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之交的中国与世界

世纪之交的中国与世界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四川人民出版社
作者:何新
出品人:
页数:580
译者:
出版时间:1991-12
价格:6.5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220015007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政治
  • 何新集
  • 何新
  • D政治、法律
  • 中国近代史
  • 世界史
  • 世纪之交
  • 历史
  • 国际关系
  • 文化交流
  • 社会变革
  • 政治
  • 经济
  • 全球化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本书编入作者近年来与中、外记者就当代经济、政治问题的谈话。

作者简介

何新,著名学者。1949年9月生于浙江温州平阳县(现为苍南县)。

1954年后在北京上幼儿园,小学及中学。

1968年参加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第18团,曾为农业工人,机械修理厂工人。后担任教师进修学校教师。

1977年考入黑龙江省大庆师范学院。不久因故退学返回北京。

1979年被聘任中央财政金融学院(现中央财经大学)汉语教研室教师。

1980年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组织局任秘书,1981年担任历史学家黎澍学术助手。1984年调文学研究所任助理研究员,1987年任副研究员,1990年任研究员。

1990年12月11日《人民日报》以近三版篇幅发表何新与日本S教授谈话录。文章发表后,影响重大。

1991年3月特邀增补任第7届全国政协委员会委员,旋即调入全国政协从事研究工作。

历任第7届、第8届、第9届、第11届、第12届全国政协委员。

目录信息

关于开放社会与封闭社会——何新接受意大利《信使报》特别记者佩利查理采访的谈话(1)
历史未来趋势与世界格局——何新接受日本广播协会NHK《九十年代的中国展望》专题片电视记者采访(20)
论海湾战争(上)——何新接受日本共同社记者伊藤正采访的谈话(60)
论海湾战争(下) (82)
海湾战后世界面临的最重大问题是什么?(下)——何新对日本共同社记者采访的补充答复 (108)
我与我的祖国——何新与美国《纽约时报》记者克利斯朵夫(kristof)的对话(126)
谈政治改革问题——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记者史砚华(Ann Scott Tyson)采访何新(164)
中国经济、政治改革的若干问题——何新与意大利安莎社记者芭尔巴拉(Barbara Agency)的对话(185)
关于1989年中国形势的谈话——《澳大利亚经济评论》记者(MichaelByrnes)与何新的采访对话(212)
中国的民主与未来——何新与法国经济学家、记者索尔曼的谈话(220)
世界经济形势与中国经济问题——何新与日本经济学教授S的谈话录(248)
附:一篇失实的通讯——谈矢吹晋一事的真相(304)
改革开放及其他——何新接受香港《东方日报》记者采访谈话记录(310)
谈人权与民主——何新接受美国广播公司(ABC.News)记者电视采访(337)
何新纵论天下事——法国《欧洲时报》记者采访何新(371)
美中关系的战略背景与对策——对九十年代中国国际态势的研究(381)
中国现代化的国际环境问题 (406)
何新与驻京外国记者座谈会纪要(材料一) (419)
何新与外国驻京记者座谈纪要(材料二,口头问答) (445)
展望九十年代经济大势———何新答《中国工商》记者问(478)
关于人权问题——对美国广播公司(ABC.News)记者提问的答复提纲(490)
何新与意大利《信使报》特别记者佩利查理第二次谈话 (516)
附录:海外评论与来鸿(6篇)
向建设中国的亿万同胞致敬——读何新先生文章有感&(台湾)颜元叔(523)
寻找一个失去的视野——读何新《世界经济形势与中国经济问题》&(台湾)陈映真(536)
中国社会主义的人道面——读何新先生文章的感想&(台湾)王文兴(559)
一位香港虎报记者来信(565)
一位在美学者的来信(569)
何新访谈录&钟新(572)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用户评价

评分

做个记号,越往后越不会有人记得此书了

评分

做个记号,越往后越不会有人记得此书了

评分

做个记号,越往后越不会有人记得此书了

评分

做个记号,越往后越不会有人记得此书了

评分

做个记号,越往后越不会有人记得此书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