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英文版1998年由耶鲁大学出版社出版,并在1999年获得美国斯拉夫研究促进协会颁发的舒曼奖。2000年由新华出版社翻译出版,内部发行。2014年由社科文献出版社重新引进,重新组织翻译出版。
苏联武装力量曾被誉为不可战胜的伟大之师。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它与500多万纳粹军队浴血奋战,为二战的结束立下了不朽功勋。在近半个世纪的冷战中,它是唯一能够与美军抗衡的力量。可就是这样一支强大之师,却在没有侵略、没有战争、没有对手的情况下顷刻间瓦解。这一切是怎样发生的?又是什么原因引发的?
本书追溯了苏联军队的兴衰,详细地论述了苏联军队的建立与发展以及戈尔巴乔夫时期苏联军队的改革与成败,对这支军队崩溃的原因、过程和结果作出了实质性的分析,始终把苏联政治、经济与军事联系起来论证,作者以鲜活实例、亲身访谈、独特视角、另类解读贯穿全书,其揭示的经验教训更值得我们深刻思索和警省。
本书作者在苏联解体当年以及之前和之后,曾对苏联许多关键人物进行过专访,因此他在分析苏联军队“为什么”以及“如何”瓦解的过程和原因时,始终能将这一问题放在苏联政治改革、经济消长的大背景下加以论证,并一针见血地指出,正是戈尔巴乔夫上台后鼓吹的“改革新思维”、“军队非党化”及其混乱无序的改革,抽空了苏联军队的建军之本,侵蚀了苏联军队的凝聚力与战斗力,并最终摧毁了苏联军队,而苏联军队的衰败对苏联解体的影响远比西方国家所预料的要大得多。
威廉•奥多姆,美军中将,曾任美国国家安全局局长,于1988年退休,2008年因心脏病在美国去世。布热津斯基认为作者是美国的首席苏联军事问题专家。
1917年11月7日,当冬宫的枪炮声开始将临时政府驱逐出俄国的权力版图的时候,这场革命的领导者“弗拉基米尔·伊力奇·乌里扬诺夫”的手中还只有一些水兵、工人武装、以及少许叛变士兵。这个时候还没有准确意义上的红军,而是一批称得上乌合之众的武装力量在既有巧合又是必然的条...
评分原标题:拜占庭的黄昏 威廉·奥多姆的《苏联军队的瓦解》是一部“技术流”作品,很少有人敢于挑战作者的专业素养。如果实证主义的极致足以让理论从框架当中自然流露,本书就属于这种难能可贵的成就。布罗代尔大师在其巅峰时代,并不是总能做到这一点。苏联军队的瓦解...
评分苏联军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老大哥,从坦克部队到航空部队,从导弹到党代表、政委制,中国军队的建制深深受到了苏联军队的影响。同样是一只革命的队伍,一只有理想的队伍,一只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国防军,为什么一夜之间就轰然倒地了呢?当我们打开这本书,才会明白,原来倒地的...
评分 评分作者曾任驻苏外交官,美国国家安全局局长,是有着丰富实践经验的学者,他所看到的现象自然不是一般书宅型研究者可以比拟的。作者对苏联军队在戈尔巴乔夫时代经历改革而后崩溃的全过程做了全景式的回顾,读罢令人掩卷深思。 作者对苏军的方方面面的描述都很到位,从战略指导思想...
苏军具有国家军队与政党军队的双重身份。当国家经济衰败时,臃肿的苏军失去了相匹配的财力支撑;而当苏共自身的组织奔溃时,苏军则失去了意识形态的基础与对内暴力行动的正当性;苏军的溃败,归根结底是苏共政治上的溃败,包括作者所谓戈尔巴乔夫的领导力的溃败。
评分戈尔巴乔夫作为一个没有忠实信仰的人混到苏联帝国第一人真是非常有意思的事。。
评分做一名忠诚的党员,不要参军。 做一名傀儡党员,当然参军咯~
评分卧槽卧槽,活活看了三天。顺着列宁,斯大林,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叶利钦,从苏联建立说到苏联解体,就像《桃花扇》作者孔尚任说的,“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
评分2018年 第四季度书单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