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泽厚对话集·八十年代

李泽厚对话集·八十年代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中华书局
作者:李泽厚
出品人:
页数:223
译者:
出版时间:2014-8
价格:29.00
装帧:精装
isbn号码:9787101103236
丛书系列:李泽厚对话集
图书标签:
  • 李泽厚
  • 思想史
  • 哲学
  • 八十年代
  • 美学
  • 思想
  • 启蒙
  • 人文
  • 李泽厚
  • 对话集
  • 八十年代
  • 哲学
  • 思想
  • 文化
  • 知识分子
  • 中国
  • 学术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为什么要读《八十年代》?

李泽厚自称不是预言家,

但他80年代所言,均被30年历史发展证明!

他的“盛极”之言,对我们当下仍富有极大启示。

他,仍未过时,未被超越。

本书为李泽厚在20世纪80年代发表的对话录文章结集,全面梳理了李泽厚80年代的思想,有助于当代人了解80年代思想界状况和李泽厚思想的发展。很多思想和言论对于当前的我们仍有启发意义。

作者简介

李泽厚,当代著名思想家、哲学家、美学家。1930年生,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巴黎国际哲学院院士、美国科罗拉多学院荣誉人文学博士。著有《美的历程》、《批判哲学的批判》、《中国(古代、近代、现代)思想史论》、《论语今读》、《己卯五说》、《哲学纲要》等。2010年出版的以权威和标准严格著称的《诺顿文集》,他的著作与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休谟、康德、莱辛、黑格尔等大哲学家的代表作一起入选。李泽厚是美学、马克思主义和身体理论这三种类别目录下唯一的非西方哲学家。

目录信息

美学热与学术研究(1978—1985)
关于技术美学的答问(1985)
文化热与学术多元化(1986)
文学研究视角及其他(1986)
封建尘垢阻挠社会前进(1986)
精读大师, 潜移默化(1986)
中国现在更需要理性(1987)
关于“文化”问题的问答(1987)
我把希望寄托在新的一代(1987)
静悄悄地工作(1987)
马克思主义是开放性的(1987)
单靠道德建设不了社会(1987)
先有法律, 才有民主(1987)
新加坡的成功与新儒学(1988)
关于《美的历程》的对谈录(1988)
把文学比拟于地球, 我很难理解(1988)
礼乐远古已有, 非孔孟所创造(1988)
谈男欢女爱(1988)
文化传统人人有份(1988)
关于“改良与革命”答记者问(1988)
思想启蒙与反传统(1988)
“新权威主义”与现代化(1989)
“我也狂热过”(1989)
“五四” 回眸70 年(1989)
“五四” 的是是非非(1989)
美学答问(1989)
中国需要“语言的洗礼”(1989)
语言的迷宫及其他(1989)
现代心态是具有多元的、宽容的精神(1989)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用户评价

评分

虽然是三十年前的访谈,但李泽厚很多话仍然没有过时。其中还涉及了对刘小枫和刘晓波的评论。

评分

虽然几次谈话的内容略有重复(毕竟是谈话集的形式),但仍不减内容的魅力。正如腰封上所写,虽然谈话时间是三十年前,但李老当时提出的许多预测都有实现(特别是倍寄希望的国内第七代知识分子的崛起,啊 真是讽刺;我也相信与必然相比,历史更多的是随机性),而提出的部分问题至今还未解决。另稍后想去查查,对于今日的中国,李老又有什么话想说呢?

评分

八十年代的访谈集,读来仍有强烈的现实感。

评分

非常有意思,可以窥见李先生的心路历程。

评分

李泽厚的思想非常务实。他在回答哲学研究什么这个问题时,就说,哲学研究命运。搞社会科学,最主要的基础是历史,其次才是哲学。哲学不应该离开人和历史。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