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百话》是著名文学大师施蛰存先生晚年创作的唐诗研究鉴赏佳作。施先生因此书的学术成就和广泛影响而获得了上海文学艺术奖的最高奖项“杰出贡献奖”。 该书体裁既有宏观诗史的梳理,又有诗体流变的辨析澄清,更有诗情文意的体贴品评,还有历代唐诗疑难问题的独到见解,单看文字则又是蕴 藉儒雅,可以让人再三颂诵。文字通俗,道理精深,普通读者亦不难读完。读完,则唐诗赏读水平不输于一般中文本科生。用以学诗亦佳。
《唐诗百话》(修订版)单行本以上海古籍出版社版为底本,参考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版本,对全书做了全面的校订,对诗词原文、人名、地名、引用文献等都做了核对修订。此次校订耗时颇长,除文字和知识校对,出版方也反复琢磨封面版式,希望能给读者提供一个装帧美观又方便阅读的版本。
《唐诗百话》全书正文共100篇,上册收入“初唐诗话”“盛唐诗话”,中册收入“中唐诗话”,下册收入“晚唐诗话”和全书名词索引,并附录了施先生有关唐诗研究的文章若干,以便广大读者阅读和研究。全书有识见、有考据、有性情。被誉为一部“唐诗百科全书”。
施蛰存(1905.12——2003.11),名德普,生于浙江杭州。中国“新感觉派“重要作家。文学翻译家、学者,原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 早期创作小说注重心理分析,着重描写人物的意识流动。 1958年以后,致力于古典文学和碑版文物的研究工作,1993年被授予“上海市文学艺术杰出贡献奖”。代表作有《唐诗百话》《北山楼词话》等。
第十篇陈子昂感遇诗(中)。有一句“迟迟白日晚,嫋嫋秋风生”,上海古籍版作”慢慢地白昼尽了,秋风渐渐吹起,”编辑看稿时,细心体察原诗意境及作者意图,认为此处白昼结束和秋风渐生没有很强的逻辑联系。结合原诗,应该改为“慢慢地白昼短了,秋风渐渐吹起。”比较妥当。
评分第十篇陈子昂感遇诗(中)。有一句“迟迟白日晚,嫋嫋秋风生”,上海古籍版作”慢慢地白昼尽了,秋风渐渐吹起,”编辑看稿时,细心体察原诗意境及作者意图,认为此处白昼结束和秋风渐生没有很强的逻辑联系。结合原诗,应该改为“慢慢地白昼短了,秋风渐渐吹起。”比较妥当。
评分施先生的解说不错。可惜许多经典之作没选,如白居易不选琵琶行长恨歌,李商隐不选其无题诗。杜甫李白代表作选得过少,读起来不过瘾。倒在一些不知名诗人的平庸之作上大费笔墨,多做辨析。对于一般爱好者而言似乎不够精当。 作者可能侧重于从诗歌理论方面的代表性,或者考据上的...
评分全文按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四个时期来赏析唐诗。需要纠正的一点,这里的初、盛、中、晚是指唐代政治、经济而言,盛唐只是唐代政治、经济的全盛时期,而不是诗的或说文学的全盛时期。 施老师提出对于文学作品要“知人论世”,在讲解作品的时候往往涉及当时的官吏品级制度、...
评分全文按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四个时期来赏析唐诗。需要纠正的一点,这里的初、盛、中、晚是指唐代政治、经济而言,盛唐只是唐代政治、经济的全盛时期,而不是诗的或说文学的全盛时期。 施老师提出对于文学作品要“知人论世”,在讲解作品的时候往往涉及当时的官吏品级制度、...
内容挺充实的,不过文笔未免太枯槁无味了; 此外作者认为韩翃不亚于王昌龄,这有点太...; 还总是喜欢引一堆古人的解释,再加一句:嗯,这都是错的,我的观点才是对的,怎么几百年都没人想到呢云云,每次读到这种都觉得很别扭。 最后,被“看朱成碧”的解释雷到了。
评分极好的唐诗入门书。施蛰存先生精挑细选,引诗举例,几乎逐句解读,浅显易懂的介绍了唐诗形式,对仗,声韵等等方面的知识。且在部分篇章中,对于诗义的理解有别与一些大众选本,且不论是否一家之言,但绝对是有参考价值的。读罢,受益匪浅。
评分内容挺充实的,不过文笔未免太枯槁无味了; 此外作者认为韩翃不亚于王昌龄,这有点太...; 还总是喜欢引一堆古人的解释,再加一句:嗯,这都是错的,我的观点才是对的,怎么几百年都没人想到呢云云,每次读到这种都觉得很别扭。 最后,被“看朱成碧”的解释雷到了。
评分内容挺充实的,不过文笔未免太枯槁无味了; 此外作者认为韩翃不亚于王昌龄,这有点太...; 还总是喜欢引一堆古人的解释,再加一句:嗯,这都是错的,我的观点才是对的,怎么几百年都没人想到呢云云,每次读到这种都觉得很别扭。 最后,被“看朱成碧”的解释雷到了。
评分適合學詩入門。真的不是湊七個字五個字就叫詩了好嗎⋯⋯and封面誰做的,辣眼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