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本土环保NGO 山水自然保护中心雪豹项目负责人
北京大学山鹰社前任社长
十年常驻青藏 六度深入羌塘
带你走入全世界最年轻最广阔的荒原
邂逅一切有灵众生 探寻人与自然的终极和谐
《中国国家地理》执行总编 单之蔷
熊猫妈妈 北京大学教授 吕 植
联合推荐
“羌塘”,在藏语里意为“北方高地”,北至昆仑山—可可西里山,东抵唐古拉山,南部、西南部以念青唐古拉山—冈底斯山脉为界,是中国境内面积最大的荒野,大部分地区都是无人区。国际野生生物保护学会称其为“世界上最年轻最广阔的荒原”。本书作者在青藏高原考察近10年,曾6次深入羌塘。他带着文明的风尘,不安分的心灵,专业的眼光,扫过这片变迁中的荒野:草地,雪山,湖泊,飞鹰,牦牛,野驴,羚羊,乡民,以及人与自然的冲突和共生……这一封来自荒野的情书,并不只是出于对某个人的爱,更是出于对一切有灵众生的爱。
刘炎林
北京大学动物生态学博士,在青藏高原游荡近10年。
2004年,参与川西甘孜州神山圣湖调查。2005年,随著名动物学家乔治•夏勒博士进入西昆仑山地,调查藏羚羊产羔地。2006年到2009年,6次进入羌塘,在那曲地区的双湖和尼玛县研究藏野驴。2011年,加入北京山水自然保护中心,在青海三江源开展雪豹的研究和保护工作。
北京大学山鹰社成员,曾担任社长,参与和组织过多次登山活动,两次带队登顶非洲最高峰乞力马扎罗,2013年带队抵达南极点。
这本书很有趣,很可爱。 有趣之处在于,任何一位向往青藏高原的读者都会情不自禁地喜欢上这本书,它是作者近十年从事青藏高原生态学考察的见闻录,许多读者一生也未必能有过这样的经历或冒险:在人迹罕至的荒原中,找寻野生动植物的踪迹;在西藏北部的村庄里,联...
评分刘炎林喜欢大家叫他“大牛”,这位广西北海的小渔村走出来的孩子,如牛一样有着天生的韧性、力气与好脾气。 1998年,大牛以广西高考第二名的成绩考入北大生物系,随后的机缘让他在“山鹰社”一待就是数年。“登山是我从小的兴趣,它表达了一种难以明喻的探险精神。直到2002年...
评分刘炎林喜欢大家叫他“大牛”,这位广西北海的小渔村走出来的孩子,如牛一样有着天生的韧性、力气与好脾气。 1998年,大牛以广西高考第二名的成绩考入北大生物系,随后的机缘让他在“山鹰社”一待就是数年。“登山是我从小的兴趣,它表达了一种难以明喻的探险精神。直到2002年...
评分刘炎林:关于野生动物,我们有什么可说的? 采丨山鬼 签签 王天泽 白松 编丨签签 10月16日,青海省囊谦县着晓乡尖作村护林员普布和江巴多德在巡护途中,发现一只雪豹双腿受伤。历时七日七夜,这只雪豹被成功送至当地的寺庙进行救助。而在10月30日,封面新闻报道称,在成都首次...
评分在此之前,我并不知道羌塘这个地方。青藏铁路和陆川的电影火了可可西里,但那里依然是寂寞的。和可可西里相比,羌塘则更是一片荒野。 序言提到这些文字是作者在荒野羌塘考察时给妻子的情书,但读罢觉得这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情书,更多地包含着作者对羌塘、对生命的思考与爱。 ...
一下午看完。做稿用的,其实是作者下乡考察的流水账。对了解羌塘的生态来说是个比较通俗的读本,文字蛮顺,是动物学家里的文艺青年了。提到了很多动物保护的难题,但都没有展开讲,可能也没法展开讲。
评分很适合在大西北旅行时阅读,一边阅读一边体验一边思考
评分关于羌塘生态和文化难得的记录!
评分有人文气息的荒野考察日记,不少流水账有点过于流水了……好在对荒野的向往下还是看完了。最后章节写和妻子的部分很喜欢。
评分有人文气息的荒野考察日记,不少流水账有点过于流水了……好在对荒野的向往下还是看完了。最后章节写和妻子的部分很喜欢。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