从书里看出时代变迁对文学研究的影响有多么大了,很多时候研究肖洛霍夫时并不是真正在研究他的作品而是意识形态在主导。 书里简单提及了一个让我困惑已久的问题:为什么格里高利最后没有成长为布尔什维克战士而这《静静的顿河》竟然能同时获得斯大林文学奖和诺贝尔文学奖?“奥西波夫指出,斯大林认为一个大国在伟大的高尔基去世后,不能没有一个在全世界让国家引以自豪的作家。这是博弈论的经典案例。”下一站《肖洛霍夫的秘密生平》

评分

从书里看出时代变迁对文学研究的影响有多么大了,很多时候研究肖洛霍夫时并不是真正在研究他的作品而是意识形态在主导。 书里简单提及了一个让我困惑已久的问题:为什么格里高利最后没有成长为布尔什维克战士而这《静静的顿河》竟然能同时获得斯大林文学奖和诺贝尔文学奖?“奥西波夫指出,斯大林认为一个大国在伟大的高尔基去世后,不能没有一个在全世界让国家引以自豪的作家。这是博弈论的经典案例。”下一站《肖洛霍夫的秘密生平》

评分

从书里看出时代变迁对文学研究的影响有多么大了,很多时候研究肖洛霍夫时并不是真正在研究他的作品而是意识形态在主导。 书里简单提及了一个让我困惑已久的问题:为什么格里高利最后没有成长为布尔什维克战士而这《静静的顿河》竟然能同时获得斯大林文学奖和诺贝尔文学奖?“奥西波夫指出,斯大林认为一个大国在伟大的高尔基去世后,不能没有一个在全世界让国家引以自豪的作家。这是博弈论的经典案例。”下一站《肖洛霍夫的秘密生平》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